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出口企业:不一样的征途

  疲弱的外需和各种成本上升正威胁着中国的出口,以低端加工为主的中国出口企业生存状态如何?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记者 范若虹 刘明霞

  距离沪宁高速黄塘出口二十分钟车程的祝塘镇,有中国针织服装名镇之称。祝塘工业园区林林总总伫立着多家服装工厂,江苏贝德就是其中之一。中秋节的前两天,这家企业3~6层的工厂车间里90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

  作为一家纯粹的出口加工企业,公司总经理蒋忠伟对企业的前景表示乐观,公司由十年前50万元的启动资金发展起来,今年1至8月份销售额已经是3.2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83%。

  这一场景,似乎与外需疲弱、企业成本大幅攀升带来忧虑的总体印象不相吻合。2011年以来,欧美债务危机加深,美国QE3政策呼之欲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新兴市场通胀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人工工资不断上扬,加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都成为引发中国出口下滑预期因素。

  而宏观数据仍不断超出市场预期,则支持着蒋忠伟的乐观判断。7、8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分别为20.4%和24.5%,维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面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出口加工企业在进行着怎样的自我调整?新的路径是什么?这个承载着中国超过1亿就业群体的行业,将走向何方?

  寻找新订单

  欧美市场需求减弱势头明显。

  无锡一家大型袜子出口企业,年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公司第一大客户来自欧盟。

  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张永良介绍,年初至今,来自欧洲的订单已经减少了12%,一家希腊主力客户的订单由原来每年68万美元减少到今年10万美元。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已经显现。

  蒋忠伟也对记者表示,美国市场今年很差,江苏贝德在美国的主要客户是美国品牌商CK,今年CK不能接受中国大幅度成本上升,大幅度停止了订单。贝德公司已经与CK公司合作了三四年,以前一件女式休闲服装的采购价格为7~8美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由于最主要的原材料棉纱价格上涨了60%~70%,加上工人的工资上涨,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样一件女装的价格上涨到十几美元一件。

  CK公司能接受的还是原来的价格,最多涨到9美元。蒋忠伟跟记者讲起与对方的谈判过程,“他们问,纯棉材料能不能改成涤棉或者化纤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方想通过减少用料,或者改成分来控制价格。但是后来又考虑到不能砸牌子,于是停止了订单。

  江苏贝德的美国订单由去年的三分之一,骤降至10%。

  为应对老顾客的流失,企业开始转向新兴市场寻找订单。

  张永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正在开拓巴西、智利、乌拉圭、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新市场。

  “尤其是巴西的订单,今年增加了不少,使公司整体订单数量没有减少。”张永良说。

  今年5月份的广交会上,张永良认识了5个俄罗斯客户,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俄罗斯市场。9月25日,他将前往俄罗斯考察,希望最终把这个新市场发展起来。

  除了上述新兴市场外,东南亚也成为新的增长点。作为上海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沈全芳对记者表示,企业今年贸易额增长有望在20%左右,虽然欧美日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但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有所上升。海关统计显示,1~8月份,中国对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东盟出口同比

  分别增加38.1%、29.6%、39.3%和24.3%,高于美国和欧盟的15.1%和18.5%,并大大高于当期出口总额23.6%的增速。

  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上升,起到了对中国外贸增速下滑的缓冲作用。中国对美、欧、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由2009年的4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43%。深挖欧美

  江苏贝德没有开发新兴市场,在美国订单大幅下降的同时,保持其销售额上升的关键,是德国订单的增长。

  贝德公司诀窍是与德国两大著名零售商TCM和LIDL合作,直接对接。

  一方面,大型连锁商场物美价廉的特点不容易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很多高端消费需求在经济疲弱条件下,容易转向此类商场,而其本身又保有大量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工厂与零售商直接对接,省去了外贸公司、国外进口商等3~4个中间环节,避免了利润稀释。

  类似德国TCM的订单被很多服装出口加工企业视为“肥肉”,只要与其达成合作,大量订单会源源不断。

  这样的“肥肉”,并不是任何人都敢吃。2005年的时候,TCM的订单就通过外贸公司来到祝塘一带,居然没有一家工厂敢接。

  这是因为TCM的要求标准极为严格,从面料到质地等一系列服装检验标准中,欧盟是全世界要求最高的。而进入德国的标准要高于欧盟,TCM公司的标准又要高于德国国家标准。

  当年,蒋忠伟顶着巨大压力冒险接下了订单,之后是几个月不眠不休的严格生产过程。最终迎来第一笔订单验货成功,顺利出厂。

  2008年底,公司与TCM实现了零售商和生产商的直接对接,减少了市场的中间环节,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效益,进而又拓展了另一德国零售商LIDL。深挖欧洲市场,与大型零售商直接接洽,成为江苏贝德的重点发展方向。

  今年,贝德的美国市场大幅下降,但德国的订单继续攀升,占到贝德公司整个出口额的80%,并且还在增长中。

  “我们今年的情况是来不及生产,供不应求。所以不得不拿掉一些订单量较小的客户,比如法国的一些客户。”蒋忠伟信心满满,按照当前的形势,未来两三年的订单他都不用发愁。

  与欧美知名的大型平价零售商合作成为出口加工企业又一个出路。

  青岛耀杰公司今年的服装出口订单增加了40%~50%,最大客户就在美国。

  “我们的客户是H&M、ONLY、ZARA,这样的平价快速消费品牌,虽然美国经济不景气,但我们感觉生意不比原来差。”该公司董事长张振杰表示,这些品牌在美国有很大需求,而且今年在全球扩张的也比较厉害,订单增长很快。

