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逐渐明朗,业内专家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背后的风险
文/本刊记者 郭琳
近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论再起。
今年7月《求是》杂志刊登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该节选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出台时间一再推迟。
自2001年新能源汽车被纳入国家“863”项目以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争议一直就有。直到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争才逐渐平静下来。《通知》中对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下同)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补贴力度的差别,被解读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已经基本上确定了以电动汽车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此后,陈清泉、陈立泉等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出“一步走战略”,即跳过混合动力直接发展纯电动。而今年年初披露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被视为我国将电动汽车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有力证据。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似乎已经明朗了。
“实际上,人们关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是因为其背后有不可预估的风险”,某证券公司分析师孙圣均对《中国投资》表示。
纯电动汽车
尚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条件
近期轻混技术有发展的可能性,全混、可充电混合动力、纯电动技术缺乏大规模发展的基础
“从现有的政府补贴政策和各地方发展规划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还是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技术路线”,渤海证券分析师冯冲对本刊表示。不过,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明显胜出。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说:“混合动力是新能源汽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也是混合动力汽车,而纯电动汽车看起来还比较遥远。”清华大学教授宋健也曾对《中国投资》表示了类似看法,他认为我国在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对于纯电动汽车一直号称是节能减排的产品,宋健指出从电能来源看,纯电动汽车并不节能。目前,我国的电力结构是以煤电为主。从煤炭的运输到煤电的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是很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电力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纯电动汽车并不是减排产品。另外,电动汽车在汽车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池,即增加了整车的重量,客观上就增加了整车的耗能。
“在纯电动汽车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应该保持冷静”,孙圣钧说。
“纯电动汽车说得再玄,它也是汽车,其发展是离不开传统汽车发展基础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对本刊表示。从技术难度而言,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究竟哪个更困难还难以判断。在世界范围来看,微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我国也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轻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关键零部件我国不能完全自主制造,对国外市场有一定的依赖性;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成熟,但是我国尚未掌握;而可充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技术尚不成熟,关键零部件也不能完全自主制造;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并不成熟,关键零部件不能完全自主制造,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掌握微混技术,加装微混系统投入小,基本没有发展障碍,近期轻混技术有发展的可能性,全混、可充电混合动力、纯电动技术缺乏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全混技术我国企业尚未掌握,且丰田公司已经占领了市场,发展全混汽车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难以逾越的专利壁垒。纯电动汽车目前还存在电池性能不够理想、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问题。可充电混合动力汽车若完全用充入的电能行驶则只能运行在低效率状态(详见表“电动汽车(轿车)主要技术方案比较”)。
风险集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