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sir 登陆 |注册|TS首页
  首页 快活林 酷科技-智能硬件

《以色列发展启示录》

By: 冰客 发表于 2012-12-17 10:20:01 · 33392次点击   回复:1   
以色列从1990年后半年就掀起了高科技热潮。以安全软件“FireWall”,号称世界领先企业的Check Point 软件技术等新兴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如今,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企业数为将近140多家。与此相反,日本风险企业的上市数几乎等于零。

那么多带给世界震撼的风险企业为何层出不穷地来自人口仅为730万的小国呢?我们对以色列风险投资机构(VC)的高层进行采访,从而将试图逼近其秘密。

以色列好像率先从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中走出来。根据欧美的投资银行的预测,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将于2010年同比增长2.5到3%。

主要原因在于带动以色列经济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业从2009年7月起迅速恢复。2008年,以色列的GDP相当于18兆日元(即约1373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业的比率为4兆5000亿多日元(即约343亿人民币),高科技部门的产生占据出口业的四成。
由于受到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及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争端等影响,以色列经济于2001年陷入一蹶不振的状态。然而,其经济从2004年实现迅速恢复,并在截至2007年的4年中实现超过5%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归于风险企业每年按100多家的数量陆续诞生,并且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实力能匹敌于诺基亚”

虽然以色列没有如“芬兰的诺基亚”般世界著名的企业。但是以色列高科技业界动向专家,日本蓝泽证券执行总裁冈田高明指出,“每家以色列企业都有独特性,并且都有独一无二的技术能力。这才是使以色列能够从全球经济危机摆脱出来的最大优势,因此,其经济可以预计从2010年会实现大幅恢复。”


日本蓝泽证券高级总裁冈田高明

执行总裁的冈田透露,针对以色列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TA-25指数,据美国彭博社对每股收益(EPS)的预计分析结果显示,TA-25指标净利润的增幅于2010年达到34.4%。

针对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及欧洲相关指数(彭博欧洲500指数)等主要股票指数,如果同样估计净利润,以色列的净利润远远超过两个国家地区的预计增幅:美国为25.4%和欧洲为26.2%。

金砖四国(简称BRICs,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及展望五国(简称VISTA,即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及阿根廷)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8.2%和27.4%,与此相比,以色列的良好态势非常显著。

执行总裁的冈田指出,“以色列每年诞生出一大批风险企业。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在医疗及环境等广泛领域中纷纷呈现。据预测,这些企业今后将各种产品投入到市场,因此以色列经济可以预计发展势头保持良好的状态。”

日式“失败不容许”的态度无法创新

我们跟以色列大型风险投资机构“Vertex”的创始成员“大卫海勒先生(DAVID·HELLER)”进行采访,从中就以色列为之所以功培养这些有实力的风险企业向他询问。

他指出,“跟以色列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心理状态和企业文化。”海勒先生曾在日本京都大学攻读法学研究生课程,并有经历在日本做律师。因此,他对日本企业的情况造诣颇深。

风险投资机构“Vertex”的大卫海勒先生

海勒先生称,“日本的文化底蕴是‘绝不容许失败’。这主要体现在丰田汽车等工厂, 并且‘不容许失败’的心理状态深深地渗透到日本人的骨子里。因此,由于过于顾虑‘失败’,连要挑战新技术或要成立风险企业都望而却步。”

与此相反,对于以色列,海勒先生表示如此:“以色列的文化底蕴是推崇跟其他人做不同的事情。就算做得跟别人一样,谁都不会欣赏。再者,以色列人不愿意在大企业工作。大家都愿意在不受大型组织干扰的环境下做自己想做的研究。因此,引全球瞩目的技术创新在以色列从1990年后半年就开始在小型企业。”

以色列高科技业界的特征在于风险企业经营者在早期阶段将自己的企业转让给欧美地区的跨国公司。但,在企业卖掉后,他们拿着新的创意再挑战创业。据海勒先生透露,在以色列将其称为“连续创业家精神(Serial Entrepreneurship)”。

