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温习一遍这句足以说明本土媒体业尴尬的记者收入分级:“三流记者能写稿,二流记者勤跑会,一流记者拉广告”。
很多相对专业而自负的记者都有过这样一个看法:鄙人的文章其实能值很多钱,如果正当估值,辛勤写稿应该要比拉广告吃回扣的记者收入更多,至于那些腿勤跑会的就更不必说了。
问题是:怎么才叫“正当估值”?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自负记者的稿费被低估了?
不妨把这些拉广告的记者就当作正经八百的销售人员看,一个明显的事实出来了:一个杂志社里,首席记者的收入一般而言是肯定远远比不上金牌销售员的。假设一个年广告收入5000万的杂志,这个金牌销售一个人拉了500万,那么单单靠10%的提成,就是50万。而这个首席记者,按照在上一篇文章里的估算,写到吐血也就月薪2万,年薪不超过30万。幸运的话,这个首席记者可以拿到金牌销售的1/2。
销售和记者或者程序员之间的争吵一般是没有结果的,记者会说:没我的文章,你能拉到广告吗?销售会说:那你去拉个广告试试?是我在养活你,知道吗?这符合那个古老的关于市场经济的经验论:谁离钱越近,谁就能分到更多的钱。金融业离钱最近,所以聪明的小年轻都冲向了华尔街。销售是离钱最近的职位,所以一般而言,他们在公司里总是收入最高的那个群体。
那么自负的记者们就会继续追问:凭什么我的文章只能通过销售来实现价值?并且,凭什么我的文章不能在稿费预算里再多占一点?比如,也如同销售的回扣那样,首席记者一个人就是要拿到稿费预算的10%。
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到一点:在传统媒体的这个既成体系里,NB记者是否吃亏了?
按照80/20定律,一个媒体的影响力是由20%的NB记者和NB文章打造的,剩下的80%的都是冗余,或者说都是不能对竞争对手有超越的信息,媒体术语叫“填版”。打动读者掏钱和花时间的都是20%的优质内容和其优质记者。所以道理上讲,所有稿费预算都应该给NB记者,那些80%的冗余人员借靠这个媒体锻炼了自己还露了脸,他们不仅不该拿工资,还应倒贴才对。如果是这样,NB记者的报酬一定不会比金牌销售少。他们的工资至少可以翻个几倍。
但为什么这些记者没有自负到自己跑出去办一本杂志呢?因为办一本杂志不仅需要写稿,还有找刊号、发行、印刷、拉广告,一整套链条下来,难度极大。所以答案出来了:建立商业链条才是最大的瓶颈,而操盘这个体系的老板们才是规则的制定者,他们不能受制于某几个记者,维持一个团队是必须的。自负的记者们必须低头。
不过,假如我们能够成功的克服如上这些难点,那么,自负的记者就完全可能挣到更多的钱,是不是?这些难点总结一下:
第一,资讯内容从写作到面世、到拉广告有收入,需要一个太长的链条和太多的资源整合。有可能把它简化到每个人都能独立操作和完成吗?
第二,资讯内容获取收入靠广告,也就必然要接受销售人员“揩油”的事实。有可能资讯内容不靠广告就获得充分收入吗?比如直接收费。有可能通过第三方机构来拉广告并且按照某种机制分成吗?这样销售人员就不需要了。
第三,一个媒体的内容总是由一群人共同创造的,而不能由一两个NB记者独立完成。所以就必须考虑到利益的“公正分配”,NB记者不太可能独享所有收入。有可能NB记者独立完成一个媒体吗?有可能大家不再捆绑吗?
这就是互联网受到膜拜的原因。看起来,互联网正在把传统的媒体发行体系完全打破,正在“解放”优秀的媒体人群体。
第一,不需要那个又臭又长的传统媒体链条了。一个简化的个人就可以独立操作的方式已经可行,比如你跟伙伴在笔记本上做的“小白日报”,拿到Kindle或者AppStore上面,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媒体。
第二,不需要靠广告了。在Kindle或者AppStore或者起点中文网上,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就有读者会直接付给给你。一个人几美元,或者一篇文章几分钱。如果另一种方式,架上Google的Adsense后者加入Discuz之类的联盟,你也能从浏览者点击你页面旁边的广告这些动作里,直接分到广告。那些“寄生”的销售人员在这个链条里并不存在。再或者加入Gawker Media之类的博客联盟,它们会根据你博客的流量来公正的分广告费给你。
第三,再也不会有垃圾内容来“填版”或者与你不相配的傻瓜来搅和并且分利了。比如每个博客就是一家“个人媒体”,再比如,通过挑选互联网上的浩如烟海的网民制作内容,就可以成为一个篇篇精品、而不受限于自家记者或者编辑平均水平的媒体,就像最近几年出道的《看天下》之类的博客文摘。
互联网是一股解放力量。对于那些真正优秀而又被传统商业体系束缚的媒体人来说,确实是福音。
逻辑通了。但剩下的问题是:大规模的媒体人通过个人媒体形式独立并且挣大钱何时会真正来临?这一点在美国已经逐步成为现实,但在中国看起来还很远。
一个是国家政策的问题,个人媒体是否被鼓励,暂且不去说它。离政治社会比较远的产业经济和体育娱乐两个方面,是比较可能先有突破的。
另一个是支付问题,也就是读者在什么情况下非常方便的、也合法合情的把一块两块或者几十块直接支付给一个平台或者媒体作者。最可能实现的场景是:一个读者看到一篇爽到心头的文章,于是毫不犹豫的点击了文章下面“捐款2元以示激励”的按钮,就在这一秒钟,2块人民币已经从读者的账户转移至作者的账户,其中的20%付给了搭建这个支付平台的中间商,还有10%捐献给了红十字会。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受读者信任的第三方搭建一个支付平台或者体系,就像 Google的Adsense那样。目前,最有可能搭建这个体系的有五家。
第一是中移动。尤其是当读者在手机上阅读时,钱从手机账单里扣,很方便。中移动正在建设的手机阅读基地理应包括这一环。
第二是Google。据说Google正在开发类似Adsense的可以嵌套进所有网站的直接支付体系,2010年就会推出。这套体系跟 Adsense一起,一定会成为一个让个人媒体和站长挣到体面收入的有力方式。当然,Google需要与第三方合作,因为大部门中国用户并没有存钱到 Google的什么账户里去。
第三是Q币。这个中文互联网上最成熟的虚拟货币体系,作为一个微支付平台嵌入所有网站,估计只剩下政策许可以及腾讯公司策略的问题。
第四是支付宝。情形与Q币类似。
第五是点卡,类似于起点中文网读者用来购买小说的方式。
只要支付渠道通了,好的媒体人和内容就会越来越多的从传统的媒体生产渠道里剥离出来,我们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首席记者离职独立。当然,鉴于媒体业多年的积弊,从这个领域走出多少优秀媒体人是不现实的,最大的期望来自,那些本来在各行各业的专业精英也会由于媒体业的环境改善而加入进来,提供有价值的独家资讯对这些对某个行业了如指掌的Professional来说只是顺手之劳。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好内容在个人媒体里出现。接下来,就有更多的读者愿意付费或者赞助,就有更多的技术研发、市场资源、以及广告投入到这个体系里来,这个产业就会走上正向循环。NB记者们就会扬眉吐气而非怨天尤人。
当然,钱是最重要的。这是打通这个商业链条里的最紧要一环。期待Google们星夜兼程。
对了,真到媒体人被解放的那一天,就应该不会再有几流记者的说法了。因为跑会的以及拉广告的记者已经做恐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