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冲出大城市围城的白领不都是骑士,作者:付瑞生。全文如下:
11月18日《新闻晨报》报道,上海一些白领索性辞去工作,移居到其他城市,寻找另一种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而社会学家则以“围城”作比,外地的人才很想到上海工作,但上海的白领却宁愿放弃工作,到外地去生活,这无异于一场“围城”。
单就公民的自由迁徙权利来说,白领进出围城,的确体现了择业观和生活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中国社会自古就不是一个“游牧社会”,终老乡土是终极理想,一远游往往就容易“水土不服”。
不过,白领的水土不服不单单是个生理问题。正如报道所说,快节奏工作与高压力生活,越来越多的上海白领觉得自己身心俱疲,找不到目标。也就是说,为了消除焦虑、减缓压力,他们才被迫选择“败走麦城”。
当然我理解专家的说法,那些移居的白领并不是失败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可是这些白领当年闯荡上海滩,都是抱着“天欲降大任,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雄心壮志来的,但是他们终究敌不过“社会病”。
仔细想来,冲出围城者无外乎三类人。其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者。我身边不少白领有点本领和资产,移民美加澳,追寻异国情缘去了,其中不乏精英;其二,立志做中国的“吉普赛人”,如报道所说的移居成都、青岛者,上海居不易,不如逍遥自在浪迹天涯。
不过这两类人都不是主流,主流的就是第三类:大城市的“食草一族”。食肉动物每天猎食很短时间,大多都在休息,而普通白领就是食草动物,需要一刻不停的吃草,时时刻刻提心吊胆,自然不得安逸。加上房价如火箭、户籍是门槛,买房无望、入籍更难,怎能扎根?这就是大城市生存的“丛林法则”。
为什么华为传奇人物任正非强调“狼性文化”?竞争使然。如心理学家霍妮所说,竞争和随竞争而来的敌意、恐惧、孤独感、软弱感、荒谬感、异化感、不安全感,使现代人随时随地处在紧张的焦虑中。
任正非自己也曾紧张得患了忧郁症,以华为白领为代表的上海土特产“张江男”,更是剩男剩女主力军,生理和心理都面临困境,何来幸福可言?
真正冲出上海围城的白领,不都是吉普赛,更多的是疲惫的丛林里的小草。切不可以简单的贴上浪漫主义骑士标签,而是更需要反思“幸福指数” 相对高楼大厦,哪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