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VS新富豪
这是一家焦点集中在“财富”上的公司,现在,它正在试图取悦新的富豪们。
文|CBN记者 王清
268年来,几乎世界财富的焦点转移到哪,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s)就把生意重点放到哪: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的美国……现在,是中国。
2011年,苏富比全年销售额为58亿美元,总收入比去年增长了7%,达到创纪录的8.3亿美元。同期,另一家拍卖公司佳士得全年销售额也增长到了57亿美元。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取得了飞速发展。2011年苏富比在亚洲的总交易额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令人印象深刻。”苏富比总裁Bill Ruprecht在财报中评价说。在这份最新发布的2011全年财报中,“China”这个词被不断提及。
那些频繁出现在苏富比拍卖会场里的中国面孔成为了这家公司新的增长“引擎”之一。
2011年,苏富比在香港春季拍卖会上策划了尤伦斯专场,囊光中国内地的买家就占一半。总成交额达到了4.27亿港元,是估价的4倍。其中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成为了那次春拍的标王,成交价超过1000万美元。“我觉得现在这个价格简直是恐怖了。”张晓刚对《第一财经周刊(微博)》说。在他看来,拍卖行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是二次市场,可能因为中间不断转手,价格也就越炒越高。“这些都是金融体系的事情,已经超出了我一个艺术家能够理解的范畴。”
一年后,他有时还会跟朋友谈起这个话题,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正在经历20年后的事情。他记得自己这幅画是在1989年在北京现代艺术展上展出后,分两部分被买走:一个美国人买了其中一张,另外两张被当时赞助那个展览的一个名叫宋伟的中国人花了不到1万元人民币买走。“这个人是靠在北京卖羊肉串起家的个体户。”宋伟消失了好多年,辗转到了美国。在他生病后,把这幅画给了照顾他的人。那个人又在2004年左右把这画卖给了一个经营画廊的法国犹太人。“这个人我认得,当时他还跟我说这个事,他大概花了2万美元这样买下来的。”之后,这位法国人收齐了3张画。
那时候,也就是8年前,林家如所在的当代亚洲艺术部门刚刚成立,第一次拍卖会上,她看到台下80%都是来自欧洲的藏家。
当代亚洲艺术是指那些1949年以来由亚洲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品。但“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一幅张晓刚的画,上面画着两个跟我毫无关系的人的肖像,然后却挂在自己家里?”
最近十年来,艺术品是苏富比和佳士得竞争的焦点之一,主要集中在当代艺术品上。但中国内地买家的增加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由于政策限制,外资拍卖行不得在中国内地从事文物拍卖。但在苏富比亚太区总裁程寿康的记忆里,3年前,苏富比拍卖会上内地买家的比例大概只有4%,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40%。
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成都,成为了这家公司除了上海、北京之外的新的预展地。直接的原因来自苏富比历次交易记录,其中成都或其他四川买家的交易额在短短五年内增加了10倍。不过苏富比这次只打算卖珠宝和钟表,其中包括一枚估价超过1亿港币的8.01克拉蓝钻。程寿康希望这能为第一次的成都预展制造出轰动的效应。但这并不是他的唯一目的。
程寿康没有期待今年的春拍会因此突然增加一批四川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