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马克-扎克伯格改变互联

  Facebook改变了人们旧有的互联网生活,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Facebook changes the old life style of the Internet, and reaches fabulosity achievements。

  文 张锐(广州)

  2011年2月19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多名美国科技企业领袖共进晚餐,寻求他们对教育和创新领域计划的支持。与奥巴马共进晚餐的包括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和Facebook(脸谱网)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26岁的扎克伯格被安排在紧挨着奥巴马的右侧,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事实上,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让朋友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的频繁和密切,让缤纷的世界和社会变得更加的开放和真实——马克·扎克伯格正以自己一手打造的社交网站Facebook颠覆着互联网的传统模式,推动着当代人类生活的深刻变革与改造。而在将先锋式创新演变成横扫世界潮流的同时,扎克伯格也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加速升腾:入主福布斯400榜单,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豪;荣登2010年《时代》封面,成为该杂志自1927年以来最年轻的年度人物。

  为创业从哈佛辍学

  2003年,在哈佛,主修心理学的扎克伯格痴迷于电脑,并为自己设计了网站Facemash。当时哈佛大学不像其他学校那样提供附有学生照片和基本信息的花名册,扎克伯格就想为学校建立一个网络版的花名册,但学校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相关信息。于是,还是哈佛大一新生的扎克伯格在某个夜里入侵了学校电脑的数据库,获取了里面存储的学生照片,并将这些照片放在Facemash上,以供同班同学评估彼此的吸引力。校方对扎克伯格的行为非常不满,给了他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Facemash随即也被校方强行关闭。

  背着处分的扎克伯格很快引起了另外两位哈佛大三学生——温克莱沃斯兄弟的注意。当时这对孪生兄弟正在开发一个名为Connect U的哈佛内部交友网站,特别需要像扎克伯格这样的电脑奇才帮忙。而在温克莱沃斯兄弟的反复邀请下,扎克伯格最终同意加入。然而,自信心和独立性极强的扎克伯格并不想依附于人。在与温克莱沃斯兄弟仅仅合作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扎克伯格就决定自己单干。大概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扎克伯格建立的名为Facebook的网站横空出世。意想不到的是,网站刚一开通就走红整个哈佛校园,24小时之内,已有15000位哈佛学生注册成为其用户,并以极快的速度传出哈佛校园。而为了全力和全职经营Facebook,扎克伯格决定从哈佛退学。

  世界第三大“国家”

  随着注册人数和访问量的增加,Facebook必须扩展应用平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急需后续资金的注入。幸运的是,在扎克伯格走出哈佛校园前夕,出身富商并且已是哈佛大四学生的萨瓦林同意向Facebook投资1万美元。作为回报,扎克伯格向萨瓦林转让了Facebook 30%的股份,同时任命萨瓦林为网站首席财务官。不过,由于忙于到华尔街实习,萨瓦林来不及参与Facebook的具体经营与管理,为此,扎克伯格决定将Facebook注册地从佛罗里达州转到硅谷,以方便找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应当说,搬到硅谷后的Facebook当时依然是局限于哈佛的一个校园交友网站,因此,资金瓶颈打破后,扎克伯格所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Facebook从哈佛走向其他常春藤学校。对此,扎克伯格开创出的传播路径也非常特别——将自己从一个影响力很强的区域或者人群带到另一个影响力比较弱的区域。如Facebook在哈佛大学的绝对优势,对于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却是鞭长莫及,而扎克伯格则发现高中是连接这两所大学的纽带,于是Facebook通过有策略地开放高中,由哈佛的学生带动他们读高中时其他同学,而这些高中同学有些就在斯坦福读书,并且由此渗透进一个新的疆土。

  开拓Facebook向校园外传播的路径也让人看到了扎克伯格思想的独特。以扎克伯格建立Facemash网站时积累下来且最为拿手的功夫——图片传播为例,以往在互联网上传图片都是用主题、时间、地点等方式来作为标签,然后供用户自己进行分类检索。但是Facebook决定以每个用户社交网络中的关联人物作为标签,每个被标注到的人都会收到提示信息,进而看到这张照片。这种让图片基于人际关系的主动推送,大大提升了Facebook的传播效率,进而让网站的活跃度获得了又一次跃升。

  市场对扎克伯格的良苦用心和别出心裁给予了丰厚的回报。2004年底,Facebook的注册人数突破一百万;2005年9月,FaceBook 在美国的注册用户达到5250 万,有60%的学生和年轻人都会使用该网站;2005年底,Facebook扩展成从美国到欧洲和亚洲的全球性网站。2010年,地球上每12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在Facebook上拥有账号,这些用户来自世界各地,说75种不同的语言。如今,Facebook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5亿,而且用户数每天正以70万人的速度增长。因此,美国《时代》杂志指出,如果Facebook是一个国家,那它将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而“这个国家的国民”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最多的信息。

