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2011梦想引领我们前进

  本刊编辑部

  励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都是书商所玩的策略性字眼,与成功学搅在一起,哄骗的是那些没有耐心奋斗、从未想过挫折、心心念念于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人们——这是一个短时间内无限壮大的人群。这样的字眼,自然是不能进入艺术家的法眼的。

  另外一个字眼——梦想,也在这个拜金主义的时代飞快地剥蚀了它的纯洁色彩,变得不那么打动人心。

  十年前,陈丹青回国时发现,他见到的每个人都在谈钱,人们似乎被对于财富的热望绑架了,比起资本主义世界,有过之无不及。

  与此对应的是,如今大学毕业生的第一就业选择是公务员,而孩子们在小学课堂上被老师问及日后的理想,脱口而出的也都是名与利。

  今天,当我们谈到文化和艺术时,不可能不谈到市场占有率,不可能不谈到票房和拍卖价格,一切都以利润为指标,以市场价格划分高低尊卑,就连央视的读书栏目,都因收视率这一无情法则而下课。在全球化驱动资本这一利器横扫中国的广袤土地时,理想的大面积溃退已经令整整一代人倒向彻底的务实主义,并且令下一代早在童真之年便开始仰视财富,蔑视理想。

  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的一切,与物质匮乏、理想主义盛行的1980年代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在物质进步的同时,我们已经痛失理想。

  贾樟柯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尊尼获加合作“语路”计划这一项目,与6位年轻导演一起,完成12部纪录短片,宣扬对于梦想的坚守,对于价值的信念,对于困境的蔑视,可以说正当其时。运用资本来做一桩反对惟资本马首是瞻的事情,无疑有积极意义。贾樟柯本人在政治和资金的压力之下所付出的艰辛,所流出的绝望泪水,恰恰是这个年代坚持梦想者的令人动容的写照。

  不错,贾樟柯成功了,但是他没有投入到商业的怀抱,在与资本周旋的时候,他握有宝贵的不可让渡的自由,这和他一度尊敬的先是高扬艺术的旗帜、后来又义无反顾投身市场的前辈,形成鲜明对照。

  12部短片的12位主角,都是坚持梦想,为信念活着的人物。

  2003年,张颖成立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受到救助的孩子多达800名。张颖通常都是星期六陪完阜阳的孩子,晚上坐火车赶回北京家中,周一送儿子上学,再坐火车赶回阜阳。这样的爱的长途跋涉,她还要再做10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一个人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力量。

  张军从事的是门庭冷清的昆剧艺术。在一家日本唱片公司准备与他和同伴的Hip Hop组合签约的时候,他得到了在全本《牡丹亭》中出演柳梦梅的机会,断然放弃与日本唱片公司的合作,用整整一年时间,排了55折的全本《牡丹亭》。后来却被告知,不能演。这样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是他无法放弃他既热爱又痛恨的昆剧。他开始在上海各大高校和中小学宣讲昆曲,他的劳作在12年后结出果实——许多当年被他“布道”的学生,毕业后成了昆曲的铁杆观众。可以说,这个人硬是在不可逆转的大气候下边,创造出一个小气候。这样的小气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东西,有了更多这样的小气候,我们就有了令大气候发生转变的可能。

  参与“语路”计划的6位导演,也都是擎着梦想旗帜的年轻人。在三五个“巨人”几乎吞噬了全部市场的不利环境中,他们有坚守初衷的勇气,堪称可贵。红旗能扛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想不可全军覆没,这一坚守梦想的稀缺景观必须出现,这样一群人必须出现,这些人的存在,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