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中国企业创新路上的三大槛

据媒体报道,汤森路透集团日前公布2012全球百大创新企业榜单,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上榜。虽然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但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能够跻身该榜单,原因在于中国的专利质量和影响力不足。

这个榜单只是一家之言,我们不必惟此榜单是瞻。不过,中国缺乏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叫得响的创新型企业,倒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很多时候,我们听到这个企业攻克了多少技术难关,那个企业的核心技术国产化率了多少,但往往是墙里开花,自己说香,这香味是否漂洋过海,让外人也为之倾倒,我们是心里打鼓的。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产业总是和一个词语如影随形——大而不强。钢铁产业的规模做到公认的世界第一,但能够满足高铁需要的特种钢材大部分仍是拱手与人;光伏产业看着很热闹,细细一琢磨,模式仍是高污染+低技术门槛;彩电的面板技术要仰人鼻息,汽车的发动机更是多年来没有什么起色,如今国产大飞机也面临着发动机受制于人的尴尬。正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在创新和技术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我们总是感到有一些不踏实。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技术不如人,就迎头赶上,创新不如人,就放手发动创新,那么多后发的企业都实现了后来者居上,中国企业没理由做不到。而在当前条件下,中国企业要实现创新主导,确实需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首当其冲的是,创新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山寨横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远远不够,使得为创新投入的成本无法获得预期的高回报。这方面的法治力度亟待加强,否则一个企业花费上千万上亿资金想出的创意,一转脸的工夫就成为其他企业免费搭车的果实。在这种情况下,但凡一个理性的企业,都不会绞尽脑汁地去创新。在一些地方,政府其实更关心的是出不出事,出不出人才倒是其次。

其次,企业的眼睛越来越紧盯着政府,而非市场。经济越发展,土地、资金等要素市场的“卡位作用”就愈加牵一发动全身,而这往往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给哪个企业,哪个企业就会发达,就会轻易赚快钱。这对企业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导向,因为市场不重要了,只要将政府给的政策在市场上一套现,财源就滚滚而来,与劳神地捕捉市场信号的变化、去讨好消费者的口味需求相比,这既是诱惑,也是捷径。

最后,中国市场太大,需求呈多层次,这导致了企业自身的惰性。产品创意平平,不打紧,有能凑和的消费者,产品质量平平,也不打紧,有能凑和的消费者,可是当消费者不愿凑和了,企业却发现自己太依赖凑和了,而失去了企业家精神,成为一个纯粹的做买卖的商人。这就是中国企业创新路上的三大槛,这既需要企业自助,因为天助自助者,与此同时,国家也需要创造“天助”的条件。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