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新闻周刊:网站收费不应手软

有“冒牌乔布斯”之称的丹尼尔·莱昂斯

  与传统观点相悖

  上一轮经济下滑时,詹森·卡茨(Jason Katz)意识到自己碰上麻烦了。那时他刚刚创办了一家名为Paltalk的网站,网站提供很多聊天室,用户不仅可以发送文本信息,还可以像打电话一样通过语音相互交流。该网站最初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并依靠广告赚钱。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广告业务却突然萎缩。于是,卡茨决定采取一些激进策略:推出带有额外功能的高端软件,并向用户收费。猜猜结果怎样?Paltalk从2004年便开始盈利,而卡茨则通过这件事情意识到一个与传统观点相悖的现象:人们其实是愿意为网络服务付费的。他说:“我觉得有些企业可能是担心,如果收费,用户可能会转而使用竞争对手的服务,但这显然是个错误。”

  倘若果真如此,很多科技巨头目前正在犯着同样的错误。这些企业真的能眼睁睁地看着数十亿美元从自己眼前溜走吗?例如,已经拥有2.5亿用户的Facebook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站之一。Facebook每年的广告收入约为3亿至5亿美元,但至今仍未实现盈利。另外一家互联网新秀、微型博客Twitter也已经拥有4000万用户,但它甚至还未开展任何创收计划,更不用提盈利。谷歌旗下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虽然已经能够凭借广告获取收入,但仍在亏本运营。

  免费服务是教条

  这些网站为何不对用户收费呢?如果这些服务真的有用,用户肯定愿意掏钱。然而,硅谷如今盛行的观点却是:网上的一切都应免费。在这一教条的束缚下,科技企业都涌向了这个本来就不大的网络广告市场,以期将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向那些监测Facebook和Twitter以了解用户对自己品牌评价的企业收费,也可以向那些预装自己应用的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的制造商收费。而Twitter则完全可以向名人和企业收取账户认证费。

  其实,最简单的答案一直都摆在那里:向用户收费!我并非Facebook的铁杆用户,但我的确认为它很有用,所以我愿意每月付出5美元的服务费。实际上,Facebook真正的铁杆用户都是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孩子,他们每天都会在Facebook上花好几个小时,如果没有Facebook,他们会感到怅然若失。你觉得这些孩子不会每月支付5美元的服务费?可是就算有半数Facebook用户不愿付费,这仍然是一桩巨大的买卖。

  既然如此,网站为何不收费呢?很明显,收费会限制增长,而且被看作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倘若继续免费,机会就会更大,而且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使用你的网站。Facebook营销主管埃利奥特·施拉格(Elliot Schrage) 说:“Facebook是一项免费服务,我们不准备收费。”

  而卡茨却有一个折中的提议:他建议Facebook可以将Paltalk视频聊天软件作为可选功能提供给用户,并为此收取包月费。他说:“我觉得,如果将我的技术融入到Facebook社区中,Facebook就可以赚到无数的钱。”当然,卡茨自己也可以获得数额不菲的分成。可惜的是, Facebook至今都没有与卡茨展开谈判。

  Paltalk真实案例

  其实,卡茨并非从网站创办之初就开始收费。Paltalk最早只是一种高档的即时通信服务,在文本基础上增加语音功能,直到2001年增加视频服务后才开始赚钱。免费用户最多可以利用Paltalk与10个人进行视频聊天。但是如果你想要访问聊天室并看到数百人的视频流,就需要每月支付14.95美元,或者每年支付60美元。除了视频聊天室外,卡茨还为企业用户提供私有的虚拟会议室。当然,该功能的主要用户为小企业。根据用户上限的不同,这些企业需要每月支付90至1000美元的费用。

  Paltalk的活跃用户总量为400万,其中仅有5%为付费用户。倘若用同样的比例乘以Facebook庞大的用户群,就可以得到1250万付费用户,然后再以每人每年60美元的花费计算,那么Facebook的年收入就可以达到7.5亿美元。虽然卡茨的公司规模不大,但运营状况却非常不错,他的企业目前的员工总数为38人,年收入却高达“数千万美元”,其中85%都来自于注册费。

  卡茨仍然在Paltalk上投放广告,但是广告费率却比2001年更低。有趣的是,如果卡茨当年没有果断对用户收费,他如今恐怕早已破产,而这恰恰是那些网络巨头应当牢记于心的。(鼎宏)

  注:2006年,身为《福布斯》杂志编辑的莱昂斯开设了广受欢迎的博客网站“乔布斯的秘密日记”,假冒苹果CEO乔布斯写作近1年,直到被《纽约时报》曝光真实身份。随后他出版了同名书籍,并被《新闻周刊》聘为专栏作家。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