  事实上,Facebook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除成为普通朋友间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之外,人们还能从中看到许许多多的明星“脸谱”: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专门在Facebook上推销自己的回忆录《抉择时刻》,巴基斯坦遇刺身亡的“铁蝴蝶”贝布托之子比拉瓦尔就曾在Facebook设有主页,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皆为Facebook的忠实用户。也许看到了Facebook的强大眼球效应,雅虎曾向扎克伯格开出了高达10亿美元的收购加码,但被扎克伯格无情挡了回去,而扎克伯格的理由异常地简单:因为“它是我的孩子”。现在回过头来看,Facebook发展到今天其市值已经远远超出了雅虎当时的收购价格。

  改造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既产生了如同Google这样的搜素引擎,也不乏如同MySpace的社交平台,更有如同雅虎那样的众多资讯网站。而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Facebook将一个又一个IT界元老远远甩在后面,必定有着他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成功密码。对此,《时代》主编理查德·斯滕格尔这样解释道:这位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创建了一种信息交换的新体系,它既让人觉得不可或缺,有时也有点让人害怕;他用新鲜甚至乐观的方式,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而中国海尔领航人张瑞敏的评价是:Facebook是创造需求,而他的同行或者对手则是满足需求。当然,扎克伯格的自我解释也许更有说服力:“很多公司经营的网站都声称立足于社交网络,他们的网站大同小异,提供的都是约会地点、媒体信息集粹,或者交流社区等类似的信息,但是Facebook 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

  互联网诞生之初的设计理念是当时盛行的反传统思维,整个网络中没有任何中枢,也没有任何人统一管理。这是平等和匿名的天堂,每一个人都能够隐去自己的身份在网络中遨游,可以任意选择你的年龄、性别、种族、婚姻、工作、住所等信息,因此,人们不知道你在网上和谁在交谈,只是登录、聊天、然后下线。但随着网络信息量的不断膨胀,匿名互动的体验给网络空间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平等性和匿名性反而让互联网成为不受监管的世界,这里日益成为黄色信息和病毒制造者的乐园。“我们尝试着去复制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一切。”扎克伯格说:“在这个社会中,信任是最基础的。所以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将这种信任关系在互联网中重现。在多数时候,这种信任关系就是友情。”为此,Facebook 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引入实名制,使得原本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第一次出现了内容同现实世界高度接近的站点,特别是在一个都不知道聊天对象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的信息海洋里,Facebook开辟了崭新的世界。

  然而,在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实名制的引入让人们为自己隐私是否得到保护而担忧。在社交网站MySpace中,几乎所有的注册用户都知道,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就可以浏览所有其他用户的资料。但是,与MySpace不同,扎克伯格坦言,通常一个普通用户只能看到Facebook 群体中不到0.5%的其他用户信息,这是因为Facebook 采取了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不让信息泛滥成灾,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权安然无恙。之所以如此,取决于Facebook 有一套复杂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则。如果第三方想了解某个用户的信息,该用户很快就能洞察对方的举动,所以用户可以允许属于特定群组的朋友了解他本人,同时能阻止无关紧要的其他用户窥视自己,用户甚至可以决定他提交给Facebook 的信息究竟有多少能被第三方搜索到。为此,Facebook 要求用户提交的个人资料都是标准格式的,而不是像MySpace 那样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扎克伯格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的模式,还改变了人类的互联网体验。如果说21世纪的前10年,谷歌以其强大的数理逻辑能力开发出搜索引擎,满足了海量信息条件下人类个体对于定位独特信息的需求,从而重塑整个互联网的话,那么Facebook的出现则意味着互联网世界的第二次裂变。谷歌拥有强大的数据库与计算能力,Facebook则拥有迁移自现实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节点与路径——“节点是个人,路径是朋友关系”;谷歌利用搜索引擎沟通个人与海量的信息,Facebook将个体重新编织进入曾经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交网络;谷歌致力于满足个体的信息需求,但却不知道这需求从何而生,Facebook致力于在互联网上还原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交生活,因为扎克伯格坚信社交才是人类需求的源泉。显然,在Facebook里,扎克伯格所贯彻与坚守的乃是一种人性化和社会学色彩极其浓厚的崭新世界观与方法论,而在公众对权威的信任感逐渐退化,对开放和透明的渴求空前狂热的认识生态中,这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借助着互联网平台很容易演变成改造世界与社会的力量。

  正是因为Facebook改变了旧有的互联网生活,它获得了惊人的成功。按照Facebook刚刚完成的15亿美元融资额而对公司约500亿美元的整体估值计算,Facebook市值已超过腾讯、eBay、雅虎等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和亚马逊。而在Facebook不断变大的同时,扎克伯格的个人财富加速膨胀。根据《福布斯》2010年富豪榜排名,26岁的扎克伯格以高达245%的年财富增长率蹿升至第35位,个人财富达到69亿美元,成为全球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人。与此同时,扎克伯格被评为《时代》周刊2010年年度人物,成为历史上第二年轻的《时代》年度人物,仅次于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首次单人飞越大西洋的查尔斯·林白。(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马克-扎克伯格改变互联
2013-02-13
  Facebook改变了人们旧有的互联网生活,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Facebook changes the old life style of the Internet, and reaches fabulosity achievements。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