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春林 张兆慧 武汉报道
本报记者2月22日从武汉市政府获悉,武汉将推出多项重大举措,助推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国家第二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务院在批复中同意东湖高新区适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有关政策措施。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称,相较于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自主创新示范区指向明确,政策优惠明显,对区域经济拉动更为直接。
为了力促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武汉市委、市政府刚刚出台了股权激励、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7大新政、29条细则。
打造“第二中关村”
在湖北省委财经办副主任赵凌云看来,中关村强在科研力量,东湖高新区强在产业创新能力。“中关村汇集了国内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投资者。地处内陆的东湖高新区不能与其相提并论。”赵凌云说,但对中部地区、内陆城市来说,也要通过坚持自主创新,走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之路。
东湖高新区作为入围的两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湖北省和武汉市显然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今年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专门为此召开全省大会,表示将举全省之力,支持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会后,湖北省省长李鸿忠亲任此项工作组长,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等省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以推进自主创新工作。
此后,武汉市迅速出台了支持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的文件,该市市长阮成发任推进东湖高新自主创新工作小组组长。记者手头资料显示,武汉市委、市政 府刚刚出台的《武汉市关于全力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包括7大新政、26条细则,方案细致,很多具有制度突破意 义。
《决定》指出,武汉将培育创新企业100强,支持建立产业联盟,集中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五大产业。力争到2015年,五大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新政还特别赋予东湖高新区“市府经济管理权限”,简化办事程序,做到办事不出园。
阮成发说,市政府将尽可能把7大新政放大到全市各相关区域,促进整个武汉市自主创新建设。
博弈“部委资产”
武汉推出的新政的第一条,就是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
新政称,将在东湖高新区辖下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试点,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 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支持国有投资平台参与重点企业和院所的改制和重组,探索利用国有股权收益部分激励企 业团队的试点。开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的试点。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一位人士解释,区有42所高校、56家科研院所、33所国家重点试验室,但大多管理权限在部委。长期以来,这些院所及下属企业的管理层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一直未有突破,导致公司发展动力不足。
为此,武汉市政府和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这次特意选取了邮科院、华工科技等10家高科技企业,与其主管部门沟通,力争实现股权激励突破。
觊觎“新三板”
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是武汉新政之第二个突破口。
武汉市发改委一位官员称,东湖高新区正在争取国家支持,欲将新三板市场继中关村之后,在东湖高新区内开通,以打通中小高新企业融资渠道。目前,东湖高新区已经选取了144家企业,为新三板市场厉兵秣马。
除此之外,上述人士称,武汉市还将在东湖高新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东湖高新区内部人士解释,区内中小高新企业,大多为轻公司模式,固定 资产不多,难以在银行融资。此次,武汉市将与人行武汉分行联系,由其牵头,联合工商、税务等十几家部门,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通过政府信用,为中小高新企 业开通另一融资渠道。
武汉市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另一举措就是扩大东湖高新区创新基金规模。目前,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基金规模只有1-2亿元。武汉市的想法,就是联合多家单位拿出3-4亿元,最终撬动15亿元的资金规模,为东湖高新区初创和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
打造创新示范区,湖北省、武汉市及东湖高新区,每年将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 3年内,围绕东湖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与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研发与信息服务等5大重点产业,引进和培养5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 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1000名左右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