从05年至08年的4年中实现190亿美元的企业并购

从2005年以后,在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中掀起了由国外巨头企业带头的企业并购热潮。实际上,从2005年到2008年期间,将近190亿美元(即约1190亿人民币)的企业并购发生。说具体点,超过300家以色列企业被收购或被并购。

例如,美国惠普公司于2006年以45亿美元(即约282亿人民币)收购了“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美国IBM也从2001年以后实施了将近20起收购案。与此相反,在日本几乎没有由全球大规模的巨头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案件。这展示着以色列创造如此让人吸引的技术,并且让世界刮目相看。

同时,美国英特尔也从1997年开始在以色列进行风险投资。迄今为止,该公司对超过60家初创企业(Start-ups)进行投资。其投资总额高达2亿美元(即12亿人民币)。该公司基本上将投资比率控制到少于20%的水平,并且通过上市或收购等渠道来实现投资回收。


以色列英特尔的风险投资负责人兼投资总监乌利·亚拉基(Uri·Arazi)指出,“虽说是风险企业经营者,但他们大部分都在90年代积累了许多经验,将其用于最近的创业之上。我认为这才是他们成功卖掉企业的原因吧。”


英特尔投资部门负责人兼投资总监乌利·亚拉基(Uri·Arazi)

从90年代后半年起,在以色列掀起了风险企业创业热潮。主要原因归于以色列政府推出促进风险企业成立的相关政策。当初,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都却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发生了重重失败。尤其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这些企业以倒闭而告终。

但在2004年开始的第二轮风险企业创业热潮当中,有许多经营者从上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发挥相关经验,从而增加成功案例。亚拉基称如此。

小国却具有“大政府”的支持


以色列之所以能够培养出这么多有实力的风险企业,真的是因为如上述所说的心理状态吗?不,并不是如此。其实经常被提及,政府也扮演特别重要的角色。政府作为孵化器承担风险,并致力于挖掘有潜力的好苗头。


在以色列政府中找出风险企业并扶持的机构实际上是于1984年成立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Scientist ,下文简称OCS)”。目前该机构加入以色列政府工业贸易劳动部旗下。尽管该机构的每年预算为约400亿美元(即约2500亿人民币),但从初期阶段扶持有前途的大部分以色列风险企业。

目前,在OCS企业孵化器业务的框架下,接受支援的企业共超过1200家。一家有前途的初创企业可以得到40万到50万美元(即约250万到314万人民币)的融资。就算倒闭也没有要偿还债务的风险。风险都由政府承担,这才是以色列特有的模式。
同时,OCS2004年在以色列掀起的高科技热潮中将孵化器基地转让给民间公司,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为了通过民间的力量来挖掘更多“如钻石原石般”稀缺的企业。


分布在以色列20多支企业孵化器机构之一的NAIOT是在大型以色列风险投机机构“Ofer Hi-Tech”旗下的企业。该机构导向医疗机器领域并成立了众多有前途的企业。

融资通过率估计为将近四成,不通过也可以重新申请



Ofer Hi-Tech”执行副总裁李虎·阿布多夫(Lihu Avitov)

在该公司负责企业孵化器部门责任兼执行副总的裁李虎·阿布多夫指出,“以色列的企业孵化器在速度方面具有优势。OCS决定融资的考虑期限大概是2个月左右。因此,我们可以迅捷行动。”

首先,当民间的企业孵化器机构找到有前途的初创企业后,向OCS申请融资。其后,OCS与OCS聘请的专家就融资进行商谈。总的来说,融资通过率估计为将近四成,就算不通过也可以重新申请。


最大的特征在于从申请以后经过将近2个月的时间就决定接受融资与否,这对风险企业和企业孵化器机构而言是个最大的魅力。
与此同时,大型企业孵化器机构“Technion Seed”首席执行官摩西(Moshe)也称,“我们每年大概有100起商业资讯案件。”民间的企业孵化器机构的首要任务是从在考虑创业的工程师接到咨询。即便如此,100起案件看起来很多,但既向OCS申请又要亲自投资的案件在每年实际上是2到3起左右。

有魅力的企业及其技术层出不穷,如同永不枯竭般的源泉

“Technion Seed”原本是号称以色列最难考的理工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企业孵化器机构。后来,由摩西率领的公司收购,将它转变成民间企业。

