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上市虽然晚了一点,不过其强大的农村销售网络以及强劲的出口市场销售优势,好像在提醒很多人:“别把我不当干粮!”
文/拾禾
从开盘的14.5元/股到最高点19元/股,再到13元/股,力帆股份上市几个月来的“过山车式”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同时也狠狠地抓住了股民和媒体们的眼球。
媒体和众多证券分析师的口径几乎一致:即便按照13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力帆的动态市盈率依然接近30倍,这个数字远高于盈利能力更强、市盈率却仅13倍的上海汽车,以及市盈率12.8倍的一汽轿车。2010年力帆的乘用车毛利率为18.97%,与业界两大龙头上海汽车和一汽轿车24%以上的骄人数字相比逊色不少。
不过值得玩味的一点是:媒体和行业分析师总是喜欢拿力帆与这些合资品牌汽车厂商相比,却很少听到力帆与比亚迪或者吉利这些国产厂商同台竞技的评论。两类汽车产品的目标受众和市场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把它们放在纸面上PK未免牵强过度。
力帆汽车的受众市场多为城市收入较低的白领以及广大农村消费者,而众多拥有高毛利率的合资汽车品牌所面向的是城市高收入群体,所以力帆与上汽、一汽等企业并不存在同级别的竞争关系,行业分析师所诟病的18.97%的乘用车毛利率其实并不合理。力帆的“老大哥”比亚迪与吉利的乘用车毛利率均低于18%,说明力帆在同级别的竞争中并没有落得下风。
有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就是力帆的果断转型。过去,农村对摩托车的强劲需求如今已转向乘用车,这对传统业务是摩托车的力帆而言,发展乘用车无异于顺势而为。力帆敏锐的嗅觉已经察觉到农村市场的巨大商机,农村乘用车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车型是:越来越广泛的被作为农村生产资料的微型客车,而力帆2009年微型客车销量同比增长83.4%,2010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120%。力帆汽车内部销售人员承认:微车正是借用了力帆原有摩托车庞大的销售网络,才得以快速发展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汽车补贴政策的停止以及部分城市出台的限车措施,更加印证了开辟城镇及农村市场的必要性。
受政策影响,国内汽车销量未来几年已难现高增长,众多企业把目光转移到了国外,而力帆的第二个果断决策就是提早抓住汽车出口所带来的商机。
高价车在国内价格高,在国外却很便宜,而经济型轿车恰好相反。比如力帆620,在国内一辆只能赚2000人民币,在非洲可以赚2000美元。力帆轿车在国内销售只排十几名,但出口是第三名。
2011年自主品牌必将强化出口,出口增速预计将超过40%,远高于国内零售。同时出口产品的毛利率也要比国内高,负担的税费也较低。在2010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力帆出口的主销车型由力帆520 调整为毛利较高的力帆620,使得出口单车的毛利率反而上升了2.49%。同年力帆在俄罗斯汽车销量增幅同比高达136%,居自主品牌之首。
或许正因为上述增长势头,传统业务是摩托车的力帆股份,上市的目的却是为了募集资金发展盈利能力更强的乘用车。力帆股份所募得的14.8亿元资金中有8.5亿元是用于把目前5万辆乘用车整车生产能力扩大到10万辆,其中新增产能正是用于生产出口主销车型:力帆620及即将推出的力帆720。而另有2.8亿元,也是为乘用车配套的发动机项目。
力帆上市只是晚了一点,不过一旦其发挥出农村和出口市场的强大销售优势,其厚积薄发之势一定会对媒体、行业分析师以及国内诸多“大牌”汽车厂商反戈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