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吴晓燕
这是一次充分挖掘微博媒体特性和价值、强调用户体验并巧妙融入中粮品牌基因的成功尝试。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微博碎片化的信息汇聚成一个声音:美好生活。
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把这个案例拿出来重新审视,或许会发现,它的创意已经不再那么新鲜,它的数字也不再庞大。但就是这样一个案例,注定要让很多营销人印象深刻。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本新媒体营销记录册,它一定会因为创造了一种成功的微博营销模式而被载入其中。
这个案例就是世博期间中粮集团与新浪微博合作的“美好生活@中粮”项目。从策划到执行,历时7个月,横跨春夏秋三季,直接参与活动用户506万,用户主动发送活动相关微博超过1000万条。活动的官方微博账号“中粮美好生活”粉丝数超过24万,是活动期间粉丝数最多、上升速度最快的企业微博。截止2010年12月初,“美好生活@中粮”项目连续获得“2009-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网络广告作品奖”、“2010年中国创新营销案例特别奖”。
然而,在打造“美好生活@中粮”项目的团队看来,数字和奖项并不是值得称道的地方。“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充分挖掘微博媒体特性和价值、强调用户体验并巧妙融入中粮品牌基因的尝试。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微博碎片化的信息汇聚成一个声音——美好生活。”中粮的何丹说。
2010年的一个冬日午后,记者在北京见到了“美好生活@中粮”项目的主要团队,听他们讲述如何在微博这样一个高度个性化的平台上,品牌引导万千消费者回忆过去,分享现在,畅想未来,一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此刻虽已是寒冬,但谈到这次活动,他们的脸上仍然洋溢着温暖而又热情的笑容。
平衡营销术 用户+媒体+品牌
“美好生活@中粮”,并不是中粮集团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第一次发力。
把时间回溯到2009年,那一年,中粮集团启动了“全产业链”品牌战役,也是从那一年起,“产业链好产品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随着户外、平面、电视广告、终端促销、路演和社区活动,走到消费者身边,同时将中粮创新的、负责任的、富有亲和力的品牌形象传达给消费者。在这之后,中粮接着打造了“中粮生产队”的全产业链互动体验平台,以SNS社区游戏的方式,让人们体验到中粮旗下产品以全产业链模式进行严格生产的品牌事实。
“中粮生产队”是中粮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第一次试水,而结果也确实让人惊喜,截至活动结束,中粮拥有260万“生产队长”,参与用户达1079万人。这在中国的广告史、传播史上,无疑是一个近乎里程碑式的成就。
虽然有了“中粮生产队”的成功经验,2010年上半年,当其他世博会合作伙伴启动自身的世博营销战役时,作为世博会高级赞助商的中粮面对“新浪微博”,仍然倍感压力。
“微博营销是中粮世博营销的版块之一,在此之外,我们有主题广告、电视节目、产品的市场活动等。但对于微博这个媒体,一方面,用微博的人更具有意见领袖气质,它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信息传播速度与宽度,又没有传统媒体营
销形式固化的束缚;另一方面,微博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微博营销可借鉴的案例更是非常稀缺。前人没做过,中粮怎么做?”中粮的微博项目成员回忆了当时的困惑。
因此,包括中粮、代理公司乃至新浪在内的整个团队做足了对微博传播规律的研究工作:“微博的高度互动性决定你绝对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进行单向传播。如果逆着这种媒体属性去卖广告,可能没多久你就会被无情地踢下来。必须要尊重用户,然后才能巧妙地传播品牌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传播和用户体验并不冲突,关键是要找到连接二者的平衡木。”中粮这样认为,“而微博平台的特性是‘随时随地分享’,我们要顺应这个平台的特性,不能只考虑企业的体验,而不考虑用户的体验。”
中粮的“平衡木”是“内容”:用中粮倡导的“美好生活”为内容引发用户进行微博话题参与。
感觉好像在一堆碎片化的信息中跳出来一个声音在引领大家。它很自然,做这种营销会让人觉得很舒服。它既迎合了微博碎片式信息的平台特征,同时又把中粮‘发现美好’这个诉求点连接在一起。
“碎片”聚成一个声音——“美好生活”
于是,活动主题被定义为“链上美好生活”,中粮通过
话题设置的方式,在新浪微博上将“美好生活”细化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下,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多个“美好”话题。包括你忘记不了的童年游戏;记忆中的味道;今晚吃什么;分享你的假期;给未来的自己说一段话,还有你生活中发现的中粮产品,美好的世博之旅图片等。而通过中粮的官方微博账号“中粮美好生活”对用户分享内容的即时回复——赠送有着子品牌信息的粮票,中粮旗下的各个子品牌进行了统一的新鲜亮相。
