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

米晓彬:IT政治-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

IT政治-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

这个世界上,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往往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于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时间观察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或许才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从地缘政治角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全球政治。那美日韩是最稳定的同盟,美欧之间亲密无间,中国和印度势不两立,大陆和台湾矛盾重重。

IT业是新经济的代表,也是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分,算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当我们用IT的视角分析和研究全球格局,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1 美国与欧洲

美国是全球IT业的发源地,无论操作系统、软件硬件乃至早期通信业和现在的互联网,最核心的技术均来自于地刺,美国就是全球的IT业中心。目前,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出自美国。

作为美国的盟友,欧洲的IT也曾经显赫一时。譬如当年的手机巨头,现在销量仍非常可观的诺基亚,来自欧洲的芬兰;爱立信靠做电话起家,在2000年前后,抓住了移动设备发展机遇,也着实火了一把;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旗下的通信业务也曾蓬蓬勃勃,不但有通信行业解决方案,还有面向个人用户端手机产品。

现在欧洲手机业的情形是:诺基亚被苹果和谷歌挤兑,微软打算将其纳入囊中;爱立信和西门子手机已经销声匿迹,在智能手机几乎是空白。后来诺基亚和西门子成立的合资公司诺西,主要是做通信设备,为运营商服务。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收入也在增长,但另一方面,这家公司也是2011年裁员最狠的企业。

在软件领域,发源自欧洲的Linux秉承开源和自由精神,差点颠覆了老牌软件商微软。而现在风头正猛的谷歌Android和苹果的iOS据说也源自Linux,但受益者已经不是芬兰和欧洲列国了。

美国IT业发展迅速,欧美之间总有点小纠结和尴尬。

 

2 美国与日韩

 索尼在IT业影响颇大,早期的影音标准的指定都有索尼的影子,当年的Walkman影响了一代人。80年代Sony斥巨资收购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大举进军美国时,也是相当地拉风。但现在的索尼已经明显在走下坡路。

苹果的崛起,最先通过iPod Mp3播放器颠覆了索尼在音乐行业的地位。当人们发现数字音乐的日渐便携小巧,并越来越便宜时,录音机随身听和Walkman被发烧友们所抛弃。不久iTouchiPhone几乎淘汰了索尼的掌机PSP。即便索尼使劲一切解数也未能挽回败局:iTouch便宜(1000-15000)、应用多(数十万)而且显示像素是PSP的四倍。

现在在整个IT业,日本仅存的硕果是“不怎么IT”的数字相机。全球的数字相机中,产量最高的几家相机和镜头企业均是日本企业:佳能、尼康、索尼、宾得。但情形也不乐观,在最知名的图片分享网站Flicr上,由苹果的iPhone拍摄的照片已经超过了一半,这也说明,卡片机市场很快将被高像素拍摄的智能相机所取代。

在 日美企业的较量中,日本企业也会偶尝胜果。最近在美国宣布破产的柯达,本来也是数字相机领域的一颗奇葩,无奈舍不得数字冲印的巨额利润,而不思进取。最终 日系相机企业的崛起,为柯达敲起了丧钟,尤为关键的是,佳能打印机羽翼开始丰满,当同样的尺寸的冲印成本大于打印成本时,冲印行业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复存在 了,柯达的破产已经成为必然。

3 中国与美欧日韩

中国与西方在IT业更多是合作,补充。这种合作几乎贯穿了IT业的整个产业链。

IT从的分层结构可划分为:硬件(cpu、主板、内存、显示器、硬盘、外设)操作系统(windows)应用软件(如QQ)和通信层和网络层,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和内容。而根据产品流程应该分为:资本、技术、产品、运营、品牌最终抵达用户。

中国IT企业的强项在制造环节:包括硬件的制造和软件开发。鸿海、富士康甘心做代工厂为苹果实现制造和组装环节。联想虽然也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但更多还是在做组装工厂。这些是高端的,低端制造业就是两个字“山寨”,世界上有的IT产品,中国都能山寨出来。山寨二字就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最现实的写照。

美国的强项在两头:一个是资本和技术环节,日本也有很牛的风险公司如投过雅虎和阿里巴巴、盛大的软银公司。美国的另一头是设计和品牌。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微软谷歌的用户界面,微软的产品,甚至摩托罗拉手机的设计都堪称经典。

在硬件领域,中国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却缺少像苹果微软谷歌这样的全球影响力品牌。联想、海尔、TCL在全球IT业的品牌还不够强大,只能在小范围或者中国本土市场有很强的号召力。

在软件领域,底层的操作系统仍被微软所垄断,尽管这其中只有20-40%是付费的正版用户,但盗版用户已经对微软有着极强的粘性和忠诚度,他们一旦有实力,就会转换成付费用户。大型软件领域,也不是中国软件的强项,PhotoshopAutoCAD几乎统治了中国的图像处理和工业设计行业。

但应用软件领域却值得国人欣慰。笔者在华军软件园的装机必备软件中发现,国产软件已经在应用软件领域小有成就,80%-90%的常用小型软件已经由国产软件企业开发。中国的共享软件早已走向海外,中国人的软件开发能力早已为国外企业所认可,这从大型软件公司中华人的比例就可见一斑。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可以和国外企业媲美。谷歌进入中国,却几乎无功而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难以与百度相提并论;亚马逊和eBay被马云嘲笑“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Facebook在中国几乎还没叩开大门,腾讯早已被看成是中国客户端版本的Facebook

 

总结下:

 

美国掌握核心技术和资本,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和广袤的市场;美国企业重设计、打造品牌,中国企业拥有山寨精神,扮演世界工场。美国企业善于打造平台,如WindowsiOSAndroid还有互联网,但中国人更善于具体的事儿,如软件开发,共享软件和手机应用还有网站的本地化运营。

中国也有IT品牌企业,如联想、宏基、华硕、爱国者,大多走中低端路线,海尔做多是全球家电企业,联想照着苹果还差很多,真正走出国门成为全球企业并非易事。

但国际上大多知名IT企业也在中国设立了分厂和研发中心,如微软、谷歌都成立了研究院,微软热卖的Kinenct就出自中国的研发中心。希捷硬盘、诺基亚等很多IT名企都在国内设有分厂。

中国和日本也具有一定互补性:日本人重硬件,但软件薄弱,中国(如大连)的很多软件基地就接了不少日本的软件外包订单。中国和印度也互补,印度软件强但硬件弱,中国的山寨手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卖得不错。

所以,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IT政治与地缘政治是两码事儿:地缘政治是勾心斗角,矛盾重重,而IT政治却是和谐一片其乐融融。在这块发展最为迅速的市场里,中国与欧美日韩甚至印度,都有一定的互补性,竞争也比欧美日之间的矛盾要小,中国的IT业就像是血型中的O型血,是万能互补的市场,也是全球企业是最应该拉拢的合作伙伴。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