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会员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新首页
Portal
观海听潮
小百科
创业沙龙
关于我们
酷站
科技资讯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活动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记录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神剑山庄
›
西瓜学院-网络营销沙龙
›
人人都活在个人品牌化的时代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人人都活在个人品牌化的时代
[ 复制链接 ]
西瓜学院
2013-4-12 22:11:25
塑造个人品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对于个人的生活,工作都有非常特别的意义。而社会化媒体的普及,让“人人都要开始经营个人品牌”这个说辞成真,无论你信与不信。无论是职业的社交网络,还是兴趣型社交网络,它都表现了你个人的某一个侧面,社会化媒体把你的侧面放到了最大,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认识你,或那个你想表现侧面的那部分的你。
社会化媒体个人品牌,无论是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被贴上了一个一个的标签。你已经在你的标签,你想表现的侧面下去释放你的个人品牌的魅力。可是,我想说的是,个人品牌它是一个表现,是一个追求,也是一个努力地过程。我相信你用心经营你的数字个人品牌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的机会,但是是否能抓住它,却是日常不断地努力。
本文在最后提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我们又是否将忽视对真正自我修养的追求?”你怎么认为?
纽约时报:个人品牌化与“我”经济学
纵观历史,自我修养的信条多种多样: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是“早睡早起”;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的是“敢想敢干”;而斯蒂芬·科维(Stephen Covey)则是七个简单的个人习惯。
美国最为成功的出口品或许正是这类自我修养的信条,但在数字化年代,它们已四面楚歌,而令它们陷入这种境地的,是另一种看起来类似但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信条:自我品牌化。
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在塑造个人品牌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今,就连普通人都被告知,必须去争取那种曾经只有企业和明星才会去争取的东西:网络“被发现性”,这意味着数千个Google匹配记录,成千上万个Twitter追随者,一个适合自己的网络空间,一个虚拟的顾客网,一个维基百科的个人页面,以及一个自己的网站。
个人品牌化大师、《我2.0:塑造个人品牌,实现职业成功》的作者丹·斯肖贝尔(Dan Schawbel)表示:“互联网迫使世上每个人都成了推销员。”(作为“为Y世代打造个人品牌的专家”,26岁的斯肖贝尔在Google上有10万多条匹配自己名字的搜索结果,在Twitter上有7万名追随者,在网络上有个性十足的个人空间。)
由于安全的终生雇佣制让位于频繁交易的任务劳动市场,经济结构因此发生了转变,而个人品牌的兴起正反映了这种变化,同时表明,随着我们从广播年代发展到锐推年代,各个组织机构已不再照本宣科。它预示了一个未来,在这个未来中,我们所有人都像一人企业集团那样运作,计算着每个行动会对自己的定位构成怎样的影响。
你就是品牌
个人品牌化领域的诞生可追溯到1997年管理学专家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的一篇文章,题为《你就是品牌》。但直到易于使用的社会媒体工具出现,个人品牌管理才成为现实。如今,哥伦比亚大学等院校正教授个人品牌管理课程;培训机构在中国和印度兜售有关知识;微软已设法将这方面的理念带给穷人;普华永道也在本周宣布举行个人品牌之周的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的网络秘诀。
与其它自我提升的方式不同,个人品牌化强调个人才能的美誉度以及清晰的个人包装。
正如丹尼尔·莱尔(Daniel Lair)、凯蒂·沙利文(Katie Sullivan)和乔治·切尼(George Cheney)等学者所说:“在这里,成功不是由个人本身的技能、动力和兴趣所决定,而是由这些技能、动力和兴趣被组织化、明确化和标签化的有效程度所决定。”