听起来似乎简单,但创意的产生却充满了各种纠结与痛苦。而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每周一个话题的确立。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美好与中粮的关联,并不是中粮单方面宣传所能实现的,需要消费者的主动配合和感知。但现实的情况是,消费者不断被动接受大量信息,主动去发现、创造、欣赏的眼光被海量的信息淹没了。那么,每周一个“美好”话题是否能够引起用户的兴趣,让他们自主自发地分享美好,便成了决定整个活动成败的重中之重。
于是,依旧是“起步”3个小时、最长超过6个小时的讨论会。头脑风暴的火热程度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在竞立媒体的会议室里,四面墙上的白色背板经常被大家碰撞出的各种想法和话题所写满。大家写了擦,擦了写,如此反复,最终从成千上万个话题中遴选出最可能贴近用户情感和分享需求的话题。
“规划的时候是最难的。”竞立媒体的吴俊德说,竞立媒体是中粮的媒介代理公司,也是“美好生活@中粮”的缔造者之一。“并不仅仅是话题,包括页面的设计、互动机制,乃至‘粮票’的设计,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必须全部讨论一遍。产品还没上线,不知道将会做成什么样,也不知道用户反应好坏,所以我们总是在做一些‘无中生有’的工作。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但‘无中生有’之后,我们至少能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有备无患。”
这样的准备不止于活动初期,而是贯穿了整个活动。从前期策划到2010年11月执行结束,整整七个月时间。这样长时间跨度的活动,不仅在微博,在整个网络品牌活动中都是罕见的。对于这个横跨了春夏秋三季的项目,整个团队每一周、每一天都在倾注全力。每周话题如何根据当时的媒体环境、社会关注热点进行调整,围绕话题的活动如何设计,新浪内网及外网的活动如何推广,推广资源如何调配,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让整个团队倾注了无数心血。
伴随团队辛苦付出而来的,是网友的高度聚集和认同。尽管粉丝数不断攀升让整个团队开心不已,但回头看来,数字并不是他们最看重的。“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的活动中,各个年龄段的人分享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美好,而这些美好的细节,如果没有这个活动,可能他们根本就不会再想起了。那种发自人们内心的美好和善意,让我们看到活动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意义。”中粮张翼一边沉思一边说道:“例如中秋节E团圆话题,可能之前网友忙于工作,并未计划应该如何度过节日。但大家一看到这个话题,突然感觉应该写点什么了。”新浪的付爽总结道:“感觉好像在一堆碎片化的信息中跳出来一个声音在引领大家——它很自然,让人觉得很舒服”。
从企业出发,进行品牌基因的创新,把它转换为营销活动的驱动力。
源于企业、服务企业——等待品牌创新基因下一次裂变
“美好生活@中粮”的成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对于微博营销的后来者来说,这成为他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样本,甚至有企业戏称其为“中粮模式”。
在新浪丁晓云看来,中粮这个项目的核心便是贴近和尊重用户。“微博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你只要了解微博这个产品,并且顺应用户在微博上的使用习惯,知晓他们乐于参与的方式,便具备了微博营销成功的基础,中粮做到了。”新浪的项目团队表示,这次活动最难能可贵的是中粮主动找到新浪微博,“中粮的这种勇于创新、勇于学习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染”。据了解,从活动的策划到执行,再到效果的跟踪,中粮从头到尾都参与其中,和竞立媒体、新浪一起出谋划策。
而在中粮人看来,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对于企业,最了解的莫过于我们自己,我们从未质疑代理公司和媒体的专业。但是,我们认为企业自身应当有创新的氛围,企业的品牌营销人员必须有对品牌进行创新阐释的思维与激情。”如果必须对中粮品牌的商业实践之道进行概括的话,他们这么说,“从企业出发,进行品牌基因的创新,把它转换为营销活动的驱动力,从而鼓励各方围绕企业的终极目标奉献出各自的优势,这就是中粮生产队和美好生活@中粮等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的东西。”
参与其中的代理机构也深有同感,吴俊德评论这位合作伙伴:“面对中粮这样的客户是很有挑战的事,我们被‘逼’着要做得更好。活动策划执行里没有所谓的策划者、创意者、协调者,冲着同一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专业承担了共同的责任”。
