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源投入获得的效率只是表面效率,只有依靠管理和技术提高运行能力才是真正的效率提升。
文/郭 威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1.从市场角度看,以前依靠大量出口的制造业遭遇需求减少、订单萎缩的局面,一些订单还算充足的企业,也被客户压低价格。2.从成本角度看,人民币升值、能源资源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工商业地产价格飙涨、融资成本增加等因素,造成制造业成本大幅上涨,本已微薄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3.从技术角度讲,我国制造业长期竭泽而渔,专注于扩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在基础研究和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投入不足,核心竞争力缺失,这种“只收不种”的功利做法使得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遇阻。4.从投资意愿来看,制造业费尽力气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远不如炒房地产、大宗商品获利多,实干不如炒作,温州很多企业早已宁愿去放高利贷也不愿再投资实业,这使得产业资本投资制造业的意愿很低。
承载大量就业、代表中国未来的中国制造业陷入如此困境,原因何在?
中国制造业创造了大量产品,在国际上有价格优势,占据了很大市场,中国已经被称为“世界工厂”,甚至还有人提出“中国速度”“中国创造”的概念,认为中国制造业正在走向依靠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的产业升级之路。这种概念有怎样的现实作为支撑?在多年来习惯挣钱而忽略基础研发积累的情况下,我们的自有技术能否支持制造业上新台阶?我们的效率和速度从哪里来?深入一家家制造企业去体验,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令人沮丧的现实。
中国制造企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投入,依靠大量消耗自然、人力和社会资源获得的;更为可怕的是,制造企业单纯将做大规模、做大利润作为企业的目标,很少关注在一个稍长的时期内企业需要建立哪些基础功能、需要有哪些积累;而且,企业根据这些短视的目标设立粗暴简单的考核标准,以考核替代管理,扼杀了自身的创造性。当前中国制造企业左右为难的困境已经充分表明,中国制造的发展模式失效了,从目的到手段,我们都出了大问题。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已经迷失,几乎被牢牢固定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是一种典型的“无效率增长”。
方向性迷失
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优势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之后,在产业链低端大规模重复性突进,留恋徘徊在从无到有、产业发展初期的增量模式,一次又一次地错失了技术和管理升级的机会。我们的制造业将做大销售额、做大利润作为几乎唯一的目的,忽视顾客、供应商、销售商乃至竞争对手这些产业链参与者的共同目标,没有仔细思考自身的存在价值,没有将生产产品、打造企业组织的内生力量作为一项持续的事业,这是一种战略性失误,导致了目前的方向迷失。同时,错误的方向在可悲的考核工具强化下陷得更深了,企业用可笑的若干数据作为指标,员工疲于应付考核指标,善于钻空子的都在糊弄指标上下工夫,很多从长远角度考虑、从整体出发、踏踏实实努力打基础的工作没人做,创造性的工作没法做,做基础工作和创造性工作的人被边缘化,造成组织不断走向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