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P50 新三板 扩容在即

  业内估计,未来3年内,新三板市值规模和交易额有望达到5000亿元

  文‖上海国资记者 刘昌荣

  春节前后,沪深两市一轮高新开发区板块行情启动,这和近几年该板块始终落后于大盘的状态反差明显。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新三板”即将扩容的信号。

  “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最快到今年7月,“中关村科技园区”就将从其名称中消失,新三板将走出北京扩至全国的高新科技园区。

  扩容后的新三板成为第一家国家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同时将引入做市商制度并放宽投资者资格限制,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所上海分所常务副所长肖元真告诉《上海国资》,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开发区板块公司都被归入房地产类企业,而新三板扩容后所带来的融资能力及对主板市场的影响,使得投资者必须重新审视该板块的价值。

  根据沪深交易所“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场内市场累计将超过3400家上市公司,而要做到预期中的“正金字塔形”布局,未来五年场外市场挂牌企业数量预计将会超过5000家。

  新三板扩容,正是这座资本市场金字塔的第一块基石。

  两步走

  目前,新三板已经运行5年有余,共有82家企业挂牌交易。

  “高新技术企业两头不缺钱,而刚刚有一定规模和技术的中早期企业,往往很难获得融资发展业务。”长城证券场外市场业务部总经理张赞松告诉《上海国资》,这些企业大多处在全国各大高新园区,“中关村试点”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可能。

  新三板从设立之初,扩容之声便不绝于耳,而业界也普遍认为新三板走出中关村是大势所趋。

  3月21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代办转让系统扩大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分两步骤积极稳妥推进。首先是允许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具备条件的未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公开转让,待机制运行稳定后,再将市场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具备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

  某券商高层告诉《上海国资》,“我们接到的通知是,各个园区、企业及券商,6月底之前完成项目内核工作。按照这个节奏,预计7月份后证监会开始正式受理申请材料。”

  另一位权威人士向《上海国资》表示,目前新三板虽接近万事俱备,但所欠“东风”的到来还需一定时日,“之前天津文化交易所的大起大落使得管理层在推出扩容计划的时候更加谨慎,如何设置交易程序以避免过高的投资风险,还要进一步完善。这有可能会对最终扩容的时间造成一定影响。”

  此次扩容后,证监会将收回对新三板市场的直接监管权,上述券商高层告诉记者,证监会将设立专门交易公司。今后“新三板”公司挂牌,除了在证监会非公部进行注册之外,还需获得交易公司审核的“通行证”,“先注册还是先审核,目前尚未最后落实,但这两项肯定是要同时具备的。”

  由此,新三板也将成为第一个得到证监会认可并直接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

  《上海国资》得到的一份券商内部资料显示,70个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新区,将从2011年开始,陆续纳入“新三板”园区扩容试点。“第一步走”或包括张江高科、成都高新在内的24家高新园区。

  目前,全国几乎每一个国家级高新园区都推出了财政补贴等各项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在企业挂牌后将给予财政补贴150万元;成都高新以完成股改和完成挂牌为两个节点,分别给予财政补贴50万元,共计100万元;力度最大的大连高新区除园区管委会分批给予财政补贴150万元外,挂牌成功后,市政府还将一次性给予财政补贴140万元。

  据了解,目前这些财政补贴基本能覆盖挂牌“新三板”所需的券商等中介机构的成本。

  定量标准券商自拟

  目前,限于中关村试点的新三板准入标准并未涉及定量指标,只需符合基本条件,并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具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资格确认函即可。此番扩容后,是否会引入量化标准颇为引人关注。业界尤其关心,新三板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创业板。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启后,其诸多定量的IPO标准使得不少企业被挡在创业板门外。2009年在新三板正式挂牌的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九恒星”)董事长解洪波告诉《上海国资》,“经过几年发展,我们公司按照标准已经能够上创业板IPO,但是刚刚过标准是不够的,现在在创业板排队的企业业绩都远远优于公开标准。”

  国信证券代办转让部副总经理鲁先德告诉《上海国资》,“创业板成立一年以来,门槛还是偏高。对高新园区企业来讲,资本市场灵活性还是不够。”

  张赞松也表示,按照现在的标准创业板的企业都有些“熟透了”,“这些企业的成长空间其实有限。”

  据《上海国资》所获信息,扩容后的新三板依然只做定性规定,即“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已经转化为一定的产品;形成了一定的盈利模式;刚刚开始起步扩大生产或规模阶段的公司;企业产品或服务所处的细分市场前景广阔。”

  但在券商内部,定量的标准依然存在。国内A券商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部分标准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或一期营业收入不低于800万元、净利润不低于200万元且股东权益(净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张赞松评价说,这是将选择主动权交给了市场,“让主办券商去划这条杠杠,弱化了行政色彩”。如果真的看好一家企业的行业成长性和创业团队,即便目前业绩一般也有可能进行推荐。”

  这种主动性直接体现在了目前各家主办券商各不相同的业务思路上。A券商负责人告诉《上海国资》,目前他们手头上签约的企业有5家,进行战略合作的高新园区有4家,“我们公司整个大投行部门都在统筹考虑新三板的客户情况,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是未来3年左右能够进行IPO,所以面不会铺得很开”。

