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掘金环首都经济圈 政策底下好乘凉

  曾经的“环京津贫困带”,终于将首都的“虹吸效应”转变为“溢出效应”。

  文/本刊记者 朱健

  穷则思变。

  环绕北京长达1000公里的区域,在地理概念上被定义为“13县1圈4区6基地”。这13个县区市范围内,面积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万人。

  所谓“大树底下不长草”。长久以来,它都以做北京“菜园子”为己任,人均GDP仅为北京的三分之一左右。2009年岁末,利好传来,河北省邀请包括北京市规划委在内的官员、专家学者,就“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方案征集意见,《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亦于2010年秋天正式出台。

  奥运前后,北京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飞腾身段,已经被过度集中的人口和资本带来的压力所拖累,减负成为必然。由此,“环京津贫困带”一夜之间华丽转身,有望升格为“经济特区”。“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在邻近北京将近1000公里的范围内,建设一个发展特区。”河北省副省长赵勇就此表示。

  赵勇强(河北省冀浙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

  营商软环境是考验

  毫无疑问,河北在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上的价格优势,是其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以水资源为例,目前廊坊的水费2.15元/吨,北京则是4元/吨。此外,房地产是“特区效应”最敏锐的风向标。实际上,从房价上讲,均价过万元的环北京的河北省十余个县市区已经是特区了。

  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首先要解决一体化的问题,其内容应依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层面。基建方面,北京至廊坊轻轨、高铁2011年也有望开通,目前选址正在进行中。基建提升将带动两地间的产业转移和经济拉平,因而真正的难点是社会生活一体化。如何保障环首都经济圈内平等的国民待遇,建设良好的营商软环境,将是对它真正的考验。

  韩建忠(河北省冀浙投资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环首都经济圈”仍是房地产的价格洼地

  已经有大批开发商大规模进入“环首都经济圈””的各个城市,如绿地、万科、富力、珠江、首创、万通、香江控股等。与北京相比,环首都经济圈各城市房价仍然相差巨大,是价格洼地,而且在环境、规划等方面拥有后发优势,因此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在北京拿地已经越来越困难,即使手握几十亿资金也买不到一块好地;而同样的一笔资金,在河北却能买到位置、规模都比较不错的地块。

  戴留金(河北省冀浙投资企业联合会秘书长)

  河北在三地的姿态更为积极

  “环首都经济圈”是河北先提出来的,京津冀一体化是河北最早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河北在行政审批、户籍改革等制度方面一直十分努力。京津冀三地一直在着力推动形成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比如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使得北京与天津的空间距离只有半小时车程,而规划建设中的京唐高铁、大七环等干线都将推动区域融合。

  钟涛(北京浙江商会会长)

  北京“虹吸”效应转化为“溢出”效应

  作为“先发展起来”的北京,此前的“虹吸”效应正逐步转化为“溢出”效应。

  北京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日益严重,北京已提出CBD东扩等解决办法,分散首都功能势在必行。河北省作为京畿大省,多年对京津资源、能源、生态乃至政治“服务”,以及首都巨大的“虹吸”效应,曾造成该省一个“环京贫困带”。河北现在将通过这些环京“特区”,打造承接首都产业和功能转移的平台,承接北京“虹吸”之后的“溢出”效应,迅速提升发展水平。

  北京城市辐射力所及的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发展相对滞后,与东京等世界城市腹地相比差距很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迫切需要推进“首都圈”建设,提升区域体系的支撑作用。同时,河北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优势,获取足够的技术研发支撑、金融支撑、文化创意支撑。

  此外,首都经济圈建设过程中,要防止极化效应增强,减缓企业、人才、资金等各种资源向京津地区聚集,以免京津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