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邀请到 500Startups 的创办人 Dave McClure 来 appWorks 参访, 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聊了很多,尤其关于育成创投这场马拉松,比 Y-Combinator 与 TechStars 晚好几年起步的他,是如何布局来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位置。我聊得很开心,因为在台湾,很少人能陪我讲这些关于育成创投的策略。事实上,我的观察是在台湾,很多创业者连自己的在做的事情,背后也很少有什么真正的策略可言。
但也或许,大家只是没有养成这样系统式思考的习惯,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从 Vision, Strategy 与 Tactics,也就是预见、策略与战术的不同聊起吧。
关于 Vision,我们聊过了很多次,它就是你看见未来的样貌 — 所以"愿景"是很不好的翻译,应该翻成"预见"。要拥有 Vision,也就是要看到未来,你必须要有很深入的观察,从事件、规律、结构,一路看到世人心智模型与容器,然后思考这些容器、心智模型与结构的互相交错,将会在未来造成怎么样的规律与事件— 智慧手机将会普及,绝大多数人们将会无时无刻上网,他们使用的上网软件将会以 Apps 为主,行动浏览器为辅。这些世界的走向其实不难预言,只要你用心的去了解人们的心理与他们行为间的关系。
而以创业者来说,看见了未来的世界还不够,你必须思考出一个你在那样的世界可以占有的位置。而这就是你创业的目的,你的中心思想,你的公司的 Vision。
有了 Vision,有了一个在未来世界你的位置,接着你必须知道该如何到达那个位置,而这个计划就是你的 Strategy,你的策略。如果现在是 A 而未来是 B,则策略是把 A 与 B 连起来的那条线。但这条线几乎永远不会是一条直线,你往往需要绕一圈,有时候甚至是一大圈,经历过好几个阶段,最后才能够达到你要的位置。Jeff Bezos 创办 Amazon.com 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一天要成为网络上最大的零售商,但他的策略是先从卖书开始。1997 年回到 Apple 后,为了复兴这家「计算机」公司,Steve Jobs 先从几乎不是计算机的音乐随身听 iPod 做起,6 年后做了 iPhone,再 3 年后才做了把我们带到后 PC 时代的 iPad。
所以策略会分为好几个阶段,而以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第一步,英文叫做 Go-To-Market Strategy,中文叫做「市场进入策略」,而换成我的语言,就是把 0 变成 1 的策略。
有了策略,接着就是实际执行这个策略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 Tactics (战术)。Amazon.com 的第一个战术是用破坏市场的折扣来卖书,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订单规模的网络书商,这是他们成为网络零售巨擘的第一个策略。Apple 的战术是利用 iTunes 软件提供 CD 转 MP3 功能,来帮助他们的 iPod 成为成功的数字随身听,那是他们成为「后 PC」巨人的第一个策略。
换句话说,Vision 是 Why 与 Where,也就是某种未来为什么会发生,而我又要在这个未来扮演什么角色。Strategy 是 How,也就是我要如何能够成为那个角色。而 Tatics 就是 What,也就是我该做什么来让我的策略能够成功的被执行。
Vision 往往是超级长期的,每个人的 Vision 也都不同,这是价值观 (容器) 层面的东西 ,所以也是无法复制的。相较于 Vision,Strategy 则是中期,心智模型与结构层面的东西,可以模仿,但难度很高。而 Tactics 则非常短期,规律与事件层面的东西,很容易模仿,但如果没有搞清楚背后的策略与预见,那个模仿几乎是没有意义的。
讲到这里,希望有帮助你们了解到 Vision > Strategy > Tactics 之间的关系,也希望你们能够多观察、多思考,因为那才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创业家之前,最重要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