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和商业不是一对敌人,只要使用得当,公益照样可以盈利
文/本刊记者 鲁永奇
百科类网站源于国外的维基百科,但国外的维基百科至今仍“号称”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虽然其创始人也曾经试图将维基百科商业化运作,但一直也没有找到盈利的法门。在国外无法商业化运作的维基百科,在中国能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吗?
互动百科被称为中国的维基类百科,其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不仅实现了盈利,而且海外上市已经在筹划中。互动百科为什么可以盈利,难道仅仅是中国的特殊环境?
互联网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无论是雅虎还是谷歌,它的本质就是要解决并满足用户的需求问题,围绕这个本质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互联网公司。当出现一个新的平台,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去获得信息时,那么这个平台的价值就会迅速提升。
“其实搜索引擎不一定是要更精准,而是应该能让用户得到更多的知识。”潘海东向《新领军》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本来要做本地搜索的他,后来改变初衷,转做维基。2005年11月8日,互动百科正式上线,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走商业化运营路线的维基站点”,在国内没有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互动百科是“参照”美国公司长大的,潘海东并不避讳提及互动百科的原版维基百科。他反而认为,模仿也是一种创新,把美国模式和中国国情结合,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定律。
虽然互动百科来自国外的维基,但做法跟维基百科又不完全一样。“例如,在维基刚出现时人们对互联网的理解没有现在深刻,所以用户使用的门槛很低,不需要注册,匿名就可以编、可以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认知不断加强,互动百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编辑时可以匿名、也可以注册,但在修改时一定要注册”等等,有了一些更加切合实际的做法,使得百科类网站从“公益”迈出了“商业演出”的第一步。
让潘海东最崇拜的人是京瓷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