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sir 登陆 |注册|TS首页
楼主: 匿名
  首页 快活林 IT业界

搜狗QQ长期暗战终于激化 输入法暗含什么价值

By: 匿名 发表于 2009-7-19 17:59:20 · 4568次点击   回复:1   
 上周二,“搜狗”状告“腾讯”输入法不正当竞争,索赔2051万元。国内两大拼音输入法“搜狗”和“腾讯”的长期暗战终于激化。  此次搜狗炮轰腾讯的发力点集中在用户使用QQ拼音输入法时,腾讯利用破坏性技术手段阻止了网络用户同时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软件,同时对网络用户的输入法排列顺序进行人为干预,使“搜狗拼音输入法”排序位置始终处于“QQ拼音输入法”之后。


制图 林军明
  针对诉讼,腾讯回应称:QQ拼音的所有设置都完全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也并未对竞争对手产品采取任何方式的技术限制,竞争对手此次起诉缺乏事实支持和法律依据。搜狗则再度发声,强调手头已掌握有充分证据。
  “如果不是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我们也不会进入法律程序。”搜狐公司某高层说,“毕竟都是大公司,诉讼本身的成本就会很高。”
  随着“三大门户”的时代结束,已很久没有在国内出现过这种“针尖对麦芒”的诉讼纠纷了,一场势均力敌的商战正在拉开大幕。
  从“没机会”到起诉
  搜狗拼音输入法或许是搜狐旗下最让张朝阳“放心”的产品。不到一个月前,张朝阳在搜狗拼音输入法诞生三周年时说,装机量已经占领7成市场的搜狗拼音输入法“已经让想抄袭的人没有什么机会”。
  但仅不到一个月之后,张朝阳就被迫把腾讯告上法庭,理由是“不正当竞争”。
  7成的市场占有率,可以理解为每10台电脑,就有7台下载安装了搜狗拼音输入法,意味着中国70%的用户都会随着输入法词库的更新,“不定期”地单向或者双向和搜狐沟通最近一段时间什么样的文字组合在网民中拥有最高的关注度。
  这样的资源足够让搜狐旗下其他所有的产品线眼红,甚至足够让所有门户网站眼红。因为除了具备海量搜索请求的百度,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如此准确地掌握到网民最新的动向。面对用三年时间取得的这一成就,张朝阳当然有理由骄傲。
  不过,这一切都只能存在于腾讯插手之前。
  “张朝阳可以说10台电脑有7台装了搜狗输入法,但是马化腾甚至可以说10台电脑有10台都装上了QQ。”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说,“而且作为IM软件,QQ的粘性和显性的用户活性远远高于藏在幕后的输入法。腾讯借IM的势,推广自己的QQ拼音输入法,可能很快就会对搜狐产生本质的威胁。”
  这样的故事早就发生过很多次。国内某知名休闲游戏平台老板回忆说,刚开始的时候,用户都是通过QQ联络,约好一起到某个网站游戏大厅一起玩某个游戏,后来腾讯自己做了游戏大厅,用户干脆直接就留在腾讯的游戏大厅玩了。
  该老板说,“我们花4年时间,做到80万人同时在线,当时还很感谢QQ的口碑传播。可腾讯很快就在4个月后做到100万人,太可怕了。”
  输入法的价值
  “腾讯的产品线很长,每条产品线都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不是说每个产品线都是有什么时间赚钱的计划的。”马化腾在解释腾讯战略的时候多次说,“你问我什么时候能赚钱,我也不知道。有些产品线的市场根本就没有发展成熟,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用户有这样的需求,市场有这样的需求,产品就会有存在的价值。”
  这样的产品线,在腾讯内部被称之为“战略级”产品,输入法或许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有意思的是,对簿公堂的张朝阳和马化腾在这个问题上,看法出奇得一致。
  “我们不靠它直接盈利,但是确实对搜狐整个竞争战略帮助很大。无论是在浏览器端,还是在客户端,都是重要的一个软件的存在。”张朝阳说,“一想到中国每10台电脑中就有7台装上了搜狗拼音输入法,我就心花怒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免费提供给用户的软件如果可以实现巨大装机量,背后可能出现同样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比如播放领域的暴风影音、下载领域的迅雷、安全领域的奇虎安全卫士360。来自可靠渠道的消息显示,上述三款软件的提供方每年都能实现数亿人民币的收入。更典型的例子,当然还数腾讯QQ。
