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特别顾问 朱 民
唐旭,1955年生,四川乐山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局长,并在多个学术团体任职。2011年1月31日,唐旭先生不幸病逝,享年56岁。唐旭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一批有影响力的专著、译著、论文,其代表性著作包括《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二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主编并翻译《外国金融名著译丛》(10卷本),发表《不良资产、税收与银行准入的开放》、《论稳健的货币政策》等60多篇论文。多年来, 唐旭先生也是《中国金融》杂志的热心支持者,与编辑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本刊借朱民(专栏)先生的祭文一并寄托我们的哀思。
唐旭去世的噩耗传到华盛顿时已经晚了一阵了。那是冬末春初一个阴冷的清晨,天上笼罩着厚厚的云层。远处,一片桦树林,树叶尽褪,树干疏落,直入铅灰色的云天。近处一株雪松,枝叶挺拔,华盖庄严,沉稳穆然。昨夜忽然下了一场雪,悄悄地下,静静地止,只留一地素妆,洁净空寂。望着窗外萧瑟的景象,感念故友的离逝,一幕幕往事如汹涌潮水漫上心头。
我第一次见到唐旭是在十多年前,当时我刚回国不久,唐旭在人民银行五道口研究生部任主任。他请我到五道口研究生部去,要我介绍当时国际经济金融理论的前沿问题。期间他和我谈及中国的金融教育、中国金融改革理论研究以及如何引进国外最新金融理论和实践专著。我深为他的执著而感动,后来我开始研究中国金融改革理论,组织译介国外金融理论和实践专著,这都与那一席讨论的影响有关。他还对我的生活安顿嘘寒问暖,得知当时我正在为落实女儿的学校犯愁后,他便教我如何依靠工作单位找学校。他还风趣地说:“回国了,有事要多找组织,这就是按中国国情办事。” 虽然初次见面,但我们相谈甚欢。唐旭圆圆的脸,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说到开心处,他手舞足蹈。我还记得,他接待我的那间办公室简陋狭小,给我倒水时,他还找了半天的杯子。虽然如此,我们一见如故,开怀畅谈,唯觉满室温馨。
五道口研究生部的金融硕士班,曾被戏称为“金融系统的黄埔军校”,它开拓性地以开设市场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前沿课程为基础,聘请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主管领导或金融业高管授课,理论联系实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到唐旭接任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其他大专院校纷纷开设金融专业,尤其是各个工商管理学院重金聘请名牌教授、与国际名牌大学联姻,五道口研究生部面临的竞争压力陡然增大。同时,由于政府改革和事业单位脱钩的要求,到唐旭接手的时候,五道口研究生部的师资和经费成为他面临的最大困难。但唐旭坚持五道口研究生部的办学传统,考试制度严格公正,坚持不收学生学费,而且对特困学生给予生活费资助。他节省每一分办公经费,但对花在学生身上的费用则从不抠门。他多次对我说:“对于农村来的贫困学生,如果收费,不就断送了他们学习的机会了吗?他们可是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啊!”他不懈努力,聘请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主管领导以及金融业高管到学校授课。由于经费限制,他能支付的课酬非常有限,但他的真诚打动了每一个人,大家都不计报酬来授课,使得五道口研究生部的教学质量得以保持。他大力推动学生的暑期实习计划,提倡教学相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安排学生实习,他亲自去有关单位,给相关领导打电话,有些自己推不动的事他还请人民银行领导出面,千方百计把学生安顿好。这些都是在他和我商量教学大纲、延请外教、安排实习等过程中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的。多年后,我调到人民银行工作,分管部门之一即是五道口研究生部。此时我有机会具体了解五道口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才真正体会到当年唐旭的努力是多么不容易。唐旭对五道口研究生部的工作含辛茹苦,对那里的学生呕心沥血,给全体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90年代末,我曾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那时每到年末,国际上各大传媒纷纷评选一年的大事,我深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观察和评判,遂和《金融时报》商议,每年年末由两家联合推出“国际金融十大事件”评选,由我们选题并组织专家学者评议,《金融时报》拿出整版刊登。这是一件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会有争议的事情。唐旭后来调任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是我在工作中的直接业务主管领导。我去向唐旭请求支持,并请他以个人身份参加选题和评议工作。他听了我的汇报,高兴地表示了三条:第一,这是一件好事,弘扬中国学术的声音,全力支持;第二,个人积极参加;第三,大胆谨慎,工作要做细,但既是创新难免有风险,也不要怕,只要我们是一心为工作就好。多年过去了,他那热情洋溢的鼓励,掷地有声的支持,仍言犹在耳。以后他帮助我们选题,亲自参加撰稿点评,还屈尊担任了《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的编委会委员,给我很多支持。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和《金融时报》的“国际金融十大事件”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年末大事选评中的一项经常性活动,唐旭当年的掘井之功实不可没。
2007年春,唐旭突然到中国银行找我,告诉我他任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局长一职了。我当时在中国银行负责分管法律合规部,该部门承担着中国银行的反洗钱工作。他推门就说:“我是50岁学吹打,今天来找老兄请教。”我连说“不敢”。人未坐定,他就拿出一沓稿纸,说起他的工作计划。 我至今仍记得他所说的“唯兢兢业业,从头学起”。在他任上,中国通过了第一部《反洗钱法》,他主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洗钱活动,推动中国加入了国际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组织,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联合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合作。他工作起来加班加点,常常通宵达旦。他的执著和敬业精神令我深感敬佩。
不久,听说唐旭身患重病,我大吃一惊,简直是不敢相信,因为我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健康问题。我急急赶去探望。看到病榻上的唐旭瘦了很多,头发略有枯焦,精神自然不济,我顿觉一阵心酸。但是唐旭还是那么平静豁达,脸上依然浮现着我熟悉的微笑,仿佛他只是在经历一场普通的伤风感冒。我们刚说了几句话,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话题引到时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建议加大对国际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的跟踪研究。我注意到,他病床边的茶几上,横七竖八地堆了好些书,他说正在抓紧时间辅导他的研究生准备论文答辩。2010年初我赴美履新之前又专程去看望唐旭。那时他刚刚从一次恶化的病情中有所恢复。刚一进门,不待我趋前问候,他却早已赶步上来,执着我的手说:“老兄此行,工作艰辛,还望多保重。”望着他那因治疗而黝黯的脸庞,那诚挚的目光,我一时哽咽,竟不知从何宽慰他,只是默默为他祈福。岂料此次一别,竟成永诀……
如此善良、真诚、温和、开朗、积极和执著的唐旭兄,竟在盛年之际撒手人寰,我不禁心如刀绞,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唐旭兄啊,我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为你大哭,为你祈祷,你一路走好!
逝者已逝,生者更当努力。
2011年2月22日遥寄自美国华盛顿
(责任编辑 张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