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nance is not a block of cheese that can be moved freely
文 /白澄宇
小额信贷服务有着特殊的经营理念,这些信贷理念和方式决定了小额信贷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虽然小额信贷可以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但必须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必须以社会目标为前提。小额信贷是资本的蓝海,但更是充满玄机的深海。它是块看似丰厚的奶酪,但不是任何人可以乱动的奶酪。
2010年10月,《华尔街日报》一篇关于印度安德拉邦小额信贷客户自杀的消息引发了一场印度的小额信贷危机,大量客户在政府官员的鼓励下拒绝还款,邦议会提出法案,要对小额信贷机构严格管理。这一事件很快成为全球小额信贷行业最受关注的热点。
在国际上,小额信贷是一种专门为贫困、低收入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一向被奉为救世良药。印度危机给小额信贷招来众多非议,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或相互矛盾或相互佐证,至今依然不很清晰。监管者、投资者、从业者和研究者都在探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客户要上街游行?为什么安德拉邦要采取强硬措施监管小额信贷?小额信贷到底动了谁的奶酪?又是谁动了小额信贷的奶酪?
过分商业化导致的风险
从可见的消息与分析文章来看,安德拉邦小额信贷危机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小额信贷机构SKS成功上市所取得的商业成就和给投资人的回报,造成了投资者利用小额信贷赚钱的印象,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其次,小额信贷机构普遍采用市场化利率,高于政府项目利率,也与传统扶贫项目的理念抵触;第三,小额信贷机构从政府推行的互助小组(SHG)模式的小额信贷那里争客户,干扰了政府项目的实施;第四,一些高利贷者打着小额信贷名义扰乱了市场;第五,印度小额信贷行业协会没有发挥自律作用,没有严格执行行业自律守则;第六,小额信贷机构在投资者的扩张冲动促使下,放松风险控制,不同机构给已经过度负债的客户继续提供多笔贷款;第七,部分信贷员为了保证回收率,对拖欠客户采用了恐吓方式;第八,直接的导火索是一些客户自杀的消息,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都是因为借小额信贷造成的,但媒体和当地民众还是将矛头导向了小额信贷。
上述原因中,抛开政府、媒体和观念的影响因素不论,小额信贷机构过分商业化导致的风险的确是存在的,也是这次危机最深刻的原因。
2009年,当小额信贷行业沾沾自喜于没有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逆势而上的时候,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危机的隐患。东欧地区小额信贷出现下滑,风险贷款猛增,逾期率达到20%。当时有专业人士分析,将问题归结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因为东欧有很多人在国外打工,金融危机使这部分家庭的收入减少,经济陷入困境,造成储蓄和还款困难。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爆发后,当人们重新审视东欧小额信贷问题时才发现了以前被忽略的一个现象:超过70%的客户有20%的过度负债,20%的客户有50%的过度负债。而过度负债的原因主要来自商业投资者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扩张压力。
2009年,有媒体也揭示了印度小额信贷客户过度负债的问题,并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印度小额信贷行业协会为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行业协会制定了会员自律守则,规定单户贷款不能超过1000美元。同时,行业协会开发了小额信贷在线信息库,希望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小额信贷机构了解市场状况。此外,行业协会还力促小额信贷征信系统的建立,以避免客户重复贷款和过度负债。但是,风险信号并没有给投资者的扩张冲动降温,而SKS上市的举动,更将行业的关注从风险控制转移到新的投资浪潮中,贻误了纠正错误的机会。小额信贷行业不要抱怨媒体和政客,应该从自身找出路。
利率之争
关于小额信贷利率高低及小额信贷社会作用的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不是这次才发生的。小额信贷是为穷人和低收入家庭服务的金融业务,从其发展之始就有两个阵营。一个是以孟加拉乡村银行尤努斯教授为代表的公益派(或称“福利主义”),其出发点是扶贫济困和改善民生的社会目标,同时主张以财务的自负盈亏追求覆盖面的扩大和这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派(或称“制度主义”),这是金融深化和金融市场向低端渗透的产物,其目的是通过开发低端的蓝海市场,获取新的增长点和利润,同时,客观上为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低端客户提供了所需的金融服务。
这两个流派虽然都主张小额信贷应该可持续地为穷人服务,但在服务的方式和态度上却存在重大的分歧,集中体现在小额信贷利率问题上。商业派认为,在小额信贷市场上也应该遵守由供需双方自由定价的商业原则,利率不应受限制;只有通过初期较高的利率和回报,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最终通过竞争逐渐降低利率,直到供需平衡。公益派强调小额信贷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利率定价应该以成本为依据。尤努斯提出的方案是,小额信贷利率要以成本加10%为上限。但是,由于小额信贷的经营成本高,在实践中,仅覆盖成本的利率也往往高于普通商业贷款利率(国际小额信贷普遍使用的利率是20% 40%),因此,尤努斯经常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一方面要抵制高利贷,同时也要面对来自政府的救济式低利率原则的质疑。特别是当国际发展援助资金因向小额信贷领域倾斜而动了政府权力的奶酪时,对小额信贷高利率的责难就更加激烈。
小额信贷公益派和商业派的交锋在2008年达到高潮。2007年4月,墨西哥最大的小额信贷机构COMPARTAMOS银行成功IPO,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小额信贷机构。该机构虽是银行,但因历史原因始终没有开展储蓄业务,上市是其筹集资金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投资者要求的市盈率,该银行向客户收取了80% 100%的利率。汇丰银行参股的墨西哥排行第二的小额信贷机构“独立财务公司”(Financiera Independencia)也随之做出了上市的计划,其贷款利率为60%。如此高的利率,引起了小额信贷领域广泛的争论。尤努斯认为,这简直就是高利贷。他说,小额信贷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穷人摆脱高利贷的剥削,如此高的利率是在剥削穷人,与小额信贷的目标和原则背道而驰。在尤努斯倡导下,公益派发起了小额信贷客户保护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