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三菱汽车绝地反击:不想在华继续扮演小众角色

  ■ 文 / 沈伟民

  在广州回上海的飞机上,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饭田健治,婉拒了空姐给他递上的一杯咖啡,他在思考三菱汽车,尤其是进口汽车业务下一步的发展之路。

  此时,他刚刚参加完广州车展。“不得不说,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又带着倍感压力的心情回来。”饭田健治对《经理人》表示。

  车展上,被分配到一个标有“1EO5”的位置上,其展区面积不仅只有对面上汽集团旗下荣威和名爵的1/3,且和铃木这样的平民汽车商比邻而居。车展收官之前,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饭田健治混在普通观众中,巡视了每一个对手的展台,结果不是喜悦,而是更为紧张。

  去年对于中国车市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汽车行业给出了1800万辆的销售业绩,几乎每月产销都保持着30%左右的稳定增长。这也让中国连续第二年在产销数据上超越美国,并打破美国创下的1700万辆最高销售纪录。

  市场井喷也让饭田健治喜忧参半。所谓喜,是“去年三菱在华的销量超过2.5万台,已经将近翻番”,因此预计2011年三菱进口车销量将再增长50%,高于中国车市增长的平均水平。令饭田健治担忧的是,对手不仅踩着油门竞争进口车市场,而且更快速地通过与中国本土汽车公司合资来实现低成本的弯道超车,比如富士重工旗下的斯巴鲁,不仅继续和三菱比拼进口SUV,而且可能将和奇瑞合资建厂。饭田健治不想让三菱汽车在中国车市扮演一个小众角色,他迫切希望在4月即将举办的上海车展上就大展拳脚。

  这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入华的日本百年汽车公司,今天何以表现得如此踌躇满志?饭田健治要施展的拳脚将着力何处?

  战略变阵

  中国市场是一个规模加速度发展的市场。相比三菱的“谨慎投资”,大众、通用、丰田等汽车巨头在过去更加放开手脚。纵观这三家企业在中国的战略路径,主要有:先从进口到合作、再从合作到合资、最后从合资到追资,由此最终完成各自的市场占有。在这个战略路径的选择上,三菱汽车曾经不比上述三家落后,甚至一度超前。为什么三菱汽车现在成为第二梯队?

  上世纪80年代,三菱汽车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进口汽车的同时,便以发动机项目开始与中方企业合作。但是,从进口到合作,三菱始终采取按部就班的态度。而从合作到合资缺乏主控权后,又未能进一步追资扩大规模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三菱汽车绝地反击:不想在华继续扮演小众角色
2013-02-13
  ■ 文 / 沈伟民  在广州回上海的飞机上,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饭田健治,婉拒了空姐给他递上的一杯咖啡,他在思考三菱汽车,尤其是进口汽车业务下一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