在个人品牌化专家的眼中,技能、动力和兴趣只是对新经济现实的某种反应。他们表示,如今已难以在加入某个组织后再为它的品牌打拼几十年,因为企业正积极外包,全球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并摧毁多个行业,网络正助长跳槽之风,经济衰退也正令数百万人流落街头。
个人品牌人士认为,在这个新世界,自我包装才是王道。
雇员们被告知,必须不断举办各种营销活动,来打造一个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不断关注他们的观众群。品牌人士表示,这个观众群属于你,而不是你的机构,它将追随你并让雇主们注意到你。
如今,未经选举的政客也在奋力塑造个人品牌,每天都通过社会媒体向大量听众讲话(通常是撰稿助手代劳)。企业雇员们则在没有代言人帮助管理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网络名声。记者们同样如此,他们不只是做报道,还在博客、Twitter和Facebook上谈论它们。
不过,观察多元化个人品牌扩张的更佳场所,是极具信息意识的外交领域。
比如在美国,国务院允许贾里德·科恩(Jared Cohen)、亚力克·罗斯(Alec Ross)和凯蒂·斯坦顿(Katie Stanton)这类懂技术的高级官员维持强大的个人品牌。在Twitter上,他们评论国事,鼓励援助海地,支持减低从每日琐事(《最好的交际培训是执教我的7岁篮球队》)到电影评论(《索德伯格的电影告密者相当平庸》)的费用。
罗斯和科恩先生各自的Twitter粉丝约有30万人,而国务院的官方频道只有1.4万人左右。
认识到这种差距的美国国务院,在上周向莫斯科派出了一支非常规代表团,其中包括演员(及Twitter发烧友)艾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科技能手科恩先生和硅谷企业家,他们被当作拥有国务卿希拉里口中“21世纪治国才能”的人。安全问题和外交官在Twitter上的错误言论令国务院某些人忧心忡忡,但曾在Google工作过的斯坦顿女士表示,个人品牌——她的Twitter简历是“母亲,人民公仆,杯形蛋糕行家”——会使疑虑重重的外国人另眼看待美国。
她表示:“人们更容易相信个人,而不是机构。”
有人抱怨政府官员照本宣科,有人不满企业广告强制洗脑,对这些人而言,个人品牌就是他们的救星。如果说过去几十年来广播电视鼓励机构以一个声音说话,那么如今社会媒体的兴起就正在恢复多样性,机构也再次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印度外交部副部长沙什·塔鲁尔(Shashi Tharoor)是一名使用Twitter的外交官,拥有65万名Twitter粉丝。他对我说道,个人化官员唱唱反调,反而更能够让官方信息为人所接受。
塔鲁尔先生表示:“在普通国民眼中,印度政府部长通常都是些极为神秘、不易接近的人物。我分享自己的想法、工作细节、人生经历和兴趣爱好,就是为了向公众表明,他们的领袖并非遥不可及。”然而,老派政治家们对他的Twitter就不那么热情了,他也因无视协议而招致批评。
企业同样热衷于个人品牌。Edelman公共关系公司分析师关系部主管强尼·贝特伍德(Jonny Bentwood)表示,多元声音会贬低品牌的观点,以及吸引人才需要忍受企业品牌中还有个人品牌的认知,令许多客户左右为难。
就在本月,市场调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禁止明星分析师在个人博客上发表分析报告。这一举措在博客上引发激烈讨论,被广泛理解为针对个人品牌的对抗性反应。
当然,个人品牌化不仅将改变大型机构,还会改变已品牌化的个人的生活。它将使工作更加稳固还是只会使我们更加焦虑?它将使权力和影响力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手中,向只是个人品牌响亮的人手中转移吗?它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吗?
说北京你好,迅速评论阿凡达,播报会议的最新见解,个人化观众在这些方面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在匆忙间就企图给事物定位的半吊子言论是否总有利于我们的社会?在推销自我的时候,我们又是否将忽视对真正自我修养的追求?(
转自SocialBeta 作者:范怿Ry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跟贴 Reply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创业茶馆-极客世界
聚贤庄-IT人才招聘
自媒体俱乐部
西瓜学院
关注
主题数66
李开复名言
阅读 11257
广告创意理论(3):水平思考法
阅读 9595
360老板推荐《关于人脉的深层逻辑,和个人处事的逻辑》
阅读 9432
发布新话题
小帖士
如果你不是特别对他的每一句话感兴趣,不要随意用"关注"人的功能,因为关注以后,他的所有发帖回帖都会以通知的方式提醒你的!
统计信息
会员数: 4661 个
话题数: 8709 篇
巅峰数: 8 人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