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券商人才洗牌战

  种种迹象似乎正预示着国内证券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人才大流动的“洗牌”运动。

  最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掀起“离职潮”,不仅多数行业分析师离职,而且9位首席分析师中就有4位离职。有媒体报道称,作为国内大券商之一的国泰君安,其首席经济学家、总经济师李迅雷将于月底加盟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前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宜现担任富国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北京一家券商的研发中心总监最近离职后去了一家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种种迹象似乎正预示着国内证券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人才大流动的“洗牌”运动。

  高善文发博文首度回应“离职潮”

  2008年初,时任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的高善文率领20多位精英集体投奔安信证券。但没有想到的是,3年后的今天发生了“倒戈”事件,而且“倒戈”的不仅仅是普通分析师,还包括安信证券引以为荣的“具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的首席分析师们,在9位首席分析师中就有4位“倒戈”:医疗保健行业首席行业分析师洪露、TMT行业首席分析师罗舜芝、建筑与工程行业首席分析师石磊和首席基金分析师付强等都已离开安信证券。

  记者昨天上午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高善文博士。当他听说记者就市场传闻安信证券掀起“离职潮”,并有人称他本人也将离职进行采访时,他回答说:“我想说的和要说的都在刚刚出来的博客里面了,你去看我的博客就行啦!”

  记者随即进入了高善文博客,果然发现了他名为《安信证券行业分析师离职风波评论:之一》的博文,发博时间是2011年7月15日10点10分。高善文在博客中承认:“过去十八个月中,安信证券研究中心行业分析师离职较多,这在近期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好奇和讨论,就事论事地对此做出澄清和回应似乎必要。”这是高善文在安信证券“离职潮”发生后的首度回应。

  但高善文的评论就此一句,随后便开始“对卖方分析师群体的生存状态、发展困境,以至于其来世今生进行更全面的反思和检讨”,但并未就其旗下众多分析师,包括首席分析师离职的原因给予解释和说明。只称,卖方分析师和买方投资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群体的人:卖方分析师的角色是“分析局面,判断趋势,为人设谋”。高善文说,从买方的角度看,高水平的分析师当然是能够正确预言趋势的人。“然而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和理解来看,人类的经济社会系统十分复杂,未来无法准确预知,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成功的预言多少都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否则何来承担风险之说?”

  “数年以来,一直有人好奇我为何不‘私奔’募资,转战市场,而要寄身券商,码字谋生?以年近不惑的我来看,主要是认为自己性格‘好疑而寡断’,不适合买方角色。好疑者,凡事不轻信,偶可见人所未见;寡断者,临机不决,瞻前顾后,难以决策任。这可能就是对于自己不打算‘私奔’的原因。”

  不过,也有知情人士对高善文在旗下分析师纷纷“另寻东家”之际仍然坚守阵地的原因另有说法:高善文的薪水三年前就定了,年薪1000万,是国内证券研究行业的标杆,可能现在又提高了。就连中信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国信证券这些大券商的研究部门老总都以高善文的薪酬为标杆。这或许是他不离开的最主要的原因。

  李迅雷是否离职尚不确定

  本周一,有媒体报道称,国内大券商之一的国泰君安的首席经济学家、总经济师李迅雷将于月底加盟海通证券。为了求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记者多次联系李迅雷未果。但昨天联系上了他的秘书张小姐。张小姐在电话中向记者坦言:“无风不起浪,但李总离职的事儿不确定。”

  本周二,李迅雷在微博中称,目前他的身份仍然是国泰君安的首席经济学家。“我的身份变与不变并不确定,还正与公司商谈中,我个人的变动当以维护好国泰君安的公司形象及利益为前提。”

  有知情人士称,国泰君安一方面尽力挽留李迅雷,另一方面公司已为李迅雷离职作准备。4月初,国泰君安发布招聘广告招募四名副总裁,7月初,46岁的安信证券副总裁阴秀生在国泰君安历时两个月的公开竞聘中脱颖而出,当选国泰君安副总裁、分管投行。阴秀生本人是国泰君安新当选副总裁中,唯一一名从外部引入的“新人”。

  有业界人士质疑说,国泰君安是国企,海通证券也是国企,李迅雷为何再次转会另一家国企?“在证券界,李迅雷名有了,利也有了,估计就是权不够,或者想转型。既然如此,不如学北京天相投顾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去创业,以其水平和人脉关系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位人士说。

  “离职潮”背后藏何隐情?

  在说起离职原因时,一位不愿意在媒体上公开单位和自己姓名的北京一家券商的研发中心总监向记者坦言,他最近离开券商行业加盟了一家PE机构,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原因。他综合权衡了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现在收入和职位上升空间都不是很大了,再待下去也没有多少意义了。与其在那里“混日子”,还不如换个环境,好好干一番事业。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的证券行业已经走完了成长期,而进入了成熟期,像过去那样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不复存在了,既然如此,在这个行业干,虽然风险不大,但也很‘鸡肋’。”这位人士说。

  在他看来,做PE虽然有压力,但也让人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个行业的竞争激烈,也更能锻炼人。近年来大量资金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转移的现象就可以看出,PE行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值得干下去的行业。

  “在外人看来,分析师是个金饭碗,仿佛个个年薪百万。”经常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从业多年的证券分析师说,年薪上百万的分析师不是没有,但那只有明星分析师才有这个可能,而绝大部分人只能做到资深分析师或普通分析师。“不付出万分勤奋一定成不了明星分析师,但光靠勤奋同样成不了明星分析师。”

  “再说,普通分析师年收入名义上可达三、四十万元,但收入的大头是年终奖,能不能够拿到手要看当年的行情如何。因为证券行业是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周期性行业,今年丰收了不等于明年也丰收。”这位证券分析师表示。

  也有因为卖方研究压力过大而离职的。“一般人都以为,证券分析行业是一个轻松的行业,而事实上并不轻松,深更半夜写报告是常事,每天要打无数个电话反复向客户‘推销’自己的报告,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基金经理的询问,常年累月出差调研和无数次的路演,月月排名,末位淘汰,这不仅需要有充沛的精力,还需要体力。”这位已经离职的证券分析师深有感触地说。

  正是这种长年累月的疲劳感,让许多分析师选择了“弃卖投买”。一位从研究所跳槽到基金公司的买方分析师告诉记者,其实他到基金公司后的待遇并没有提高,但轻松多了。“如果一个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位分析师反问记者。

  买方队伍急速扩容也是证券分析师掀起“离职潮”的又一个原因。去年以来买方机构扩容很快,基金公司不断发行新产品,私募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他们都要从券商研究所挖人,这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券商分析师人才库更加紧张,所以今年研究所普遍闹‘人荒’。”

  仔细梳理这些分析师的去向就不难发现,近年来,大部分“跳”去了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和券商资产管理部门在内的买方机构。比如,申银万国证券前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宜现担任富国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国信证券前首席策略分析师汤小生现担任私募机构上海聚益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等。

  高善文,男,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新财富》杂志分析师排行榜,2004、2005、2006、2007、2010年共5次获得第一名;《证券市场周刊》水晶球奖,2007年至2010年4次参与排名,2007、2009、2010年共3次获得第一名;中国证券报与中央电视台金牛奖,2010年首次参与排名,并获得第一名。

  (原文来源:金融投资报 杨成万)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