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做了第一个基金开始,熊晓鸽在风险投资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17年,也获得“中国风投第一人”之称。从一开始,他的投资就涉及了文化领域。总结自己的经验,他给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司和投资机构开出对接“良方”。
熊晓鸽表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司必须要建立起比较好的传播内容的平台,建立好以后,再去寻找投资人。在投资商时间和资金都有限的情况下,会选择有清晰商业模式、良好平台和市场的项目。而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人,一定要把问题想得简单化,抓住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内涵。
“IDG所投资的文化领域的项目,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和《图兰朵》,都是商业模式比较清晰的。”他认为,与电影有关的行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如果把传统的演艺、出版等做法与互联网数字出版结合起来,将会有最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空间
文创产业深具国内外投资机会
在不同的场合,熊晓鸽都表示很看好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现在,他又通过中美各13家上市文化公司数据对比,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熊晓鸽请同事把美国最大的13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利润、市盈率、市值列了一个表,又挑选了13家中国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公司列了一个表,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是,美国的13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总销售额有1690亿美元,而中国13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总销售额只有26亿美元,销售额只相当于美国的1.5%。市盈率方面,美国的13家公司只有5家是盈利的,所以只有5家才能算出市盈率,他们的平均市盈率只有28,而中国的平均市盈率有119,我国的平均市盈率高于美国4.25倍。以市值相比,美国有1760亿美元,中国是97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的流通市值相当于美国13个公司的5.5%。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中国的13家上市公司无一亏损,全部盈利。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熊晓鸽解释说,这表明中国的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才有不到美国2%的销售额,从市值来讲尽管我们的平均市盈率高于人家的4倍多,我们也只到人家5.5%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说,可能中国公司的估值很高,超过了实际的价格,而美国公司的估值要低于它的实际市值,这里面就存在更多的投资机会。此外,在国际市场上,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现金储备。“是不是我们应该走出去?在这个时候去取得国外我们很需要、很低估的资产市场、份额,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投资机会。”
同样,中国文化产业市场也有巨大投资空间。熊晓鸽以电影产业为例,去年中国电影的全年票房达到62亿元,而一部《阿凡达》仅17天时间,就获得 1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换句话说,一部电影在17天把中国一年的票房就超过了。而这也正说明,在商业的模式上中国有很多的投资空间和机会。“文化产业是投资人的蓝色海洋,前景十分广阔。”(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