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章勇
海思思(录音整理 )
近年来,国内掀起一股“云”潮。在年仅38岁的CEO陈学军带领下,北京创想空间商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即全时,在远程会议的北京“胡同”里,一咬牙就是10年。
“企业如果把云计算作为目标一定会失败,云计算只是一种模式,一种我们提供服务的手段。我们企业追求的方向永远是你到底给客户创造了什么价值。”
近日,全时CEO陈学军在接受中国科技财富杂志记者采访时,欣然表达出这样的心声。
与其“云”里雾里不如甩掉虚“帽子”
据了解,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互联网举办会议、培训、市场活动、远程支持和开展销售。而如此一来,使得全球会议市场的产值将超过60亿美元。而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会议市场。在新形势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沉淀,企业更迫切地需要新的方式来提升商务协作效率、促进生产力成为务实和必然之选。
全时首倡的“统一会议”是以统一通信(Unitied Communications)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会议服务模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时调配文本、语音、Web、视频等会议辅助资源,自由组合,统一协调、按需使用。目前,全时是继WebEex、微软、Citrix后,第四家拥有独立会议服务平台(SAAS)的公司;中国唯一一家通过ISO/BSI认证的IT服务公司;第一家获得海外投资和提供人工会议的远程会议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单场电话会议容量可超4000方的会议公司。
远程会议,一个看似平常的行业,却有为其苦心经营的事业怀瑾握瑜者,陈学军团队便是。
“我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行为,一件真实存在的事,比如阿里巴巴,使命是‘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没人说得清楚‘物联网’、‘云计算’,如果一个企业把‘物联网’作为使命,绝对不会成功。一个好公司的使命是什么,应该是它到底为客户创造了什么价值。公司的本质,就是它的立身,而不是乱扣帽子。”
在陈学军眼里,携程、盛大,“其实他们是旅游服务公司和游戏公司,而全时以前是一个会议公司,未来不想只是一个会议公司,我们会做通信和协作,但是很像。从战略意义上、从产品上都不太一样,本质却相同。会议是多方面的,我们能提供多少中介就提供多少,通信和协作的区别就非常小。”
“500块的投诉”和“马背会议”的意味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没有觉得什么是特别艰难的时候。即使当时把房子也卖掉了,身无分文,但这些事情都是在预料中的。如果真要说难,我觉得最难的时候应该是迷失方向。那是在2004、2005年,当时我们在做会议,非常努力但就是不能成功,当时觉得和中国电信没什么区别。怎么办?我们在痛苦挣扎,方向在哪里?后来通过走遍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考察了WebEx、Citrix和微软等美国远程会议市场上领先的公司,了解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向他们的CEO请教学习,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我觉得人走出困境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学习。”陈学军如此评价自己的创业。
“一个企业的成功和失败是很短暂的,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而全时的优势就是人的优势,你只要有好的人才,什么都有可能。”陈学军自信地表示,全时目前的相对优势是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最重要的是现在国内没人懂会议。
“我们对会议的热爱是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去了解我们的客户,我们要调研他们究竟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在做什么,以为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在探讨全时商业模式的问题上,陈学军表示,中国大部分的互联网技术都是预存的,全时做会议也是,他例举了有个客户的投诉,让其反思了很长时间。
“客户说:‘他们每个月都给全时交纳500块钱,但是你们的产品我们一次都没用,我忘了用了。’后来我们就制定了一个规定,所有的客户只要你买我们的产品但(3个月内)没有用到,那我们不再收费并会主动退还,因为没有帮助到客户更高效的工作,这有违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会承诺退费。我们把客户当作第一的文化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我们的技术,在中国远程会议行业全时是唯一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而在世界来看我们被排第四。为此,我们70%-80%的钱都投到了上面,与职业经理人不同的是,我们的创业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
据陈学军介绍,全时以前在收入上90%的来源是大客户,现在下降到70%,剩下的30%是中小企业,这是全时近年要特别重视的一个客户群体。
“中小企业太厉害了,最近我们在开展一个关于中小企业用户的调查活动,全时分成20几个小组去研究中小企业为什么用我们的产品。调查的结果令我们兴奋。调查发现时下在内蒙古草原上人们利用我们的服务在马背上开远程会议,辣婆婆、SPA公司也在用我们的产品,具体的用途我们还在调查中。所以这个结果令人非常惊奇。我们看到很多培训公司,具体的用途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用于销售。最近团购网也成为了我们的客户。第二个是培训。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成功,中小企业的精神很好,他们的成功更有意义。”
“未来的企业发展就跟人一样,企业越大死亡得越快。将来一定是属于中国,只要我们坚持市场化,就一定能成功”,陈学军坦言。
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代价
2006年,GE中国区针对远程会议系统进行招标,三轮竞标之后的筛选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