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堵车与校车

  Trafic jam and the school bus

  文 /李文华

  大雪天北京为何没有堵车?因为中小学放假。

  我国的教育不是个低碳的节能的绿色行业,而是个高消费、高耗能的行业。

  通过校车问题,可以让我们有了一个这样的认识,即城市治堵不是无计可施,治堵的背后存在着广泛而深入的制度创新空间。

  北京的堵车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治堵除了早些年提过的拥堵费、限制上车牌等举措之外,也未见有什么新的办法。记得去年冬天一个周末,京津地区普降大雪,第二天要上班,预想明天肯定会堵车,便赶紧把明天一早的工作安排向后推延了一下。然而第二天一早,车子走得却出奇的顺利,一问才知道今天因为大雪,中小学生放假两天。怪不得马路上这么清静!下了大雪不堵车,不是因为汽车总量减少了,而是因为送孩子上学的汽车减少了这一个动作。确切地说是减少了马路上汽车停留的时间,加快了流量。有人说上下班

  高峰期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占马路上车辆的21%,恐怕这个数字还是个保守的数字,因为有车家庭这个群体大都正值壮年,小孩也在学龄期,送孩子上学这个事情肯定是逃不掉的。在中国无论哪个城市,开车送孩子上学校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国内的学校绝大多数没有校车,学校没有这个功能,社会化的服务功能中也没有这个内容。或者说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制度和与之相关的制度里面就没有校车这个制度安排。很不情愿把什么事儿都与教育扯上关系,但是送孩子上学这个事情却是劳累我们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大事。每个家庭中的壮年夫妇不知有多少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在这个事情上,又有多少人退休后将此生的余力奉献给了孙辈的上学之路。我们中国人消耗在这个过程中的劳动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还不算大家在送孩子上学路上堵车的消耗、烧汽油造成的污染,还要交数目可观的“赞助费”等等,我们的教育不是个低碳的节能的绿色行业,而是个高消费、高耗能的行业。消耗了这么巨大的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国际上却不具备相称的竞争力,投入产出严重失衡。一度还提出教育产业化,按经济学中的产业化标准,不知这等高耗、高亏的产业如何能生存得了。据说办法有,即多收费。也就是说用更大的投入来弥补。现已进入节能时代,这个路子肯定是走不通的。相反降低我们国家教育的“能耗”应该说是建立低碳、绿色环保家园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措施可以有很多,建立校车制度可以有一举多能之效,切实把最优秀的劳动力从无奈的消耗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也缓解了堵车,减轻了空气污染等等,真是好处多多。校车这事也不一定有多难,常看见住在小区里的韩国人自发地组织起来的校车接送他们的孩子上下学。人家初来乍到都能

  把这事弄得好好的。我们“根深蒂固”何愁没能力干好这事情。通过校车问题,可以让我们有了一个这样的认识,即城市治堵不是无计可施,治堵的背后存在着广泛而深入的制度创新空间。

  (作者为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经济学博士)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堵车与校车
2013-02-13
  Trafic jam and the school bus  文 /李文华  大雪天北京为何没有堵车?因为中小学放假。  我国的教育不是个低碳的节能的绿色行业,而是个高消费、高耗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