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二代承继创业精神才是最大财富
刘琼
在最近的换届选举中,30多岁的黄震当选为新一届上海温州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与上届相比,副主席名单中出现了更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二代企业家。
黄震的父亲也是温州当地颇有名气的企业家,从事的是传统行业。不同的是,他没有选择在父亲作为董事长的瑞安宝源化工有限公司工作,而是独立闯荡 江湖创业,在2000年一头扎进智能建筑行业后,将公司从最初的120万元创业资本,一步一步打造成如今的年营业额近亿元的企业。
不总是风和日丽
虽然没有接手父辈的产业,但是在商场上黄震继承了温州商人敢闯敢拼的劲儿。尽管父亲也曾委婉表达过让其回到家族企业的想法,但念完了大学和研究生后,面临回家分担家业,或是“闯荡江湖”的状况时,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黄震的创业路与第一份工作有关,1999年他获得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后,进入上海市经委下属的一家信息中心,然而工作一年多,他看到身边那么多研发成果不能转化成产品,感到很浪费。在父亲的提点下,他决定做一名探索者。
2000年,黄震向人事经理提交了辞职书,在张江高科技工业园区里创办了最初的上海壹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大多数人认为“企业家二代”掌握了较好的资源、平台和资金基础,等于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创业成功率会高很多。
黄震也承认,父亲对他的创业确实帮助不小。物质上,当自己公司遇到资金难题,父亲曾借过他资金,但他认为更重要的帮助是在精神上,刚毕业、年轻 气盛的他吃过苦头后,才更加意识和理解到父亲务实精神的重要性;在人脉上,由于自己选择的行业与父亲的行业完全不同,父亲对他的创业事业或许没有很多直接 的人脉资源帮助,但是黄震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曾带他一起拜访过不少朋友,这也让他在创业的过程中很自觉地学会去建立政府、朋友圈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埋头在技 术中。
当然黄震的公司运营并不是一帆风顺,初期,黄震也经历过合作伙伴倒戈、创始伙伴离去的折腾,甚至一度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通常而言,与普通创业者们不同的是,“二代接班人”们创业可以有一条退路是,公司失败了就接手家里的产业。在最困难的时候,黄震心里也考虑过失 败的退路:攻读自己喜欢专业的博士,或者重新找工作。“但即使在最低潮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想过回家,就是一个人硬着头皮继续做自己的事业,我始终希望自己 能成为家族的骄傲。” 黄震对《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表示。
“好面子”,黄震总结说,这是温州人的特点之一,也是他遇到挫折时继续坚持下去的原因。但正是这种“好面子”的坚持让他成功跨过了那道坎,也让他更加成熟。
2003年,黄震对公司做了新一轮的调整,将公司转型为集专业IT产品研发销售及智能建筑总包设计与施工一体发展的企业。时至今日,壹杰公司已 发展为智能建筑及IDC数据机房建设总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具备业内多项高端资质,承接了许多大中型建筑智能化项目及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的设计和 施工,也经常与IBM(微博)、惠普(微博)这样的国际竞争对手一起参与项目竞标。
传承精神还是传承财富
黄震对壹杰的规划是,在近期引入投资者整合资源,并且在未来的2~3年内上市。而他心里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构想:未来将父亲的化工企业、自己的 壹杰以及其他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产业整合到一个集团。“父亲的公司最后可能还是要去管,但不一定要自己去经营。计划是交给职业经理人。”
谈到家族企业的接班,他认为一代企业家们在孩子大学毕业前,甚至在大学毕业后3年内,不能完全总纵容其自由发展,而是要给他期许,教给他做人做事的规矩,等到他基本素质都发展得比较好的时候,再去让孩子发展。
他也发现,不少一代企业家对二代的教育方面从不吝啬,总是极尽所能送到最好的名牌学校读书甚至国外高校去开阔视野,但是在对二代做人的原则、吃苦耐劳的精神、健康的心态和坚强韧性等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
在黄震看来,上世纪60年代左右出生的企业家是最能吃苦的一代,这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而80后的二代虽然可能会有没有束缚的灵活创意,但往往需要父辈的精神指引才能成功。
而对于二代来说,黄震认为也不一定要很早就纠结是否接班的问题,关键在于,在自己当时的身份上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比如在学校的时候就把书读好, 假设进入父辈的公司从基层销售做起,也要把销售的业务做好。等到自己慢慢成熟,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时,再去做出选择。当然二代如果对商业和家族企业 感兴趣,能力也不错,能接班家族企业是最好的,如果对商业不感兴趣、做不好,就还不如把家族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
现在回想起来,黄震意识到,刚毕业不久的时候,即便回到父亲所在企业,以当时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做好,而以现在经过多年在外的磨练,他相信如果自己有兴趣真正接手去做,也肯定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