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回去就来不及了,” 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台上,李开复对台下的人大声说道。
他还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中国互联网公司拥有巨大前景:“你们(美国人)就算现在全部回去生孩子,也超不过中国现在拥有的3.38亿电子商务用户。”
面对阿里巴巴的专访时,李开复掷地有声:“未来10年,中国电子商务还将成长250倍。”
电子商务正是创新工场三大投资方向中的一个,另外两个是移动互联、云计算。目前创新工场第一个项目基于手机平台的软件开发,已经在进行多方论证和筹备,预计今年年底前就会启动。
在李开复位于北四环的家里,摆放着两尊神像,一尊观音,一尊关公。2005年,李开复卖掉了位于微软总部西雅图的房子,搬家到加州。卖房子时,两尊神像也一并被卖掉。为了寻求心理上的慰籍,太太费尽曲折还是把他们买了回来,请回了北京。
“我们以后不要搬了好不好?”望着两尊失而复得的神像,他的妻子喃喃道。
反正我有足够的钱 五年后请看我的财报
—专访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本刊记者 高韬
《环球财经》:您上大学时,和奥巴马是同班同学,那您眼里的奥巴马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开复:跟他不熟,当时他不是特别起眼,上课的时候也不特别专心,跟我当时一样。我们两个都是比较内向的人,同学可能不太会记得他是谁,我是谁。
《环球财经》:您曾经在SGI、Apple、微软和Google这几个地方干过,将来会不会从这些公司去招揽一些人才,跟他们有一些合作?
李开复:我们可能跟任何公司合作,至于招募人才,我们欢迎任何公司的人,包括这4家公司。
《环球财经》:创新工场计划招揽108位员工,有什么标准没有?
李开复:我们的挑选标准应该有两种职位,一种是参与创业者,可能就是那些大学刚毕业的,或者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产品经理、用户建议设计师等等。
对于这些领军者、创业者、创业家,我们要求会更高,我们会希望他要么已经有过创业的经验,无论成功失败,无论是做领军人物或是跟随者。我还愿意看“海龟”,那些有国外经验的人,在国外有互联网经验的人,我们都欢迎。
《环球财经》:您是不是倾向于招聘那些有经验的人过来直接开这些公司?
李开复:做领导的,当然是,你找一些没有经验的人,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环球财经》: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您的报道,发现关于到位资金的数字之间有些偏差,有的说1亿美元,有的说的只有1500万美金。
李开复:关于融资的数目,常常有记者弄错,所以我已不再想谈这个问题,因为我讲了以后,又可能会有正确或者错误的报道,然后又再说,其实也没多少钱。
反正我有足够的钱运营5年,你们等着看我的财务报表。
《环球财经》:有人把创新工场和仙童做对比,您怎么看待?
李开复:我觉得我们应该停止再谈“创新工场”的模式,我们已经讲了够多我们的模式了。
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工程师,我哪能保证什么会做得好或不好?
仙童是一个技术公司,它不是创业公司,它培养了一批聪明的科学家,最后这些科学家离开了这家公司自己去创业,因为他的公司没有给他平台。那我们恰恰相反,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每一个员工赶快离开,而不是让他们留下来。因为他们离开了,就意味着创业成功了,股票发行了,员工可以有机会发财了,我们是这样运作的一个公司,所以我们和仙童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