专栏观察

天下最难做的生意:最大规模“二选一”背后,是阿里的焦虑与惊慌

 

a4c9fe2d680978242e82dc3ef3fa1aee.jpg

文|科技大爷 

 

遮遮掩掩五年后,阿里终于把刀亮在了明处,刀锋所指,是那个他曾经不屑为伍的小弟京东。

 

8月是服饰品牌准备秋季上新的时候,商家本应该积蓄能量,迎接国庆和双十一接下来的黄金旺季,但前后不过半个月,20余家服饰品牌密集在京东关店,其中多数是像初语、思町、诗篇这样的淘品牌。

 

只要对中国互联网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阿里动手了,而且这次凶狠得紧。

 

从几乎圈入所有网民的3Q大战,到烧钱烧得人心惊肉跳的网约车大战,再到阿里与顺丰、美团的恩怨纠葛,互联网江湖从来不缺少惨烈的搏杀与阴暗的手段。不过再怎么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巨头们表面上都还是一幅俯仰众生、悲天悯人的姿态。

 

只是这次,一向以格局高远自诩的阿里直接把暗器变成了大刀,直奔面门而来,要致对手于死地。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江湖老大这样做多半是权威和地位受到挑战,再不玩横的就镇不住场子了。

 

毫不夸张的说,这次最大规模的“二选一”将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标志性事件。是巨头阻击成功,消除最后的威胁?还是新兴势力冲破铁幕,创立全新的格局?或许不久就能见分晓。

 

一. 最后的堡垒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变得强大,尼采这句话用在阿里和京东这对冤家身上无比贴切。

 

十多年来,BAT像三座大山一样难以攀越,同行要么与其直接拼杀落个非死即伤,要么被收编寄人篱下。连人民想念的周鸿祎都留下了心理阴影,承认被轮流吊打滋味很酸爽。京东却成了例外。它不像BAT那样无所不在,也不像滴滴摩拜那样惊艳夺目,更像是一头不讲套路的蛮牛,干着最笨最脏最累的活,没想到面对阿里这个霸主不但没死还越来越壮。

 

2000年,阿里笑纳软银等机构2000万美元投资时,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卖光盘刻录机;2005年,阿里因为收购雅虎中国风光无限,京东则赔了1000块钱才在网上卖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2008年,刘强东为融资疯狂见投资人,愁得一夜额前生白发,而前一年阿里就已经在香港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科技公司IPO。

 

如今阿里睥睨天下,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六。不过马云回头一瞅真得吓出一身冷汗——小兄弟京东正在一步步蚕食阿里的领地,无声无息间,阿里最核心的电商业务竟然只剩下了最后一座堡垒。

 

这几年京东一路快跑,和天猫的GMV差距已经悄然缩小到1.5倍,既便和淘宝+天猫比,也从十多倍迅速缩小到3倍多。就在8月,互联网分析机构易观发布2017年2季度B2C市场数据,天猫占市场份额的51%,同比下降5.2%,京东则占32.9%,上升6.1%。也就是说天猫的份额几乎都被京东吃下,而且照此速度天猫将很快失守50%的控制线。

 

我们再从一个个品类来盘点。先看3C,这是京东起家的品类,也是服饰之后的第二大线上市场。GfK公布的《2017年3C市场行业报告》显示,京东线上市场占比已经超过50%。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市场京东份额也达到了48%,同比提升7%,成为线上线下全渠道最大的手机零售商,而阿里苏宁等所有电商加起来份额也不过37%。 

 

再看家电,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107上半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京东以61.3%的市场份额成为全渠道最大家电零售商,天猫、苏宁仅分别占据28%、9.4%。

 

如果说带电品类是京东的传统强项,那现在非带电品类市场格局也已经变化。快消品方面,京东超市在白酒、母婴、洗护等品类都获得了绝对的市场地位,刚刚宣布今年交易额提前过千亿,成为线上线下最大的超市。天猫超市之前提出2018年实现千亿目标,比京东晚了一年,而且最近重压之下又被降级调整。

 

再看家居家装,京东已经宣布今年交易额将超1000亿元,五年内成为线上线下最大零售渠道的目标将提前实现。生鲜方面,互联网数据机构Trustdata的报告显示,京东到家的月活跃用户数高居生鲜电商榜首,遥遥领先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是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茫然四顾,阿里发现自己还占绝对优势的只剩下服饰这个规模最大的品类了。这是阿里最后的防线,被攻破就意味着阿里走下神坛,中国电商格局彻底变天。就在这个品类上,京东也在不断突进,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和高端品牌的合作进展明显,女性用户迅速增加,而且成为业内权威机构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AAFA)会员,这可是阿里多年渴求却不可得的目标。

 

绝不能让最后的堡垒被洞穿,这是阿里必然的任务,而利用自己在服饰品类上对淘系品牌的控制力对京东釜底抽薪就成了见效最快的猛药,于是最大规模的、明火执仗的“二选一”上演了。

 

             

二.失控的暗器


“二选一”这个事一点儿也不新鲜,而且几乎成了阿里和京东之争的代名词,但我还是想捋捋它,因为它浑身上下都透着中国式的荒诞。

 

虽然直到现在还有诸如“商家自愿,京东不行”这样的论调,但如果你真的认为中国两大电商企业之一、市值排名第四的互联网公司会突然被合作伙伴嫌弃到集体出逃的境地,那我只能佩服你脑回路清奇了。当然,为求一享JACK马雨露而颠倒黑白的人不在讨论之列。

 

早在2012年,原本说好在京东参与活动的个别商家临阵倒戈天猫,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二选一”的戏码就年年上演。

 