  张永良也在努力完成这方面的转变。他的企业以前主要是做外贸出口代理,去年3月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自己的首个工厂。

  这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工厂,张永良希望工厂在今年下半年竣工后可以接到美国沃尔玛公司的订单。

  要获得这类订单,就要接受美国客户的实地验厂。这包括达标的厂房、宿舍、食堂,员工的工作时间、工资和保险,甚至反恐安全设备都需要检查。

  江苏贝德和青岛耀杰公司,也是因为拥有这样设备齐全工厂和严格的管理,才获得了欧美的优质订单。

  单独做外贸或者单独做加工的企业,似乎有些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产业链最末端的加工厂与最上端客户直接对话,成为当前出口加工企业追逐的新模式。蒋忠伟对记者表示,当前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还十分明显。

  虽然江苏贝德工人的工资已经由去年每月2500元左右上涨到今年的3500元左右,但贝德通过投入资金引进自动裁剪系统、全自动拉布机、成衣吊挂流水线等新技术,使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将近30%,有效抵消了工人工资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

  煎熬者

  并不是所有出口加工企业都有资金来升级设备,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金或是可以从银行贷款来建设现代化工厂。

  9月8日至10日,几位国外客户到浙江义乌寻找可以接订单的加工企业,结果“全军覆没”,都因为成本过高没能谈成。

  大部分中小出口加工企业无法自我消化各种成本的上升。

  沈全芳所在的一家上海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年出口额5亿美元,公司网罗着江浙地区几千家小型加工企业。

  当前沈全芳十分焦虑,他担忧的不是订单,而是公司的几千家供货商。

  “他们都在想如何脱身,而不是继续做下去。”沈全芳害怕或许某一天哪个供货商突然人间蒸发,不仅公司预付款打了水漂,还会严重影响产品交货时间。

  几千家小型企业围绕着一家中型企业或大型企业供货,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产业链构成的基本模式。如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一度令多数小型加工企业资金紧张,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今年以来东南沿海出现的电荒,使不少小企业主不堪重负。

  沈全芳了解,他的几个供货商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已经向民间资本贷款,年息在24%至36%左右,这种借贷又进一步增大了这些小企业倒闭的风险。

  比沈全芳更煎熬的是刘衡严,作为产业链最底端的小企业主,他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刘衡严在辽宁营口经营一家小型氧化镁出口加工厂。

  由于成本上升几乎吞噬了自己的大部分利润,刘衡严一周五天吃住在自己在辽宁营口的工厂,周末才回到位于沈阳的家,他坦承,有时还不得不从家里拿出一些钱,填补企业的窟窿。

  购买原材料不再赊账了,必须付现金;人工成本上涨了10%左右;而自己的客户却没有提价。

  为了维持老客户,刘衡严选择赔本做一些订单,同时舍弃另一部分订单,期盼着国际、国内大气候的转变。

  刘衡严也希望做高端优质的客户。但自从2004年国家开始对氧化镁产品出口进行配额管制,70%的氧化镁出口产品需要国家配额许可,其余30%利润率低、附加值低的部分不需要配额,刘衡严就做这30%。

  “能够拿到配额的是国有企业或者大型的民营企业,配额费用是每吨200~300元,企业拿到配额后一转手就可以在市场上卖到1600~1900元。一些有配额的企业根本不需要出口,只要倒卖配额就可以获利巨大。”刘衡严说。

  刘衡严拿不到配额,更买不起配额。

  刘衡严也想转型,今年夏天他去考察了台湾、印尼和越南等地,希望找到新的领域,但是转型的资金又成为一个问题,考虑了各种环境因素后,他一无所获。

  “现在我只想,什么时候赚一笔钱就不干了,移民到国外养老去。”刘衡严对记者说。

  出口企业的未来

  张永良今年去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考察。他发现这些国家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地价和人工工资方面相当便宜。

  让他吃惊的是,柬埔寨金边附近一家工厂,工人月工资18美元,也就是不到120元人民币。而江浙当地工人工资平均每月3000元,这还不包含保险费用。

  但张永良也发现了,他们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方面还无法和中国相比,难以保证订单的质量和交货时间。

  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配套设施依然是目前中国比较优势所在。

  张永良说自己也考虑过在柬埔寨建个工厂,但是后来考虑到最终的原辅材料还是要从中国进口,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前,无论是开拓新兴市场,还是深挖欧美市场,依然可以发挥中国出口加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有学者表示,从中短期看,中国这种比较优势,至少在5年内还会继续发挥作用。但是上述企业仍然属于严重依赖外国客户的贴牌出口企业,还是要谨慎,外部市场变化很快,风险在加大。

  从十年的长周期看,中国这些外贸企业必须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比如创立自己的品牌。

  当前,中国的出口企业仍然承担着消化过剩产能、承纳就业的重大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特别把关注点放在中小企业身上,因为大企业本身获取资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较强。

  学者谏言,可以通过适当减轻中小企业税负,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来带动这部分企业的发展和转型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