以色列理工学院位于海法(Haifa)并且该校的毕业生一直支撑着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飞跃发展。实际上,在以色列大型高科技企业的经营层中,超过七成的人才都毕业于以色列理工学院。正是因为如此,“Technion Seed”的投资案件也接连不断地呈现成功案例。

“Technion Seed”首席执行官摩西(Moshe)指出,“从OCS得到的融资在6到7年之内偿还就可以,因此我们可以专心致力于技术研发,从而易于发展到有实力的风险企业。”


目前,以色列经济之所以能够维持良好态势,是因为从国外涌入大量的直接投资。不仅有以色列风险企业的收购,还有研发机构基地的开设和增设热潮持续到现在。总之,一切都归功于以色列不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并且有魅力的企业及其技术层出不穷得如“永不枯竭般的源泉”。


  该贴已经同步到 冰客的微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33392次点击
1个回复  |  直到 2012-12-17 10:20:01
   
  Reply   
冰客      2012-12-17 10:20:01
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美国英特尔。该公司在电脑的微处理器(MPU)领域占据压倒性的全球市场份额,如今,于1974年在以色列海法市开设的研发中心(IDC,简称英特尔研发中心)做出很大的贡献,并且其机构在高速无线通信“全球微博互联接入(Wimax)”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英特尔在以色列拥有最先进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厂,其投资总额累计为35亿美元(即约2200亿人民币)。该制造工厂位于从巴勒斯坦自治区可发射到导弹的近距离的位置。虽是如此,英特尔最终还是决定如此巨额投资并维持到现在,据外界推测,这都是为了报答以色列所提供的技术贡献。


据说,在进入以色列市场的跨国企业中,英特尔号称最成功的企业。为何他们得到如此成功呢?我们回顾英特尔在以色列开设研发机构基地的35年岁月的同时,考虑将以色列的潜力如何用于自己的发展上。


仅5人扩大到3000多人阵容




英特尔研发部门最高负责人尤斯·申克勒(Yossi·Schenkler )


目前,在以色列英特尔研发中心担任最高负责人的尤斯·申克勒(Yossi·Schenkler)回顾当时并叙述,“我在20年前的1989年11月入职研发中心。当时仅是300人的规模,但如今其规模已经超过3000多人。我做梦都没想到发展到如此地步。归根到底,多夫做出的贡献果然真大。”


多夫是指从以色列英特尔草创期作为工程师大显身手的人,多夫·弗罗曼先生(Dov·Frohman)。


他在1963年毕业于以色列顶级高校以色列理工学院并赴美。之后,进入著名的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在此结为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及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等人物。摩尔于1969年成立英特尔,紧接着弗罗曼先生也立刻就加盟。他不久对摩尔等英特尔高层提出在以色列开设研发机构的建议。


当时,中东地区形势依旧持续动荡,在当地开设研发机构有一定的风险。但,弗罗曼先生是一名工程师,从草创期支撑英特尔,同时是“可擦除可规划式唯读记忆体(EPROM)”的发明者。摩尔等英特尔高层受到他热情洋溢的建议,最终还是许可开设。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使得开设计划拖延


研发中心的开设时期原本计划是1973年秋季。但,这时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军队偏偏对以色列发动战争。这是所谓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联盟军有意选在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赎罪日(Yom Kippur)”并发动奇袭。




以色列英特尔压法中心基地的创始人多夫·弗罗曼先生(Dov·Frohman)


由于受到其影响,尽管基地的开设被拖延到往后,但于1974年成功迎接开业日,从此后,弗罗曼从美国回到以色列,作为工程师致力于下一代芯片的开发。当初,仅有5名工程师。但于1981年开发出的微处理器“8088”是美国IBM公司作为自主开发的电脑芯片首次采用,从而在往后的英特尔微处理器业务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发展动力。


该微处理器于1990年代在英特尔奔腾(Pentium)系列中起到核心作用。为笔记本电脑专门设计开发的超低电压型迅驰(Centrino)系列于2003年备受欢迎,从而于2005年拯救了一蹶不振的英特尔。


