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应对不确定:做好高管薪酬激励

“不确定性”已经成为自近年金融危机以来,形容经济环境最常见的关键词,时至今日它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常态。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多年里,全球企业都无法逃脱这样的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市场,跨国公司则在中国越来越本土化,这无疑加剧了全球高管人才的竞争,对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年度/长期激励计划作为整体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企业的关键目标、倡导企业所需的行为规范、吸引和保留关键员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在经济持续不确定的背景下,企业该如何做好年度/长期激励计划呢?韬睿惠悦2011年在亚洲展开了激励计划设计调研,该调研覆盖亚洲10个市场和261家公司,其中中国大陆有117家公司参与调研。让人欣喜的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年度/长期激励计划的设计上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在业绩衡量指标方面更加多元化,选择进入年度/长期激励计划的人选上更注重与公司文化相匹配等。”方晔,韬睿惠悦合伙人及首席顾问、中国区高管薪酬业务总经理说。

那么还有哪些方面中国企业需要注意和改进,海外市场的哪些最佳实践值得学习,新兴行业该如何应对高管套现,未来年度/长期激励计划的趋势又是什么呢?韬睿惠悦全球高管薪酬咨询业务总经理Doug Friske和方晔做了进一步解答。

激励计划更多元

《中外管理》:总体来看,在经济持续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年度/长期激励计划有哪些显著变化?

方晔:我们先谈年度奖金计划。首先在设计指标上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这跟经济环境变化有直接关系。当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全球经济也很繁荣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收入的高增长、利润的高增长是年度奖金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内要求增长的指标还在,但转向相对性。也就是说企业一方面跟往年业绩相比,一方面也是跟同行业绩相比,这增进了指标的合理性。

比如,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企业的收入增长是30%~50%,而在去年企业增长了15%,但全行业只增长10%的话,说明企业的管理者做得还是不错的。这种指标考量过去在中国企业中很少见。

第二点,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股东从过去单纯关注财务指标的评价,转向非财务或者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上。调研显示:中国公司会更多地使用非财务指标来衡量高管业绩,跟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较,客户满意度、内部创新、中长期战略等在他们的年度奖金当中,使用的频率更高。

第三点:在当前,公司会把寻找新的增长点或者机会也列入指标考核中。也就是说企业在看待一个高管的业绩时,能从短期和长期结合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点是非常积极的。

Doug Friske:从全球来看,主要的变化是企业更看重裁量权而非一个公式。也就是说,在以往企业一般会用一个公式来算出来CEO的年度收入、奖金。但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个公式可能就不那么合理,很多不确定因素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个公式当中。这时CEO做了很多努力,但未必是一个直接的财务结果。所以奖金指标中加入裁量权,也就是把一些主观的意见应用到奖金的确定中。

而中国公司在奖金指标中跟行业水平比较的趋势,并没有体现在年度奖金制定中,相反这个相对的业绩比较更多地体现在长期激励计划当中。

《中外管理》:前面我们分析了年度奖金,在长期激励上,变化是否更加明显?我们知道由于过去的高增长,导致中国企业对长期激励并不那么重视。

方 晔:确实如此,我们看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在高管薪酬中引入长期激励计划——越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企业越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视角。

调查显示:更多的公司在采用长期激励时,也更关注指标多元化。过去企业总是谈增长和激励,但现在我们看到大家更关注平衡,也就是在谈激励的同时也谈保留。

比如,之前企业一提到长期激励就会提到期权,但是只有期权员工并不买账,因为期权有缩水的问题, 同时企业也要承担成本,很多时候没有起到理想的激励作用。现在很多公司还会有限制性股票的计划、业绩单元的计划,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趋势。

Doug Friske:有意思的是,欧美公司在长期激励上体现出不同的视角。大家会觉得在不确定的经济条件下长期业绩很难确定,反而更关注年度激励。因此限制性股票没有下降,当然这也跟欧美公司的限制性股票与中国公司不同有关。欧美公司的限制性股票是只要高管在公司待够年限就能拿到,而中国公司的限制性股票跟业绩相关。

《中外管理》:两种方案孰优孰劣呢?

Doug Friske:很难说孰优孰劣,由于每个国家的企业使用长期激励的历史不同,企业发展阶段和规模也不一样。欧美公司一直都关注长期激励,而中国公司是正在越来越重视长期激励,这是造成差别的原因之一。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