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谷歌图书与谷歌地图之后,谷歌最新推出的“Art Project”计划,将把全世界著名博物馆、美术馆的名画以70亿像素的高清晰度呈现于互联网。这个让人惊叹的“世界首个环球艺术收蔵展”,似乎预示全 球文明全线复制的未来。如果说未来几年,哪个词将对世界文化秩序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答案可能是:扫描。2月1日起,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宣布其“艺术计划”(Art Project)正式上线。这是继谷歌图书、谷歌地图之后,这家满怀野心的互联网巨鳄把“扫描”进一步向传统文明延伸的产物。
在Art Project的网页上,通过鼠标和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欣赏全世界著名博物馆与美术馆的馆藏。想看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伦勃朗名作《夜 巡》?没问题,只要滑动鼠标,这件镇馆之宝就能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画面暗部的每一处细节都可放大,每一个笔触都可供仔细琢磨。
这源于谷歌独创的“Street View”3D扫描技术,可70亿像素高清晰解析图片。如此一来,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似乎不必远赴千里瞻仰名作,也避免了挤在人群中排队瞄一眼名作就让位的尴尬。
到今天,如果你想读一本已经绝版的图书,也许Googe book可以给你答案;如果你想知道全世界有多少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某个国家某个城市的某条街道位于哪个拐角,Google Earth已经备案;而现在,当你要探索人类艺术的时候,Google可能又一次搜罗殆尽。
“小手推车”提供的世界观
世界是平的,不过,诞生于2007年5月的Google Street View,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这辆“小手推车”不满足于平面地认知多维世界,试图完全用数字化拷贝出另外一个世界。现在,谷歌通过它 建构另一个世界的物理环境,同时又赋予这个微观世界更多的精神内涵。
Google Street View是应用于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一项技术,提供世界许多国家街道的全景展现。在这些车辆上各有9个360度全景定向相机,高度约2.5米,另外配有 全球定位仪和三台激光测距仪,用以扫描车头前180度范围50米内的物体,还有天线扫描3G/GSM和Wi-Fi热点。
如今,谷歌把它推进了博物馆与美术馆。小推车拍摄了特选展览厅内部的360度图像,当这些图像完美缝合,便可让参观者通过互联网畅顺地浏览馆内的任何一个展厅。
目前,首批有17家美术馆和博物馆跟谷歌达成合作,包括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法国凡尔赛宫、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等。
与谷歌在扫描世界图书时面临的各种版权纠纷相比,谷歌对艺术品的扫描几乎可以用“长驱直入”来形容。观众可以进入17家博物馆、美术馆的几百个 画廊虚拟旅行,并欣赏超过1000件艺术珍品。除此,每个美术馆都在镇馆之宝中选出一件“明星作品”单独展示,比如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夜巡》。
现代美术馆挑选了凡·高的《星夜》作为明星作品。去“谷歌博物馆”的观众不仅可以看清画家每一个笔触的颜色,还能看到画布上的留白。大都会美术 馆则选择了布鲁盖尔(Bruegel)的作品《收割机》。在农夫和一堆堆金黄小麦的前景之后,画面深处有几个农妇正在小池塘边游泳,这前景之后的细节描 绘,是普通画册无法呈现的。
被阿姆斯特丹的凡·高美术馆选定为明星艺术品的是凡·高的名作《卧室》(Bedroom)。借助谷歌技术,观众可以看清画作的每一个细部,包括 《卧室》画面中的5个镜框所装裱的画作,其中包括一幅静物、两幅肖像。如果只观看纸质印刷,它们便会显得十分潦草,就像是当代抽象作品。
谷歌中国公关代理方表示,“谷歌博物馆”提供的画面能让人看清一般观众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作品细节;还能让人看到肉眼所看不到,但确实存在于艺术 品当中的东西。比如说,在“谷歌博物馆”上看过《收割机》之后,再去博物馆与真迹比较,的确能看到在画面深处裸泳的人,只有通过“谷歌博物馆”的高清画 面,你才能看到水面上细微的波纹。
当然,在“谷歌博物馆”游览并不是一点没有遗憾。比如,相比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墙上的作品,谷歌创造的虚拟世界中油画数量较少。虽 然观众能在电脑上一寸寸地细细欣赏《夜巡》,不用顾忌博物馆的参观守则和排在身前身后的密密麻麻的观众,但你所看到的仍旧好像是一个带着矩形放大框的精美 复制品,那种直面世界名作所带来的激动却无从得到。
共享还是掠夺资源
在谷歌扫描这些全球顶级艺术博物馆的艺术品时,最有趣的,莫过于博物馆对待谷歌这种行为的态度。这就如同当别人把钱送到你面前,帮助你完成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你却难免会对帮助者的初衷持有一定的怀疑。
当全世界的博物馆、美术馆都在进行数字化工程时,作为技术公司,谷歌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顶尖的技术,打着全人类共享的旗帜,自然让人无法拒绝。但是,当这些艺术财富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资源时,它又在削弱博物馆“唯一拥有”的影响力。
比如,在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虽然馆内最为知名的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他们却选择了胡安·格里斯的立体主义油画作为提供给“谷歌博物馆”的明星作品。操作者并不知谷歌行为将如何改变传统,因而有一种既期待又不安的情绪。
试想,如果年轻用户真的接受并习惯于谷歌在网上提供的艺术品展览,谁还会去传统博物馆里排队并拥挤地欣赏艺术品?
谷歌Art Project的项目经理Amit Sood说:“我们与全球多家博物馆携手合作,为艺术爱好者、学生和历史学家创造了庞大的资源宝库。无论你感兴趣的是早期艺术大师、20世纪艺术品,还是简约主义雕塑,这些艺术品都有很多地方等待你去探索。”
不过,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法国总统萨科齐宁愿动用国库10亿欧元自己去扫描本国图书也不愿让谷歌插足,法国文化部长甚至用“文化掠夺者”来形容 谷歌的作为。而今年年初,欧盟委员会希望通过法令,将Google以及其他公司与文化机构和图书馆签署的15年数字化版权协议砍到7年。7年到期后,其他 组织就可以商业目的使用Google进行数字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