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中国以后的发展会跟发达国家一样,最后也会实现基于民主宪政的法治社会
转型的逻辑
追根教育体制之弊
相较于五四青年,90年后我们拥有的现代化资源比起过去好多了,却依然无法掌握“赛先生”的精神
中国慈善家:目前存在着一种较为浮躁的学风,往往不做基础科学的论证、不以实证数据经过系统地研究而得出结论。这折射到的究竟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陈志武:我认为,这反映了教育体制的问题。正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不是培养人们去问问题、独立思考进行科学地反思,而是一味地愚昧接受、死记硬背。所以非常遗憾,90年前的五四运动就提倡“赛先生”,而90年后的今天,整个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更相信迷信、不相信科学的社会。
相较于当时五四青年的先知先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不起那些先烈的奋斗。90年后我们拥有的现代化资源比起过去好多了,却依然无法掌握“赛先生”的精神。
中国慈善家:能否最终厘清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本矛盾?
陈志武:追根究底,问题还是出在教育上。我们不妨再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这是绝对受到教育约束的一个典型。中国的教育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实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也非常困难。从上幼儿园到读研究生,中国教育一直强调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这样的教育体制,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建立创新型社会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必须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只看重硬技术、偏重训练工程思维,这样离开市场和人性的研究,难以建立价值。
中国慈善家:您长期在美国,可否谈谈西方的情形是怎样的?
陈志武:在美国,为了支持以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社会,从幼儿园开始,思辨能力的训练就是教育的重点。学校要求在四年级以前,就要让小孩掌握科学方法,主要分几步:一是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什么;二是根据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三是为证明自己的假设,去收集实际资料;四是分析,根据实际资料证明假设的正确性;第五步是总结,把所有的过程记录下来,得出结论。
我的两个女儿从小接受美国的教育。到四年级时,她们已经把科学分析掌握到看待任何事情,变成一种本能的思辨能力,每当听到一个东西不是马上接受,而是问:为什么?
所以,美国的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被愚弄。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听到任何话都自然去怀疑、审视,然后去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话逻辑上、事实上或资料上是否站得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却是培养自主思考非常重要的开端。同时,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很清楚,给人以足够的说服力。
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
全球化带来的自由贸易和世界软秩序,使落后体制照样让中国沧海变桑田,以至于国人开始麻木,不去追问“为什么”
中国慈善家: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多方面的愿望和渴求迫切,实现教育转型尤为重要。
陈志武:但现在中国社会的教育还不甚乐观。比如,在申购股票代码时,大家都不喜欢以4结尾的数字,而是喜欢8和9,没有人会怀疑以8和9结尾的股票的回报。后来,我和北大的一位教授做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以4结尾的股票长远回报却更高。
中国慈善家:企图获得一种基于迷信的“红利”,一些人总要为自己的愚昧买单啊。
陈志武:这说明中国还不是以“赛先生”占主导的社会。在经历了200年全球化运动之后,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在人们一时还没有弄明白、甚至一些决策者还没有弄明白的情况下,却发现:落后的体制并没有妨碍到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规模的发展,照样让过去30年沧海变桑田。这令人感叹,因为全球化的好处在于,先进的经济基础可以模仿,由此实现飞速的增长,这也是中国所谓的科学家、工程师没有完全理解“赛先生”精髓的原因。毕竟,一个工程师也许不需要搞清楚真理,只要你会照着原理制作,完全可以生产。
正是全球化所带来的自由贸易和世界软秩序,才使得中国可以在短短30年内,实现如此飞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