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业界

杀毒业大丑闻如何炮制?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5年8月,于兵部署他人到北京思麦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健桥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管理部,调查了解公司 电脑被病毒感染及造成损失的情况。于兵在听取汇报上述两家公司有病毒感染但未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仍授意让思麦特公司和健桥公司,分别出具了10万元虚假损 失证据材料。

  2005年8月27日,为证实从思麦特公司和健桥公司查到的木马病毒——蠕虫病毒,是从东方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中传 播出来的,于兵授意他人召集病毒专家论证会。在论证过程中,没有给专家如实提供材料。专家论证后,在于兵授意下,专家意见又被从“基本可以确定”改为“可 以确定”。

  2005年9月,即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被刑事拘留后,由于缺少报案材料,于兵指使他人到北京另外三家杀毒软件公司做工作,让三 家公司分别出具虚假“病毒爆发”报案材料。同时,于兵指使委托由瑞星公司副总裁赵四章推荐的瑞星公司监事为合伙人的中润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东方微点副总田 亚葵传播病毒案件涉及的有关损失进行评估,并将该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评估结论作为认定田亚葵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要证 据。

  于兵等人认定,田亚葵所用的与互联网连接的笔记本电脑中,有四种病毒于2004年12月21日被激活,导致对外传播,造成较大损 失。而经查,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上网的ADSL电话线是2005年4月1日才开通使用。而且,经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在田亚葵笔记本 电脑中的四种病毒只发现了三种,而且从未被激活过。

  据《科技日报》报道,北京市纪检机关经立案调查,查明“北京东方微点传播计算机病毒案件”是调取假报案、假损失、假鉴定等证据材料制造的一起假案。

  进展

  多家著名公司 涉嫌作假

  2007年5月,刘旭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举报,得到了高度重视。2007年11月20日,田亚葵在被羁押11个 月和取保候审12个月后,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对田亚葵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在因所谓“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被封杀两年半后,获 准向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办理产品上市销售前的检测手续。2008年2月,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终于获得被阻扰了近三年的销售许可证。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8年7月,北京市纪委接到实名举报,反映于兵等人存在徇私枉法等问题。市纪委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对于 兵等人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现已查明,于兵涉嫌收受瑞星公司贿赂、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涉案金额巨大。另据透露,瑞星公司副总裁赵四章已被 批捕。

  2009年2月7日,微点公司总经理刘旭向记者表示,“正在准备向瑞星公司索赔”。根据微点公司提供的数字,主动防御软件上市受阻 近三年,使微点公司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三千多万元,而“如果微点的产品早些出来,‘熊猫烧香’这种恶性病毒会很快得到防治,间接损失堪以亿计”。

  记者同时了解到,北京江民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反病毒公司据称曾为此案出具虚假“病毒爆发”证据,但这些公司负责人对此说法未予回应。

  编后

  商业竞争最后变成制造假案,发生在反病毒行业内的这一事件让我们思考——如何从机制入手保护自主创新技术?如何规范高科技行业的竞争行为?如何防止某些领域的官商“联手”?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依法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不让罪恶之手再猖狂下去。(本报记者 辛宏)来源:北京晚报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杀毒业大丑闻如何炮制?
2009-02-17
北京查获一起造假陷害高科技企业案。17日出版的《科技日报》刊发了题为一项重大原始创新何以大难不死北京东方微点公司起死回生始末的特稿,对此案进行了详细报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