  而另一些券商的业务面则相对铺得更广,B券商高管告诉记者,目前手头上有几十家企业在排队,与十几个园区达成了战略合作,“我们参与新三板市场比较早,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现在是我们收获的时候”。

  引入“做市商”

  在2010年2月的一次统计中,九恒星上市整整1年,在新三板的股权成交次数仅为18笔。解洪波略显无奈地表示,“这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任何一个板,如果不流通,都很困难。”2010年全年,当时的7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完成股份交易635笔,总成交金额为4.16亿元,而目前沪深两市的单日成交额普遍在百亿元级。缺乏流动性已是外界普遍认为新三板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冷清的局势源于2009年的交易规则修订。当年7月,证券业协会对新三板规则和配套操作文件进行修订,将非挂牌上市公司股东的自然人排除在新三板交易之外,加上原先规定的单笔交易至少3万股,诸多限制成为新三板交易不活跃的核心因素。

  据悉,扩容后的新三板将逐步放开对个人投资者的限制,具体标准将借鉴创业板、股指期货,参照“股龄不低于2年,资金或证券资产不少于50万元”拟定,但也有消息透露,“要求有1000万元入市资金者才能参与新三板投资”。但无论如何,新三板逐步向自然人开放,已是大势所趋。

  引入了自然人投资者后,做市商交易制度也呼之欲出。首要原因便是要激发券商积极性提高市场活力。

  做市商制度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并在其中赚取差价。在资本市场中,做市商也被称为“明庄”。

  某券商高管告诉《上海国资》,“到时我们将根据规则每5分钟提供一组报价,类似于银行外汇、纸黄金的交易模式。投资者将直接与我们进行交易,而不直接配对成交。”据悉,新三板挂牌企业需具备2家做市商,初始分别持有挂牌公司1%-10%的股份,挂牌后自由竞争报价,客观实现公允平稳价格。”

  引入新三板后,券商盈利模式将彻底改变。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总经理程晓明表示,“我认为未来做市商业务将占新三板业务收入、盈利的绝大部分,融资费用会很可观,而挂牌推荐收入将无足轻重。中小券商盈利的一半甚至更多将来自做市商业务。”

  另外,新三板企业转板时,做市商所持股份也将直接转为股权投资,实现直投收益。

  业内估计,未来3年内,新三板市值规模和交易额有望达到5000亿元,做市商资金将达到近3000亿元。这使得新三板的对券商的吸引力骤然增大,迄今为止,共有44家券商获得新三板主办券商资格。

  2010年下半年来,主办券商的资格审批突然提速,仅在第四季度,主办券商新增10家,环比增幅在30%以上。券商也感到了新三板热度的升温,鲁先德表示,“我们在很多园区都碰到了同行,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券商一起进入三板市场。”

  “做市商制度一旦引入,是对券商行业的一次变革。我们能改变压低佣金恶性竞争的现状,同时能凝聚一批核心客户资源,这也是国际投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张赞松告诉记者。

  除了券商所述,引入做市商更多考虑的或许是新三板企业的特殊性。

  “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核心技术又比较尖端,公众很难了解。”解洪波认为,现实情况是个人投资者与新三板企业之间有着近乎不可逾越的“信息鸿沟”,“即便引入自然人投资者,公众敢不敢买新三板的股票也是疑问。在这方面,机构肯定会比个人看得更清楚更远,我认为引入做市商制度正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鲁先德告诉记者,现行的报价机制效率较低,更重要的是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说,价值发现功能被弱化了,“引入做市商机制之后,定价更公允共准确,也会使企业的融资更为便利”。

  交易所花落谁家

  此前天津股权交易所、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均不同程度地尝试开展场外市场业务,或成功或失败;近期又传出将为新三板专门在北京开辟新的交易所的消息。

  一位接近管理层的权威人士告诉记者,上海上报的新三板扩容多个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在上海建设交易场所的可能性。据他介绍,在此方案中交易所将依托去年成立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立。

  股权委托交易中心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国际集团与张江高科共同出资组建,“张江高科负责扶持推荐高新技术企业挂牌;联合产权交易所有丰富的交易经验和成熟的平台;国际集团的参与则是主要考虑新三板是新生事物,在初期需要政府力量的引导和支持”。该人士同时指出,考虑到利益平衡,未来新三板不排除在多个地区同时设立交易所,“只要其交易机制是一致的,就有这种可能性”。

  对此,业界也有不同声音。

  鲁先德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深交所在跟进新三板扩容事宜,关于地方交易所一事他完全不知情。某券商高层则表示,他并未听说将成立北交所,并且他认为,证监会不会允许另设交易场所,“这不是在增加监管难度吗?并且证监会和各地产权交易所目前来看短期内不会有交集”。

  交易场所究竟花落谁家,愈发扑朔迷离。

  责任编辑:武孝武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P50 新三板 扩容在即
2013-02-13
  业内估计,未来3年内,新三板市值规模和交易额有望达到5000亿元  文‖上海国资记者 刘昌荣  春节前后,沪深两市一轮高新开发区板块行情启动,这和近几年该板块始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