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

细节:产品策划人员的危机

最近五年,“做产品”渐渐成为了互联网产业中一个独立的行业分支,大约有社区、博客、视频、电子商务、社交空间、网络文学、搜索、邮件、IM、其他 常用软件等10个主要类别。而做产品的具体职能,又细分为产品设计、产品视觉、产品运营、产品开发这四类岗位。

最初,产品设计下面只有一类 人,就是产品策划。再往后发展,发现不是个个策划都精通界面策划与交互体验,这需要将视觉感性与逻辑理性进行完美结合的天赋,因此划分出来了“交互设计” 的工种。同理,也不是个个策划都精通用户研究,这需要细致敏感、亲切外向的个性,因此又独立出来了“用户研究”的工种。最终形成『产品策划-交互设计-用 户研究』三位一体的产品设计分工。由产品策划提供功能点策划,交互设计师提供界面与交互设计,用研人员提供可靠的用户研究结果。

我对这样的 分工方式却始终存有疑问。按理说,交互设计师必须研究同类产品和用户心态,才能做好交互设计吧?其实用研人员也非得搞定这两项不可。他们既然已经做了这么 多前期调研工作,是否能紧接着完成产品功能点策划呢?我看行。那么产品策划是否能完成交互和用研的工作呢?我看未必行。

在这三位一体的结构 中,相对来说,产品策划的门槛最低,不像另外两位,对天赋和个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刻薄点评价,产品策划不就是东看看西看看之后,拍脑袋出点子吗?这些点子 被交互设计师细化为原型,再由用研人员来验证其质量。那么交互设计师或者用研人员索性兼任了产品策划的工作如何?反正前期调研工作大家都得做,只是调研后 的输出结果不同。

这样一想,就觉得纯粹的产品策划人员岌岌可危。毕竟策划中的“金点子”“点子王”是极少数,更多是常见点子的搭配组合,交 互与用研工作延伸到策划并不困难。为什么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在我看来是因为好的交互设计师和用研人员太少,必须优先做好本行,提单如雪片般飞来,哪里顾得 上侵略他人的辖区。但迟早有一天,交互和用研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这时身兼两职的效率会更高,降低了流程成本。最起码,我更愿意用一个精通交互或 用研的策划人员,而不是另一个“纯粹的策划人员”。

春节过后,我跟我带的团队讲了这个道理。现在的三位一体,可能是专业人才稀缺阶段的妥协 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本身的合理性。交互与策划合并,或是用研与策划合并,效果都好于所谓的三位一体。或者换个更精确的说法,让策划人员承担大部分的交互/ 用研职责,只把交互与用研中最专业、最困难的部分独立出来。因此“纯策划”的位置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做着做着就被淘汰了。现在确实有一部分策划人员,不 怎么懂专业的交互设计,也做不来严谨的用户研究,甚至连页面文案,公告帮助都写不漂亮,主要工作就是向协作单位提功能点和需求文档。然而门槛越低的工作可 置换性也就越强。你觉得自己“产品感”很好,人家交互和用研同事和你做一样的前期调研,产品感也不会输给你。最终内部竞争,比拼的是技能而非玄之又玄的感 觉。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三个工种彼此分离,尤其分离成了三个部门,这多半是麻烦的开端。首先存在门阀之别的部门政治,提高协作成本;其次, 如果是多个产品组与提供公共服务的交互/用研部门的协作,由于专业人员的紧缺,很可能安排一人跟进多款产品,不仅降低了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也难得沉 下去了解某一类产品某一类用户,只能当作走马灯一般的临时任务来对待。问题是,脱离了对特定对象的专注研究,交互和用研人员怎么能谈得上“专业”两个字? 常识判断怎可能是靠谱的工作方法?

理发店有一句名言,最好的发型师不是最贵的那个人,而是最了解你头发的那个人。

一年以前, 我管理产品部门,先把设计和运营一分为二,设计部分再划分3-4个产品项目组。每组设项目经理一人,即主策划,有一定的交互设计素养;设策划一人,配合主 策划工作;再设用研一人,负责相关资料收集/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等等;有的组根据项目特性还会增设一名有技术背景的策划,负责技术思维的策划与开发协 作。

这样的3-4人构成一个座位相邻的项目组,可能交互不那么专业,可能用研不那么专业,但至少保证他们足够了解和投入一个产品——我觉得 没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专业性的不足可以用不断迭代来弥补,好产品都是改出来的,但先得有“这是我的领地,一定要做到最好”这种护犊子的心态,才能引出来 查缺补漏不断改进的主动意识,决不能当做是托儿所式的寄养。

所以我一直认为,真正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三个工种必须专注地为同一个项目服 务,把产品成败当作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别人的单子,更不是“赶快做完这个产品的单,后面还有别的部门在排长队”。在达到这种精诚团结的效果之前,产品项目 为了摆脱对不可控外部因素的依赖性,唯一与产品同进共退的策划人员就必须身兼多能,对于自己的长期发展也大有益处。

勇敢的策划啊快去创造奇 迹!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