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老蔡没钱了: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

  一边为数额庞大的回购资金付高额利息,一边为回收期漫长的旅游项目烧钱,蔡海良短期内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悲剧实是令人痛惜。

  文 │ 本刊记者  沈晓琳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一个月了,蔡海良的手机似乎交给了通信助理,除了语音应答,再也没有人接起。或许他不愿回应正在发生的现实:2012年1月,杭州中润、乐缘、大川、安润(原名“四季青”)四家出租车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被浙江岛石集团、美伦集团两家企业接盘,目前重组正在进行中。而蔡海良,正是这四家出租车公司的总经理。

  “老蔡没钱了!”

  很少有人知道,2011年8月在杭州发生的大规模出租车停运事件,部分原因归咎于一个叫“老蔡”的人,也就是当时拥有杭州出租车最多的蔡海良。

  恐慌是一点点弥漫开的。2011年5月,出租车挂靠在乐缘公司名下的丁姓私营车主,发现当月的承包费没有到账,觉得奇怪,但也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觉得这不像是蔡海良的作风。“和老蔡合作已经有两年,说好每个月10号打款,两年来没有一次拖欠。”反正车子(公司)开着,下个月一起收,丁想。

  再然后,是发生在司机张辰(化名)身上的故事。2009年7月,他在中润公司承包了一辆出租车,合同期约定两年,押金15万元,每月只需上交公司9200元,即业内所称的“份子钱”。2011年7月,承包期满,张辰向中润公司讨要押金,蔡海良口上承诺,但直至过了春节仍分文未见。

  更多“拿不回钱”的故事在业内传播。等到听闻有人向蔡海良要服务资格证押金,连1500元钱他也无法兑现时,人们震惊了,醒悟之后盘算如何减少损失。车主想:拖欠的承包费要不回就算了,车子是我的,我要拿回来。

  出租车司机急了,如此一来不仅拿不回押金钱,连工作都没有了。他们交给蔡海良的钱多则50万元,少则15万元,不外乎是问亲戚朋友借的,更有甚者还抵押了老家的房子,“听说杭州开出租车很好赚,想赚几年生活费再回去”。没想到,车财两空。

  绝望中,出租车司机上演了停运一幕。

  1000多辆车  2亿元押金

  我们有必要了解下杭州出租车行业现状。根据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在2011年8月审核出具的《出租车企业成本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杭州市区有76家出租车企业,1102户个体经营户,出租车总量为8503辆。按照权证和车辆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归属方不同,杭州出租车行业最常见的是承包运营、有限承包、卖断运营、挂靠运营四种模式。

  《审计报告》显示,在各家出租车公司中,四种模式同时存在的情况屡见不鲜。然而对公司来说,盈利最多的是承包运营模式。“出租车公司拥有权证和车辆所有权,然后把使用权承包给个人,个人再去找白班和晚班司机来经营。”业内人士说。更通俗地说,出租车公司相当于车主与司机之间的中介平台,公司付给车主承包金和份子钱,换得车子和运营证。然后从想要开车的司机处收取押金和份子钱,让车子跑上路。“按运营证有效期长短,车子押金从15万元-70万元不等,25万元档最多。”上述业内人士说。

  出租车承包合同通常一签就是5年,也就意味着5年合同到期后,司机才能拿回押金。好不容易凑得25万元,出于风险考虑,当然得找信誉好的大公司。彼时蔡海良坐拥四家公司总共1280辆出租车,被称为行业大佬实至名归。出租车行业一有风吹草动,媒体第一个想到向他求证。“尽管老蔡的车子押金高,但是份子钱少,司机都愿意开他的车。”

  然而,他们不愿意知道的是,这1000多辆车,近2亿元的押金,一直源源不断地填往一个资金窟窿。

  数量庞大的回购资金

  蔡海良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8年开始,他开始回购出租车,把之前承包出去的出租车都收回来,这其中需要大量资金。