不管京东实名举报还是声明抗议,阿里从未承认,并且讽刺京东“鸡举报鸭,说鸭垄断了湖面”、“碰瓷式竞争”,背后的逻辑再清楚不过:我是老大,你没资格跟我玩,别蹭我的热度脏了我的衣服。不过,阿里全然忘了自己才是碰瓷界的鼻祖。

 

这里插播一段故事,阿里原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写了本《阿里传》,提到阿里早期碰瓷世界最大电商ebay的故事。书中马云说:“一定要在媒体上制造出轰动效应,淘宝和eBay之战是阿里迎战巨人。”阿里策略成功后波特评价:“我们将eBay卷入了口水战,成功引起许多中国媒体的关注。”接着,阿里又请来《福布斯》的记者,让其采访马云写了一篇《迎战巨人》的文章,还上了杂志封面。关于效果阿里显然很满意:“这是第一次由主要媒体发布eBay在中国经营不善的消息,我们最终给eBay沉重一击。”

 

有意思的是,后来阿里招惹了周鸿祎。周大炮哪是省油的灯,骂得阿里灰头土脸。对此书中说:“和行业领先者打口水战一直是阿里的拿手好戏,现在奇虎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这让马云非常生气。”

 

从帝王将相到巨贾文豪,不管一路多么不堪,登顶之后总能顺利洗白,因为我们有着对强力和强者的无比崇拜。而现在,财富成了前所未有的权力。

 

回到正题。竞争对手抗议,各界对阿里的批判也不绝于耳。就在8月,20多位互联网和反垄断领域的专家还齐聚中关村,以阿里为典型剖析网络超级平台的垄断行为。专家们说,互联网行业连续爆出 “二选一”、菜鸟顺丰数据接口关闭等事件,影响每位网民的切身利益,是超级网络平台权力滥用的表现,超级网络平台的垄断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一片争议声中,阿里却直接把“二选一”完全大规模化、半公开化了。底气从哪儿来?无非有二:一是挟流量以令商家,都在我屋檐下做生意,不听话有你好看。二是挟地位以令国家,我交了多少税,解决了多少就业,我代表了新零售新实体经济中国互联网,我俯身是劳苦大众小微企业的救世主,抬头能和特朗普潘基文比尔盖茨称兄道弟,你怎么舍得打?

     

三. 残酷的帝国


 

阿里真是小微企业个体户的救世主吗?

 

7月底阿里公布二季度财报,电商业务净利润140亿元。数字一出又是一片欢呼,但本次财报之所以“好看”,关键是其客户管理服务收入以及佣金的强劲增长,也就是说,淘宝和天猫的商家多贡献了不少钱。

 

马云说过阿里有700万家商户,94%是年营业额不到24万的企业。也就是说近600万家小中小商户一年的营业总额大约1万亿左右,而阿里2016年的GMV超过3.7万亿。这意味着阿里平台上大约七成业务被仅占总数6%的大玩家把持着。另有数据统计,现在80%以上的天猫商家处于亏损状态,真正盈利的是仅占总数10%的大公司。阿里的辉煌背后,是无数中小商家“多收了三五斗的”无奈。

 

最近,一则天猫商家控诉阿里的贴子在网络热传。这位商家说,在天猫开店除了你自己的各种成本,还得不断给天猫交保证金、技术服务费、交易扣点……这些只是最基本的,你想活下去就得砸钱抢占好的坑位,做推广买流量,做搜索排名。以前引流量一个人一两毛钱,现在至少涨到一块,而且100个人进店能有两三个买货就不错了。月销售额50万的店广告费花10万是平常事。不烧钱流量和销售就蹭蹭往下掉,这就是天猫的游戏规则。

 

商家每天起早贪黑,到头来发现是在给阿里打工,想多找些出路又碰上了“二选一”。可能有人会说,在哪做生意不都一样?但商家必然希望自己的店遍地开花,哪个品牌愿意被人掐住喉咙,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那如果不听话呢?减少资源,搜索降权……“有好几个不愿意在京东关店的品牌在天猫六大会场完全看不到了,不光这样,它们连类目入口也没了。而且因为搜索降权,消费者想搜品牌也很难搜到,和关店差不了太多。” 这位商家说,他从来没听同行说过被强迫“二选一”后赚到了。“但没办法,补不回来天猫也逼着你关。”

 

为什么光鲜的帝国背后是如此残酷的生态?因为当一家公司垄断一个行业时,他会更多地倾向于利用自己的垄断资源,而不是以科技进步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前者比后者容易得多。

 

吴军在《浪潮之颠》中提到,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垄断整个行业时,很长的时间里美国国际长途电话的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AT&T 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谈判决定的,定价是三美元一分钟。后来AT&T被拆分,垄断打破后国际长途电话费降到一分钟三十美分,AT&T 仍然有 1/3 的毛利润。

 

垄断的危害不言而喻,可悲的是现在仍然有不少人为垄断招魂。就在前几天,有专家在媒体上刊文说阿里不构成垄断,反垄断会阻碍科技创新,理由是欧洲反垄断严格导致产生不了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而中美对垄断宽容所以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观点之荒谬论据之牵强让人“叹为观止”。美国反垄断的严厉举世闻名,而且欧洲各国语言文化差异巨大人口基数小,再加上高税收高福利的沉重负担才是根本原因。类似这样的毫无常识的观点能大行其道,可见垄断的互联网巨头对行业、对舆论、对学界、对政策法规甚至社会走向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1000多年前,柳宗元在《敌戒》中说: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把目光聚焦到用户身上,企业才能基业长青。为除掉对手不择手段,为攫取利润不惜压榨弱小,可能会逞一时之快,但迟早会自食恶果。这样的道理古人尚且明了,可惜从挑战陈规的英雄异化成阻碍进步的恶龙,这样的故事千百年来仍一次次上演,阿里会成为下一个吗?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