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纸上谈兵还是言之有物,All in 生态会是酷开未来的“理想国”?

 

 

文:刘志刚

近日,酷开CEO王志国透露了酷开要进行独立上市的消息,并表示未来酷开的商业模式不能靠一年卖百十来万的电视机构,转而做系统的终端,专注构建开放统一的超级智能系统生态,挖掘大屏商业价值。如此看来,酷开未来的发展似乎给人一种“ALL in 生态”的感觉,但是放下电视业务的行为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酷开做出这一重大决定呢?

由卖硬件到综合服务平台:“电视后”市场前景广阔

在过去几年,国内智能电视市场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然而自去年以来,虽说整个行业还在平稳增长,但增速却大不如前。而且受原材料涨价的冲击,很多品牌正陷入“烧不起钱”的处境,进退两难。

在这一方面,酷开的老东家创维目前可谓是深有体会,据有关资料显示,创维2017/18财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过60%,遭遇了上市以来最大一次业绩溃败。

从原材料等成本要素来看,虽说原材料上涨一直是行业性问题,不只是电视,手机等其他产品也都面临着一麻烦。但如今创维目前面临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是材料本身的价格上涨,这包括机顶盒、面板、芯片、内存、闪存等多个核心部件,除此之外,劳动力费用、土地价格等其它成本要素也一直处于上涨态势。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面板价格进一步上涨,创维采取囤货的办法,然而高成本的存货如何化解也成了摆在创维面前的难题。

从市场来看,开头我们就提到过,智能电视市场增长略显疲软,这些年大部分用户都已换上了智能电视,而按照智能电视 5 – 6年的换机周期来算,这两年正处于换机期的中间时段。再加上智能电视在设计及技术等方面并没有出现显著的突破,因此用户换机的动力也很难被调动起来。

由此可见,传统经营模式下,单纯的卖电视其实天花板非常明显,而且受外界影响干扰过多,从行业发展来看,无论是酷开还是创维,它们需要的不是再创造一个造电视卖电视的“创维”,而是需要更迎合当前商业环境、本地化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模式新公司。因此,对于酷开来说,摒弃电视业务,其实也是为了发力“电视后”市场,这不失为一种破而后立的选择。

而且,对于当前的酷开来说,接下来的目标是要进行独立上市,不能再只靠电视机这样一个依靠硬件的单一商业模式发展下去,主板(含中小板)IPO上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是有要求的,在智能电视当前的发展情况可能会对酷开IPO带来不好的估值,并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公司盈利状况是有所要求的,目前智能电视发展前景对酷开独立上市可能会产生一些限制。因此,出于独立上市的需要,摒弃电视业务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

除此之外,酷开发力生态建设本身也是迎合智能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的选择。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泛娱乐化、消费升级、优质内容需求等用户消费行为喜好特征方面的变化,很多产业都进行了产业链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延伸,例如汽车,汽车数量增多,各种车载冰箱、导航、汽车维护等“汽车后”市场实现兴起。

而智能电视同样也可以如此,它也有广阔的“电视后”市场亟待挖掘,在这里我们不妨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国外的苹果、三星,硬件利润占其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延伸产业利润相对较少,如今虽说依旧如此但已经明显加大了对硬件以外商业空间的拓展。而与之相对应的,国内的手机厂商一直都深谙“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道理,硬件的趋同化,中国手机厂商或以系统、或以生态之名彰显自己与对手的差异化。

不依靠硬件挣钱,但是硬件会变成企业与用户沟通的窗口,只要这个窗口存在,互联网企业就能创造出新的价值链,就能通过广告、增值服务、内容分成等方式来挣钱。毕竟,在如今这样一个流量社会,有了流量,就有了商业化的可能。

在这一方面华为、小米都是手机生态的代表,近日,“雷布斯”更是放话称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成功5%,超出部分将会全部返还用户。在笔者看来能够说出这些话的底气在于只要销量可以上去,完全可以不依靠硬件挣钱,后期通过与B端进行合作实现照样可以实现收益。

智能电视也是同理,就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可玩性需要各种APP、应用商店来支撑收入一样,智能电视生态繁荣与否也取决于应有软件的齐全程度,绝不仅限于广告。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眼前考虑还是基于长远利益的考量,酷开放弃电视业务全力发力电视生态本身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生态梦的实现注定任重道远

“电视后”市场的生态发展前景自然无比广阔,但对于酷开来说,未来的发展却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的,毕竟好的生意如今并不少见,可真正做成功的又有几个?对于酷开来说,摆在面前的有这么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仔细考量。

