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想一想未来36个月的事

这一期的话题里提到挪威小镇在100年前留给今天的礼物,其中包括一封没有公开的信。可以想见的是,这信的内容即便是以关注未来100年后为名,但与如今的生活也应该相去甚远。我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测总是很贫乏,即使是比尔·盖茨预测未来10年,回头检视,也至少有一半不着边际。

另一个有关预测的特点是,我们更愿意预测更长远一点的未来,想更远的事,但对于更近一点的未来则缺少足够的耐心—太近,就不仅仅是预测,因为与现在息息相关,所以它看起来就差不多是战略了。

Box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对我们的硅谷记者说:“我认为移动和云会让人们的工作方式在未来18至36个月内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他和另外一些人正在对我们未来办公作出自己的“预测”,很近,一年半到三年时间。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三年战略应该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真正把握好三年之后的市场和需求,可能就不一定了。

比如这一期的携程,他们现在在琢磨如何花掉5亿美元,我理解这5亿美元是携程说给未来市场的话,但这真会如他们所预期的那么有价值吗?反过头来说,在36个月以前,携程对现在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想一想三年以后的用户和市场,跳开一个公司自己“计划”做的事,而去想未来三年我们会如何生活—有些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还是要快,比如,三年以前智能手机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还远没有展开,LBS技术也没有像如今这样普及,iPad还没有出现,甚至Wi-Fi都没有今天这样随处可见,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还主要通过桌子上的PC……三年时间,这些都变了,而对于携程这样的企业来说,可能整个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还在持续中。

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问自己。三年前,可能包括更早以前每个传统媒体从业者都意识到互联网的竞争(没想到的可能是移动互联网比我们预计的要更快地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现在与36个月以前相比,我们为应对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有更多的准备吗?似乎没有什么两样,那么36个月之后呢?何飞鹏买了一家叫“痞客邦”的网络技术公司,因为他觉得他们身上的数字基因正好可以补城邦集团这种传统文化出版公司的不足,效果如何以及是否有基因再造之功能,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这个可以理解成是他对未来的一个战略或者预测,而相比之下,我们可能还没有开始这一步。

对了,我们曾经有一个夭折的有关未来人与汽车沟通关系的选题。夭折的原因是我发现我们的大量信息都来自于汽车行业现在正在推出的东西。而我以为真正的变化应该来自于这些企业之外—就像媒体业的革命性变化很难在传统媒体中产生一样。

这是一个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感慨的事。为什么我们对未来缺乏想象力?因为我们受制于大量的眼前利益;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去想36个月之后我们的用户或者读者在如何消费我们的产品?

是现在的我们在束缚着未来的我们。就像携程的管理者所强调的呼叫中心对于携程的重要性,这看起来不是一件太好的事。因为未来已经在发生了。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