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挑战权威:豫商研究应以怀商为中心

  文/沁园春

  “豫商”是当代人提出的新概念,历史上并没有“豫商”这个提法或者说这种提法叫的并不响亮。至少,历史上的“豫商”不像“晋商”、“徽商”那样有名气。

  没有“豫商”这种提法,并不是说没有“豫商”这种存在,而是以另外一种非“豫商”的称谓存在着。

  研究豫商的历史与文化,就必须寻找豫商的历史文化支撑。

  有专家提出:殷商是豫商文化研究的一个支撑点。大家知道:殷商是个朝代,是一段历史,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这里肯定有商业文化的因素,但绝对不是“殷商”文化的全部,以“殷商”作为豫商文化的支撑点,似乎有点望文生义。同时“殷商”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所共有的文化资源,并不是豫商所独有。

  有专家提出:“商丘”应该作为豫商文化研究的一个支撑点。但商丘是个地理和区域文化概念,同样也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商文化也不是它的唯一。

  有的专家抬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著名商人范蠡和吕不韦,因为他们是河南人。其实,除了祖籍之外,这两个商人与河南的关系并不大。

  备受专家学者关注和推崇的,是巩义的康百万。康百万的确是河南“豫商”人的骄傲,但康百万是个因商而富的优秀家族,而怀商则是一个因商而兴的优秀团队。清朝时,比较有名的怀商商号有:杜盛兴、协盛全等一百多家。商号、商标,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自己有市场影响力的商号、商标,才是企业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在这一点上,只有怀商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商业文化体系,这是前几个支撑点所不具备的。

  一位叫“学庸”的网友,在河南大河网大河论坛“文化遗产”栏目中发帖指出:康百万只是一个个例,远没有怀帮的影响大,只是因为有建筑遗存,还在郑州市域内,就大力宣传,其实并没有代表河南商业文化的本色。北宋南迁后,河南不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怀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国都迁出河南,河南不再属于中国政治中心的时代,是撑起河南商业文化的脊梁。

  北宋定都开封,使河南最后一次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怀商所创造的辉煌,可以从北宋时的当阳峪陶瓷制造业的兴盛开始,那时的覃怀之地,就有“十万窑工,十里窑场”的文献记载,当阳峪生产的绞胎瓷,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工艺中的极品。而河南退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从北宋南迁开始的。金兵进犯中原,大量的当阳峪窑工南迁,才有了今天的景德镇。明清时,怀商能创造辉煌业绩,绝非偶然。

  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长篇历史小说《歧路灯》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缘天下都会地方,都有各省会馆,而河南独无;惟汉口有河南会馆,以其为发卖怀庆地黄之故。”这段记载表明:明清时,怀商就是豫商最优秀的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时的怀商就代表着豫商。

  “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的禹州历史民谣,武汉汉正街怀药经营多条街的文化遗存,怀商杜盛兴牵头组织重修河北安国药王庙的壮举,都为豫商打造过曾经红极一时的商业神话。怀商的辉煌,也就是豫商的辉煌。挖掘豫商历史文化,必须首先挖掘怀商的历史文化。

  目前专家学者的研究没有错,对康百万的大力宣传也没有错,今后要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该研究的继续研究,该宣传的继续宣传,只是希望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对怀商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笔者曾在大河网上发了个帖子,名子就叫“豫商文化研究应以怀商为中心”。大河论坛“文化遗产”网友学庸提出,河南商业文化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是制度上的,比如子产及郑国商人所营造的商业文化环境;

  第二是思想著述,比如白圭、范蠡、吕不韦、桑弘羊等商业文化理念及经营思想;

  第三是商业民俗。比如河南的商业庙会习俗;

  第四是文献、文物等商业文化遗存,包括省内外的商务会馆、商业名镇的历史与文化等。

  做好豫商文化研究工作、开发利用好豫商文化资源的几点建议:一是设立“豫商”文化网站”搭建豫商研究网上服务平台。使专家学者能共享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二是充分发挥各级政协人才济济的优势。各级政协聚集了大量的研究人才,也有文史委等专门的文化研究机构,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协在文史研究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全国各地河南商会的网络优势。全国各地有许多河南商会,豫商文化研究省外部分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要充分发挥各地商会的积极作用。四是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学术专长,引导专家学者向豫商文化研究倾斜。我省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很多,省政协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专家学者进行豫商文化研究。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