当时担任以色列研发部门的最高负责人大卫·怕穆特(David Perlmutter)已经在英特尔总部晋级到执行副总裁的位置,并担任英特尔全球战略策划一职。目前,在开发2011年将推出的下一代微处理器。


以色列理工学院毕业生已超过1000多人


以色列的研发中心之所以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是因为可以确保优秀的工程师人才。海法占据了重大的地利因素。


以色列知名学府,以色列理工学院(弗罗曼也毕业于该校)就位于海法。该校是在以色列建国之前于1924年创办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协助过该校的成立。以色列优秀的理工科人才聚集在该校。


目前担任该研发机构负责人的申克勒先生称如下:


“在我们的研发中心基地中,超过1000多人都毕业于以色列理工学院。除此之外,我们还有3个研究人员在该校当教授。英特尔的工程师也到其他大学教书。或许,与大学能够保持密切关系使得我们做出如此震撼的研发结果。”


有效地利用风险企业的收购


目前,以色列英特尔研发中心不仅在研发微处理器而且在研发高速无线通信“Wimax”的芯片。包括美国等地区国家在内,率领超过1000多名工程师的人就是瑞伟夫·梅拉梅德(Raviv Melamed)副总裁。




担任英特尔无线移动通信芯片的开发负责人瑞伟夫·梅拉梅德(Raviv Melamed)副总裁


他原本是在英特尔于2004年收购的半导体风险企业“ Envara”中担任技术研发部门的负责人。他年龄才37岁,但是不折不扣的英特尔副总裁。这是因为在Wimax芯片开发中发挥强大的领导能力及其业绩得到公司的高评价。


梅拉梅德称,“当然,并不是以色列的工程师都考虑自己创业,也有很多人希望在跨国公司工作。这是因为他们都意愿要开发出能改变世界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英特尔可以提供最佳的职场机会。”


据梅拉梅德先生透露,当“ Envara”公司被英特尔收购的时候,其员工有65人,目前也有55人。一般来说,我们以为在企业被收购时原有的员工都立刻就跳槽到其他企业,但与此相反,以色列英特尔的员工稳定性比其他企业更高。除了薪酬丰厚以外,像大卫·怕穆特那样有很多工程师可以在总部得到晋升的机会,这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跨国公司聘用的员工超过3万5000人


从2000年前后以来,跨国公司正式开始打进以色列的市场。一般来说,其方式通过收购当地的风险企业,将其当做研发机构基地。例如,美国IBM公司也主要在软件业相关领域中已收购超过20多家企业。


这些趋势可以说是被英特尔在以色列得到成功案例所加快速度的。从2008年秋季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微软等企业在当地继续进行收购。


据以色列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以美国为主的110多家外资企业共聘用了3万5000多人工程师为研发人员。这对以色列的经济发展起到正面作用,今后其他大型企业会层出不穷地打进以色列市场。这展示着以色列作为“技术大国”的存在感,同时也是弗罗曼先生多年在心中描绘的蓝图吧。


弗罗曼先生于2001年退出第一线,现在享受小型飞机的驾驶。他原本在纳粹设置的集中营(位于欧洲)中丧失双亲,从小就被基督教徒的家庭抚养,因此才能幸存下来的。


在第二战争结束后,从欧洲回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将对祖国的贡献放在第一位。从这个层面来说,弗罗曼先生作为工程师对母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包括工厂部门在内,英特尔在以色列聘用7000人员工,是以色列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


弗罗曼先生被称为“高科技产业的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Herzl)”。赫茨尔作为犹太人国家建设的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的提倡者无人知晓。如今,众多跨国企业迈向以色列,从而掀起了新的犹太人复国主义。或许,这些都是弗罗曼先生通过英特尔在以色列得到的成功来有意煽动的结果吧。

来源 译言网: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52968/33554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以色列英特尔的35年历程——“高科技产业的赫茨尔” 多夫·弗罗曼的梦想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标签云|手机版|科技先生 ( 京ICP备07036130号 Powered by Discuz! X )

GMT+8, 2024-11-15 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