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莎莎改变局面:加快开店速度

加快开店速度是莎莎迈出的第一步,它希望能借此获得更多品牌的青睐,这也许是让内地业务翻身的唯一机会。

莎莎改变局面

文|CBN记者 王清

面对陷入僵局的业务,亚洲最大化妆品连锁商莎莎能够想到什么应对之策?

先来看一些数据。莎莎最近公布其2011年度财报,集团营业额较上一年增加30.7%至64.5亿港币,净利润也取得了35.4%的增长,达到近6.9亿港币。再看一些细节:支撑整个集团80%业绩的港澳地区,去年来自内地游客的销售额贡献了63.7%的比例;而相反在内地市场,莎莎净亏损3816.8万港币。

原因很简单。莎莎受限于内地的关税政策,无法提供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这原本是它最核心的优势。一线大牌的态度也不那么积极,比如雅诗兰黛、兰蔻等品牌都缺席了莎莎的货架—它们在内地早已有了成熟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体系。

不能提供丰富的商品和便宜的价格,这让莎莎几乎失去了全部吸引力。而且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无法挣脱的循环,在价格和产品上都处于下风,莎莎该从何入手?

进入内地市场6年之后,公司终于决定加快脚步。过去一年,莎莎在内地新开28家店铺,使店铺总数达到48家,所覆盖的城市也扩大了13个。

能够突然加快扩张速度,是因为莎莎同恒基、万达等知名地产商达成了联盟。这项策略可以确保莎莎在这些地产商新开发的商场里优先选址,抢占人流集中的优质店铺资?源。

第二步就是借位置优势吸引品牌商加入,在这一点上莎莎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去年,莎莎的品类名单中出现了一些新引入品牌,包括欧莱雅(微博)集团旗下的欧莱雅、美宝莲、羽西全线产品,资生堂集团的Za,Kose集团的润肌精等。另外,莎莎也在积极扩充香水品?牌。

去年10月,莎莎在上海南京东路恒基名人广场开出旗舰店,同一地方还引入了苹果在上海的第三家旗舰店。这家莎莎店铺面积为600平方米,力求在设计和陈列上进行创新,同时还推出更多内地消费者熟悉的产品,比如设立内地首个欧莱雅和羽西专柜。

莎莎在2011年的同店销售额自第二季度后有所改善,从9.8%的负增长到第四季度实现了10.5%的正增长,下半年的亏损也较上半年有所收窄。但整体销售额仍未达到跟开店规模同步的增长,这可能跟它进入了更多二三线城市有关,在这些市场,莎莎要面对更复杂的环境。

LVMH集团旗下的丝芙兰是定位于高端的化妆品连锁,是莎莎的竞争对手之一。兰芝品牌销售总监Julia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目前兰芝还未打算在内地进入莎莎,“丝芙兰作为补充渠道,销售额只占整体的5%,但兰芝的产品在那里可以同雅诗兰黛集团、LVMH集团的产品放在一起”。但莎莎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根据莎莎的计划,未来一年内,它在内地的店铺数量将突破70家。而根据瑞信的一项研究预测,莎莎将在2015年实现其内地业务的收支平衡。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