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行的交易界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有波动就会有差价,自然就有收益”。从操纵国际油价到操纵国际汇价,从虚报Libor到做空希腊债券,投行通过“制造波动、制造差价”谋取了巨额利润。为了创造收益,他们创造了各种背离实际的市场交易,甚至将影响力延伸到非资本市场领域。
一直以来,投行给人的感觉都极其神秘而光鲜。2008年之前,他们似乎无所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运用各种工具翻云覆雨,小到操纵股票,大到冲击一国政权。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在投行业最为发达的华尔街爆发之后,这些神秘而光鲜的资本帝国才逐渐在各种调查中现出原形。
随着监管机构进一步深挖各种背离实际的交易现象,或许之后还会爆出更多的操纵丑闻,今天我们将主要梳理已经发现的投行“五宗罪”。
一宗罪:操纵同业拆借利率
2012年,英美监管机构对巴克莱、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几家操纵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银行进行了大笔罚款,这几家银行被证实通过虚报或者贿赂Libor报价员谋利。
监管机构公布的电子邮件显示,在2005年到2008年间,有14名巴克莱的Libor衍生品交易员先后257次试图贿赂利率报价员,操纵Libor以获得好处。以L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金融产品规模庞大,Libor浮动一个点,所带来的收益变化都是惊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交易的跨国性,为了便利操纵各大币种,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几家主要银行的交易员甚至形成一个小团体对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的Libor进行了操纵。
而且在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几家主要的Libor报价银行纷纷通过低报利率来制造银行财务状况良好的假象,甚至不惜扭曲市场的资金定价,据野村证券统计,花旗银行低报Libor的幅度甚至超过46%。
第二宗:希腊债务危机
希腊债务危机被认为是投行唯利是图的另一个典型。在这个故事中,投行的代表是高盛,但据媒体报道,参与此交易的有15家银行,高盛只是其一。
据境外媒体报道,希腊为瞒报赤字水平以满足加入欧元区的标准,与以高盛为代表的多家银行签订货币掉期交易,通过有选择性地使用历史汇率以及延期支付等手段帮助希腊瞒天过海,同时通过掉期获取巨额收益。
但这远非故事的全部。在希腊债务危机苗头初现的时候,首先对希腊国债开始发难的便是这些原本帮希腊瞒天过海的银行家。
“当前市面上高声唱空欧元的并非那些恐慌的散户,而正是一些金融机构。它们完全可以率先大举卖空希腊国债和欧元,然后煽动炒作希腊财政的严重程度,‘四两拨千斤’地影响债市和汇市,从而坐收渔人之利。”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公然对这些“倒爷”进行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