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玩不玩微博,这个媒体属性和社区属性都极强的网络新应用,正在成为一个自媒体的生成器和传播器,也在成为一个商业公司市场运营中必须考量的不可控因素
文/张薇
小秦是一家网购公司的媒介专员。今年“3.15”前,网上传网购行业和汽车行业会成为今年央视晚会关注的热点。得知这个信息后,他的顶头上司即公司的公关总监,把部门内的6个人分了组,每天三班倒,两人一组,24小时关注网络尤其是微博上的负面言论。一位消费者在微博上投诉送来的货出现了破损。小秦发现时,该条微博发出5分钟,转发20次,评论18次。评论中不乏对公司整体物流配送服务的抨击。小秦迅速回复了该客户并正式道歉,为了弥补客户损失还赠送了一张500元的网络购物卡。小秦的同事用马甲发评论引导了舆论,后来的微博评论顿时风向调转,有不少还盛赞小秦公司危机公关及时、给力。
写这话间回顾一下,才发现那些曾经对微博很抵触、很不以为然的企业老板们,都已经找各种途径加了V,并且进入各大网站的推广序列,粉丝蹭蹭地上涨。一位之前认为玩微博是耗费生命的哥们,不仅摇身变成了“微博控”,还在自己的总裁办专门成立一个小组,雇了两人全职泡在微博上。
无论玩不玩微博,这个媒体属性和社区属性都极强的网络新应用,正在成为一个自媒体的生成器和传播器,也在成为一个商业公司市场运营中必须考量的不可控因素。而今年的“3.15”前后,微博这个媒介平台,更是让微博之上和之下的企业CEO、公关总监都心惊不已。
所有这些恐惧,都来自于一个不容逃避的事实:微博把企业的用户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主动地位上。微博出现之前,消费者的意见和投诉,表达的管道单一而脆弱。除了“请按几”“请按几”的客服热线,就是向有限的公众媒体投诉。微博出现之后,企业的官方微博和个人是对等的,消费者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几个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消费者可以成为企业官微的粉丝,利用私信的功能表达自己的诉求;也可以用@呼叫企业,或@呼叫知名人士,让自己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最大化的关注,并得以解决。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信息通过多媒介多角度的传播后,会呈现碎片化、不可控的特点。对于信息的需求方而言,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何控制自己的信息,如何采用相应的营销模式影响信息传播的方向和路径,不仅是一个新的课题,而且成为各大企业行动的方向。
近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了《中国媒体监测与分析调研报告》,指出,跨国大公司在媒体信息搜集、分析方面,每月平均花费1.2到1.5万元,高于国内公司的每月1万到1.2万元的费用。但是,这个费用并不包括微博等新兴媒体的监测费用。根据市场反馈,大部分企业愿意花费和之前相等甚至更高的费用,来掌握微博、论坛等2.0的信息。
实际上,更多的公司更愿意积极尝试和用户的互动。越来越多的官方微博,开始承担多种职能。企业信息的发布、和目标消费者建立情感、在线客户服务、售后服务和处理投诉、危机预警情报搜集、植入式营销等等,都是官方微博操作人员的日常职能。相关人士透露,超过60%的企业官方微博账号,都至少委派了一名专员进行全天候的动态信息监测。
在官方微博的操作中,很多企业已经获利。网络书店快书包董事长徐智明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快书包有超过5%的订单直接来源于微博,网站超过40%的流量来源于微博的直接影响。可以说,微博现在成为了快书包的主力宣传渠道。”
而知名电脑品牌戴尔,也成为微博营销的赢家。自2007年3月注册Twitter后,戴尔现已拥有了超过150万的粉丝。每年节假日,戴尔便会向Twitter上的所有粉丝发送独家折扣。通过Twitter,戴尔在全球已经直接创造了逾700万美元的营业额。2010年3月7日,戴尔中国在新浪微博上线,截至2011年3月底粉丝已达10万多。
在新浪微博的搜索框内,输入“微博营销”,共有14万条微博谈到这个话题。3月14日开始,新浪微博开始出现鲜明的商家广告,必胜客成为第一家吃螃蟹的广告投放商。显然,微博正在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营销架构,甚至新的产业。我们看到,这种新的媒介、新的交流平台,正在让每个行业都经历深刻的变化,正在让每个ID都表达出鲜活的生命质感。这些看不见的七情六欲,有无限可能,也暗藏危机。
(作者为资深传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