首先是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样子的生态。

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生态”绝对称得上是高频词语,当前似乎什么生意都在喊生态,但生态的建设本身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打造一种从吸引流量到流量变现之间的循环体系,每家公司业务环境、自身体量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生态的构建会有所差异。

例如BAT,到处“买买买”,到处开辟新的流量入口,然后通过这些流量帮助第三方来实现商业利益,自己从第三方获得收益分成或者广告费,这就是一种生态模式。

再比如“小米式”生态,除了主营业务手机,还发力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这三类投资领域,小米充当导流者,然后其投资的公司进行变现。华为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生态,赋能B端伙伴,发展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形成通信生态圈。

当然了,提到生态,总会让人不经意间想起乐视,号称布局了“七大生态”,各个子生态彼此相互联系,既是导流者,又是变现者,彼此相互依存,但最后的结果是汽车环节出了问题,所有的子生态也都受到了打击。

对于酷开来说,根据自身实力和现有的积累,明确到底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态模式。如果只是做软件的聚合、分发以及卖广告的话,这种生态模式竞争壁垒并不算高。

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内容是吸引流量的关键,硬件是载体,而在以往我们的经验中,软件或者广告服务更多地掌握在硬件制造厂商以及BAT巨头的手里,独立的第三方的应用软件大多都没能逃过卖身的命运,明星品牌豌豆荚卖身阿里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如何构建出自己的生态壁垒是酷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智能电视生态的商业前景有多大?

智能电视的兴起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智能电视的很多生态构想其实都源自于智能手机时代所留下的经验。而且,智能电视生态一定是建立在智能电视的基础上,二者休戚相关。行业目前已经进入了存量饱和阶段,并且市场上智能电视厂商很多,包括互联网电视品牌以及传统电视品牌,那么愿意与酷开展开合作的智能电商厂商又有多少呢?这需要酷开趁早做好准备。

使用智能电视的很多场景是和家人一起看,电视正逐步回归在客厅当中的地位,成为维护家庭感情的纽带,其未来想象力很大。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目前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依旧是最炽手可热的终端,是用户花费最多时间的地方,虽然智能电视被誉为是下一个爆发点,但何时爆发没有人知道,盘子能有多大这也没有人清楚。

最后,风口下的“羊群效应”,电视生态之争注定狼多肉少。

智能电视使用内容愈发丰富,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回归客厅,在使用上也从原先的“看电视”,延伸到涉及娱乐、购物、游戏等多个功能的产品。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加码OTT电商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证明,而且这其中不乏一些实力派。

对于酷开来说,最大的依仗其实还是智能电视这一载体,因为在其它方面都称不上优势显著,例如内容,在版权高度重视的今天,内容成本是相当高的,酷开只能选择与B端优酷、腾讯、爱奇艺、芒果等视频平台展开合作,这多少会有些受制于人。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处于整个“电视后”市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玩家都可以通过自身业务切入智能电视生态,这对于酷开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酷开来说,虽然选择好了方向,但这一路上注定布满荆棘,那么酷开的电视生态究竟如何才能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发挥自身产业链优势:“服务”要兴起,“制造”做先锋

如今的电视产业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销售的“制造产业链”环节,另一个是从用户购买到以后使用过程中的“服务产业链”环节,当然,第二个环节商业价值势必比第一阶段要强,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第一环节的铺垫,第二环节也有无从谈起。

因此,对于酷开来说,虽说自己已经不再卖电视了,但依旧要与母公司创维保持良好的协同效应,在这一点我们不妨拿苹果来举例。

原先的苹果手机硬件收入占其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如今,以苹果商店为代表的苹果手机生态价值已经日益凸显起来,但回过头,如果苹果之前没能在软硬件上实现完美的结合,其手机生态层面再强势,服务再好,用户体验再佳,没办法凸显一切都是白搭。

万丈高楼平地起,包括酷开在内各路玩家真正想做好智能电视生态,还是应该像苹果一样,从产品端入手,抢占用户量,在产品层面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把生态看作是产品的附属,毕竟要先变现,得先聚拢流量。智能电视也是如此,只有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的智能电视品牌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具备精英用户的可能,发挥规模效应,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因此,发展电视生态,首先要在“制造产业链”这一过程中占据优势,从而赢得用户,在这一方面,虽说酷开已经放弃了电视业务,但其母公司创维可是不折不扣的电视产业巨头,酷开的生态理想国要想实现真正的落地,母公司创维在制造产业链的实力和影响力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创维+酷开的组合完全可以打造出从生产到销售到服务再到变现的一整套产业体系,而这也会是真正打开电视生态大门以及万亿客厅经济的取胜之匙。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