  回购行为源于当年政府出台的行业规范。2008年12月,出于保护出租车司机合法权利的考虑,杭州市政府出台促进出租车行业稳定发展的十三条新政。其中有一条提到,“规范出租车企业(个体经营户)的经营行为。推广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督促指导出租车企业(个体经营户)建立公平合理的承包和奖惩机制。”

  “目的是推动出租车行业实行公司化管理。”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关尧说,出租车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能从承包制找到症结。正是承包制导致的产权关系十分模糊,引发了车辆所有权归属、经营权续展、车辆更换及报废、利润分配等矛盾和冲突。

  “公车公营将是行业趋势,其实质是车辆更新由企业出资购买,车辆的产权和经营权都归企业所有,出租车公司与司机同时签订经营合同和劳动合同,两者从承包关系改为雇用关系。”蔡关尧说。

  实施公司化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购回承包出去的车子。尽管操作起来困难重重,蔡海良却看准这是个时机,如果车子和运营证都掌握在公司手中,那么一眼就可以知道司机流动、钱款进出的情况,直接运营更有利于公司管理。何不趁此做大做强?

  不过,回购费并不是个小数目。蔡海良曾告诉媒体,2010年之前他的公司只有100辆车子属于直接经营。由于出租车行业利润下降,2010年不少‘二老板’有意转让,此时回购,可以比2008年节省不少成本。“承包合同期未到,凡‘二老板’愿意退车,公司不收违约金也要回购回来。”平均每辆车回购费45万元,400多辆车在这一年重归公司,中润公司为此付出了2亿元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回购”行为不在银行信贷政策支持范围内,出租车公司又属于小微企业,蔡海良显然没法拿到足够的银行低利率贷款。有据可查的是,2011年上半年,他向两家银行贷款了2800万元,回购出租车。

  相比2亿元,2800万元无疑是杯水车薪。

  大举扩张

  蔡海良的雄心是一步步壮大的。2001年,他还是杭州四季青旅游服务公司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2005年他和5个朋友共同出资成立了杭州乐缘客运有限公司,蔡任法人代表;2006年并购杭州大川旅游汽车出租有限公司;2008年并购杭州四季青旅游服务公司;2009年并购杭州园林旅游贸易有限公司。于是,蔡海良成了杭州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总经理。

  “我们都曾经担心过他的资金,让他慢一点,但他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的一位领导回忆。

  关于并购资金的来源,接近蔡海良的人透露,“出资人有20多个,他们只出钱,不承担风险,也就是现在说的民间借贷。”

  按自然人的行为惯性判断,当回购出租车面临钱款短缺时,蔡海良使用老办法来解决的可能性最大。“债务中3.4亿元是民间借贷。”2012年2月12日,参与重组工作的岛石集团董事长帅新武向《浙商》记者证实。

  回购时的2亿多元,重组时转眼成了3.4亿元,显然一分一分滚入了民间借贷的高利息。

  “主要是心太狠,图快猛进,否则也不会把他自己逼到这份上。”帅新武说,“公司大了,却没有法人制度,仍然是粗放式管理。每个月的运营费用不能及时入账,净资金流入抵不平要支付的借贷利息,导致最后被高利贷逼上门。”

  承包制模式下的出租车公司属于轻资产企业,既要回购出租车又要还“高利贷”利息,蔡海良唯一可用的就是那些5年之内不会挪腾的押金。

  “短债长投”栽在旅游项目

  与上文所述的出租车司机张辰类似遭遇的人为数不少,张告诉《浙商》记者:“像我这样的大概有一百多人。还有一些人交给老蔡50万元,扣除15万押金,剩下的以一分五的利息借给他。”

  除此之外,蔡海良在中润公司有一笔人尽皆知的集资款。很多河南籍司机曾与公司达成协议,由他们集资50万给蔡海良做投资,条件是免费开车两年,到期后再返还集资款。“为了多集资,老蔡公司里的车常常是300元一天租出去,连维修费押金都不用交。”

  问题在于,司机与蔡海良签协议时,有几个知道集资的目的?

  《浙商》记者检索杭州市工商部门的信息发现,以“蔡海良”之名注册为法人代表的还有一家公司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