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微博式写作:一种大众化书写的快感

微博式写作-大众化书写的快感

  @马伯庸:我曾救过一只仙鹤,第二天它在我家门前放了两条鱼;我还救过一只狐狸,第二天它在我家门前放了一只野兔;后来我在路上修好了一辆趴窝的汽车,第二天,我一早听到窗外引擎响动,心想真是辆知恩图报的车,一定是送97号汽油来的吧……

  隐藏于深处的影响

  在微博语境中反观传统写作,文学的价值如何得以维护和提升,或是不可逆转地被消解和改变?

  邱华栋对文学期刊的价值捍卫非常坚定,他相信:只有经过编辑、加工和处理的文字才可能接近文学的价值,而微博写作迎合和强化了读者的“低幼化阅 读”和“浅阅读”趣味,令人堪忧。“原本以为网络写作应有更多的社会担当,因为这一介质的传播效率的确很高,现实却相反,它更多是对社会担当的消解,可以 说,电子文学的流通在中国的伤害尤其大。网络写作的商业本质是资本运作通过文学挣钱,这是一个资本运作的结果,与文学没什么关系。”

  邱华栋援引艾柯在《别想摆脱书》中的观点,表达自身对纸质书的喜爱,艾柯认为:书写的介质发展到纸张这个阶段,已经很完美了——无论信息的承载和传播、阅读的体验到艺术性。

  “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因此写作和阅读取向也有两种,有些是片段式的,也许只是一个念头;有些是绵延性的,无论思想本身,还是表达方式,都需要 一定的长度。 写140字的微博之外,你还得读点长的文章或书。”止庵说,从长远看,微博这一写作介质对文学会有影响,“因为人性在选择上有两种倾向——舍难从易和舍贵 从廉,微博恰好顺应了这两条。”他甚至认为,“纸质书100%会消亡,但这有一个过程,在它消亡之前我们不必放弃这个过程,不必匆匆忙忙放弃过往的美好, 应该再好好享受一下纸质书的美好。”

  “我的观点和经验主要表述在作品中,微博是个记事本。”北村对待微博和日常写作的态度非常明确,对他而言,微博是阅读的摘录和有所感时的记录, 很少对跟帖做回应,因为“不想惊动他们,尽量减少争论——因为字数太少,不够用来辩论很多问题,文学思辨的过程在微博中是难以实现的”。

  “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微博对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都带来了影响。我肯定它积极的作用,但绝对要张弛有度。‘快捷’、‘集中’是微博的好处, 但这样一种很轻松的交流方式,容易让人上瘾,阅读的时间被占去。再一个,这种‘碎片化’的境况,久而久之会让我们的思想肤浅化。”

  “何为黑暗?卡夫卡在一封书信中说:‘我写的和我说的不同,我说的和我想的不同,我想的和我应该想的不同,如此下去,将是无底的黑暗’”;“没 有准确的启示和足够的知识,很难逃脱使自己沦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尼采语)的命运。”——北村在自己的微博中对经典作家的引述,必然映照了他在新的言 说语境中感到的焦虑及其对这种状态的反抗。

  在北村看来,微博原本无须与书写进行比较,“问题在于,微博的书写功能被放大,微博写作已经挤压了传统书写的空间,很多人慢慢变得无法读、写长 一点的文章——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方式,这个影响隐藏在深处,人如果失去沉静的思考,语言如果失去延伸性,再不能沉着、深刻、从容地写作,是件 很可怕的事。”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