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 — 投资银行(一):华尔街和美国的金融体系

 

  美国的金融公司五花八门,非常之多。最近美国证监会为了救股市列出了股票不能做空的上市金融公司居然高达八百家之多,而美国的银行居然多达八千家,平均一万多个家庭就有一家银行。这些公司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1.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这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传统的银行,中国包括四大商业银行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属于这一类。在美国著名的商业银行有花旗银行(Citi Group)、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J.P.摩根银行(J.P. Morgan,以前叫大通曼哈顿银行),这三家都是道琼斯三十家工业指数中的公司。另外还有巴菲特控股的富国银行(Wells Fargo),它以储蓄和商业贷款为主,和科技公司关系不大。二十世纪从三十年代大萧条开始,到里根上台以前,商业银行只能发放商业贷款和房屋贷款,不能炒作股票。但是近二十年来,美国政府对银行业的限制放宽,很多商业银行同时又是投资公司,比如花旗名下的 Smith Barney 就是很大的投资公司。J.P.Morgan 则身兼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二职。大银行中只有富国银行安分守己,因此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躲过一劫。

  2. 投资公司,虽然他们又称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但是直到 2008 年 10 月,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因为他们既不能接受存款,也不能向联邦储备银行借钱,它们是替别人买卖有价证券、期货、不动产和任何有价值的商品。不买卖股票的人对这一类公司就不大熟悉了。这些公司中最著名的是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本来还有美林证卷的几家,但是如前面所介绍,它们全都关门了,省了我很多事。这些公司是股市上翻云覆雨的主力军,俗称庄家,对科技公司的兴衰影响最大,它们不仅抬高或者打压一个科技公司的股价,而且可以左右科技公司的并购和分家的成败。比如在前面第一章提到的 AT&T 公司分拆案,惠普和康柏的并购案,以及后面会提到的微软雅虎的并购意向等等,背后都有投资公司插手。除了有美国的投资银行外,欧洲和日本等国也有大的投资银行,比如苏黎世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简称 CSFB),瑞士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Swiss,简称 UBS,它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一体)。此外,巴菲特的旗舰公司波克夏哈萨韦是一个影响力极大但非常特殊的投资公司。由于巴菲特本人从来不投资科技公司,波克夏哈萨韦对科技发展影响甚微。

  3.共同基金公司(Mutual Fund),这类公司特别多。大的如富达基金(Fidelity)和先锋基金(Vanguard),掌控着美国所有的退休帐户(401K)和全世界很多的财富。小的可能只有几十人,只管理几亿美元。总的来讲,共同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而不是炒作。但是它们常常是一些科技公司投票权最多的股东,它们在科技公司盈利好的时候追捧它,在科技公司遇到困难时便给它施压,要求它裁员或者减少开支,因此对科技公司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对冲基金(Hedge Fund),包括著名的文艺复兴技术公司,以及索罗斯和罗杰斯的量子基金。由于美国严格限制共同基金公司做空股票和期货,很多华尔街的大鳄觉得这些规定限制了自己炒作的才华,于是办起不是出于投资目的而是专门靠炒作而挣钱的对冲基金。虽然对冲基金规模较小,全球只有一万五千亿美元的规模,但是由于它们可以卖空股票、期货和货币,并且可以通过借贷用自己码金(Margin)几倍甚至几十倍地买多和卖空一支证券或商品期货,因此它们的力量不能低估。索罗斯等人的量子基金在 1998 年几乎要了东南亚国家的命,虽然索罗斯本人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文艺复兴技术公司是全球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公司,平均年收益超过30%,高于巴菲特的旗舰公司波克夏.哈萨韦。

  这些大的银行和投资公司,每一个都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花旗银行在其最高峰的 2007 年,资产高达两万两千亿美元,投资公司高盛控制的财富高达一万亿美元。富达基金控制的财富高达一万五千亿美元。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