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及全国且旷日持久的“血荒”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沦为了潜在的弱势群体。在善待自己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文 | 本刊记者 高嘉亦
倘若你还在为中国GDP“超日赶美”的成就而幸福地傻笑,或者为中国在各体育盛典中傲人的奖牌排名而沾沾自喜,不妨看看这组数据: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人口献血率为4.54%,中等收入国家为1.01%;当前中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美国则高达6%。
在低人口献血率的表象背后,还隐藏着更危险的信号:近两年全国各地“血荒”现象大面积的升温,昆明告急、南京告急、青岛告急、北京告急……
或许很多人尚未意识到,在这场波及全国且旷日持久的“血荒”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沦为了潜在的弱势群体。在缺乏共同价值观念支撑的时代背景下,在人类高尚情感被个人利益撕裂的社会转型期,尽管大多数国人依然乐于向那些深陷困境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在善待自己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献血?
直击疑虑
按理说,献血本是一件救死扶伤、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我国《献血法》也为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制订了免费用血的鼓励政策。所以,无论是基于道德情操的出发点,还是出于个人目的的功利考量,无偿献血都是一个“很值得”的选择。
但是,在去年搜狐网所作的一次有关“你愿意献血吗”的民意调查中,参与的389961人中仅有10879人表示愿意献血。
疑虑一:健康影响
正面积极的宣传口号反而造成了不少人的献血疑虑,这恐怕是一个令政府部门始料未及的结果。献血为何对年龄有限制?为何体质虚弱者不得献血?为何献完血后身体会略感不适需要进补营养品?为何最懂得“献血无损健康”医理常识的医护人员们自身却对献血表现得如此不积极?冠冕堂皇的宣传标语对这些问号均没有给出答案。
另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的献血人群中,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90%,而公务员的参与比率仅为0.92%,医务人员则是1.2%。而在各地方医院,如下的“不平等”政策比比皆是:献血的医护人员能获得奖金奖励、营养费用和数天的休假。这更使得本就对献血心存疑虑的人们颇感“心寒”。
疑虑二:传染危险
献血蕴含的不安全隐患则是造成公众顾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艾滋病毒感染范围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因临床输血导致艾滋病和丙肝等疾病感染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二成的人担心由于献血被传染各种疾病。事实上,他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