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21世纪网:“.北京”域名只是幻象

作者:沈阳 发表于2009年2月11日

文章导读:域名注册服务是一个发展很快行业、因此才会这么多年来媒体不断暴光那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域名注册服务诈骗个案。

腾讯科技2月10日署名“舒石”的《域名专家称未来将出现“.北京”等网域名称》 一文介绍了笔者好多年前认识的原TWNIC公关媒介负责人、现DotAsia社群关系副总裁乔敬先生对未来域名走势的预测,其中提到:1、网域名称就好比 在网络上的不动产,一旦注册付年费后,该网域名称就为注册人所有,采用先注册先赢的方式。注册一个网域名称大约只要花20元美金,如果眼光够准,这20元 美金可能变成几千倍大也说不定。2、未来网域名称的可能性还有很多,例如未来可能出现“.上海”、“.北京”、“.tokyo”、“.kiwi”等等的网 域名称,可能是以城市、以地区特色等为网域名称。

此文举了很多投资注册类别域名(.com)成功的例子,也介绍了台湾地区域名交易圈子的情况,很让人似乎眼睛一亮。为此笔者向MSN在线几位网友发出了征集意见,大多数人都泼了凉水。“域名投资写的是回事儿,但顶级域的增设可没那么简单!”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笔者看来,“.北京”域名也只是一个幻象。未来如果出现类似域名,那也一定是假新闻。

首先,“.北京”域名是一个国际化域名(IDN),按照ICANN关于国际化域名的政策以及“品牌保护问题和对品牌及商标所有者的影响”这一重要原则,申请“.北京”域名必须由北京市政府授权代表机构去申请,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申请,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的机构或者组织去申请。

其次,ICANN现在只计划先开放与国家地理区域域名(ccTLD)对应的国际化域名,即:在中国版图上,依据ISO3066规定的国家地理区域域 名,目前只可能批准“.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4个国际化域名,其他中文国际化域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说谁想申请就批准给谁。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公司”、“.网络”因为与类别域名(gTLD)有关,讨论了快10年了,谁也没有把握成为方案提供方。这就是技术与政策问题 的门坎差异,详细可参考笔者在2008年8月2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机场采访钱华林老师(原ICANN董事、国际化域名委员会主席)的文章:《钱教授详述中文域名未来》。

第三,根据我国信息产业部2000年11月关于中文域名政策的声明以及《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30号》规定,未来将出现“.北京”域名是一个对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不了解的人随口说说的,它与IPv9的“.China”域名说法接近。

最后,对于用户而言,是否需要那么多域名去让全球用户访问,本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答案明白的问题---不是太需要,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这又反过来 给“顶级域运营商”一个很简单、答案明白的经济学常识性提醒:市场因为同类替代品存在,新服务产品可能因为供过于求而难以让“顶级域运营商”生存下去。

举几个例子:台湾地区域名“.TW”至今仅仅能维持收支平衡。台湾地区中文域名禁止同业引入“.公司”、“.网络”公开销售,而“.中国”中文域名也并未公开推广。日本国的“.JP”这么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此外,“.org”上一个运营商因为亏损而服务质量下降,最后才被现在运营商取代。“.Biz” 运营商Neustar公司在第1年推出8美金竞拍模式推广,结果被美国政府以睹博罪没收所得而且处罚了数百万美金而造成巨额亏损。幸好Neustar公司 是上市公司、而且是做很专业的电信服务而资本雄厚,终于渡过了艰难的3年时间,才实现盈利。

以上例子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商业规则:市场供需关系,如果脱离实体经济实际需求去靠二、三级交易市场托市而成就一个服务产品,那么与现在全球金融风暴来自于金融衍生工具对房地产过渡借贷造成的根源情况类似。

域名注册服务产业是笔者从1998年开始接触、参与、研究、分析的一个产业,以笔者从1981年毕业从事过约16个行业经验对比,觉得域名注册服务产业是一个发展很快行业、因此才会这么多年来媒体不断暴光那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域名注册服务诈骗个案。

如果任何人想要投资这个产品,建议多学习一下最新的ICANN及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政策法规,以免受一些不真实信息误导,而造成经济损失!

【作者简介】

沈阳,<中国域名经济>丛书编委兼总策划、<中国域名经济(02-03年版)>主编、<中国通用网址大全 (04-05年版)>总监、中国版权协会个人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数字新媒体委员会资讯顾问、"中国互联网协会Blog研究组"委员、千龙网频道 副主编。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