  “和这些应用软件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互联网时代的输入法可以直接反映用户在想什么,在关心些什么。”张朝阳说,“这相当于让搜狐一下可以直接和一个多亿的网民沟通。中国十分之七的电脑里有我们的客户端,我们可以每天给用户更新词库,对于搜狐形成的内容的新渠道,对搜狐未来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只是一条导火索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商业寓言,说是在欧洲某小镇上有两家小酒吧,生意都差不多。后来其中一家改做了网吧,另外的一家小酒吧生意就变得很差。原因是客人们都跑去网吧玩游戏,没有时间去泡酒吧了。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是,看似提供不同服务,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两家企业,只要面对同样的一群用户,实际上也是存在潜在竞争关系的。因为无论是用户的时间还是他们腰包里的钞票,都是有限的资源。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搜狐和腾讯的这场官司或许更加清晰。尽管多年以来搜狐的老对手一直是新浪,但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格局的逐渐分化,“门户”的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在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集团当中,我们已经很难再用明确的标签去对它们进行分类。
  “其实任何时候网民的需求都是多元化的,唯一不变的是他们都会在线上。”知名互联网分析师程天宇说,“网络公司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满足网民在网上的需求。你能满足的需求越主流越复杂,你的用户就会越多,这就是用户体验为王。绝大多数时候市场的需求是需要企业去进行分析和引导的,当你第一个发现了市场的某种需求并找到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最终以产品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叫做创新。”
  所以输入法或许只是一条导火索而已。在中国互联网第一集团的版图当中,新浪早已专注于网络广告,网易盛大则90%的收入都来源于游戏,百度、阿里巴巴各有各的领域,只有搜狐和腾讯依然在坚持着“每条产品线都进入第一集团”的综合门户策略。对比起其他“专一性”更强的竞争对手们来说,张朝阳和马化腾更需要“第一时间全面覆盖所有用户”,一场面对面的交锋迟早在所难免。
  ■演化史
  从直接卖钱到间接挣钱
  在信息时代早期,输入法的开发者们更多都是用商业应用软件的思路来对待产品,无论是五笔字型还是拼音之星,主要都是采取捆绑PC供应商销售,并根据装机量,从PC供应商处收取费用来维持公司运转。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搜狐和谷歌几乎同时意识到了输入法在占领用户桌面、了解网民动向方面的价值,并于2007年先后推出“网络时代的输入法”。时至今日,尽管依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指望输入法赚钱”,不过随着腾讯和搜狐本次官司的明朗化,各家巨头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老古董
  五笔字型:开山鼻祖
  中文形码输入法的开山鼻祖之一。在电脑和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年代,1983年诞生的五笔字型输入法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人打开信息世界的钥匙”,并为其发明者王永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
  智能ABC:初次接触
  上世纪90年代初最主要的中文拼音输入法之一,很多人刚开始接触电脑时使用的输入法就是智能ABC。智能ABC的“智能”化很低,但其奠定的一些输入标准随后成为所有拼音输入法的“标准化设置”。
  ■中生代
  微软拼音:带来整句输入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最重要的拼音输入法,随着微软拼音的出现,拼音类输入法的输入速度有了质的提升,五笔输入法,整句输入开始风行,至今仍没有输入法能在整句输入能力上超越微软拼音。
  紫光与拼音加加:
  联想时代
  1999年,紫光拼音输入法推出2.0版,同年,另一个重要的输入法拼音加加出现。从这里开始,拼音输入法开始出现了智能联想词汇方案。它们带动了一个新的智能联想时代的诞生。
  ■新生代
  搜狗拼音:输入法网络化
  2006年,搜狗带来了拼音输入法的又一次革新,它拥有独立的网络新词词库,可及时更新最新最流行的词组和语句,不定时的在线更新也为用户省去了不少时间,还有一些人性化的贴心符号。
  谷歌拼音:融合搜索
  2007年,谷歌拼音发布。融合谷歌搜索和英文平台,谷歌拼音让人耳目一新。它具有智能组句、流行词汇,拼音输入时一键搜索以及英文提示功能。
  QQ拼音:捆绑QQ
  腾讯在2008年初推出QQ拼音。QQ拼音较之前面的输入法,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和QQ绑定,让用户的词库“随身携带”。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彭梧实习生林其玲
4568次点击
1个回复  |  直到 2009-7-19 17:59:20
   
  Reply   
冰客      2009-7-19 17:59:20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标签云|手机版|科技先生 ( 京ICP备07036130号 Powered by Discuz! X )

GMT+8, 2025-4-21 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