在代理公司被“逼”成长的同时,中粮团队自身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中粮也在不断改变,从产品、品牌的阶段诉求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必须先弄明白这些,然后再看看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新的东西可用——这些新东西都是‘工具’,而‘工具’一定要用来展现品牌的。”中粮的品牌营销人员这么认为。
这次与中粮的积极联动,也给新浪不少启示,一方面让新浪团队认识到微博产品在功能、评估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如何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将企业品牌基因与新浪产品结合,也是我们未来的重要思考方向。”
对于“美好生活@中粮”团队来说,这个项目已暂告一段落,但中粮的品牌营销仍“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家现在所需要的,是休息,是充电,是准备再战“江湖”。中粮已经继续往远处看了:“观察整个互联网世界发生的每一个变化,以及它对整个格局带来的影响。毕竟做品牌传播不只是做一个活动,也不只关注一个媒体,我们应该全盘把控。”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营销者来说,“革命”永远尚未最后成功,接下来,又该是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勇闯风浪的时候了。
掘金“移动”进行时
文/本刊记者吴晓燕
大众传播已经终结,进入微传播的时代,而手机则是一个看似很小却蕴含着巨大商机的终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移动营销新趋势,将给营销带来巨大想像空间。
移动互联网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美国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大摩)分析师玛丽·米克(MaryMeeker)表示,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正初步取得成效,该产业的市场增长速度将把传统桌面互联网远远甩在后边。
在中国,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4.2亿,其中包括2.77亿手机网民。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这两个引擎正推动着网络营销的一个巨大改变: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机,成为传播的中心和新闻的源头。而随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2009年全部推出3G服务以及Wi-Fi覆盖迅速扩张,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正在经历爆炸式增长。
作为一家在PC互联网领域资深的门户网站,新浪很早就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一直处于无线互联网通讯的领军地位。手机新浪网(3g.sina.com.cn/)是手机3G时代提前感受型产品,整合了新浪门户矩阵的内容资源,为亿万新浪网友打造一个手机联通世界的超级平台,也是Web浏览量和访问量最高的网站之一。
目前,新浪主要依靠内容、新闻和一些增值业务发力移动互联网,开放了微博等热门产品供手机访问,并且还特意为手机系统做出各种优化,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大众能够通过手机这个自由移动的终端,随时享受到精彩的互联网。
其中,作为Twitter在中国的创新实践者,新浪微博备受瞩目。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依托其强大的媒体资源以及明星战略,新浪微博已成为各种即时消息和新闻事件的传播及发源地。
新浪微博的“移动”力量
微博与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结合有天然的契合点。
群邑集团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开展的《微博:正在加速的公众风潮》调研发现:年轻、高学历的职业人群体是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也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使用的高价值群体。而由于手机可以用短信、彩信、WAP方式发布微博,因此得到了很多没有时间上网的用户的青睐。
微博可以理解为手机化的博客。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调查发现48.7%的微博用户是通过手机登录微博网站的,而这个比例想来会越来越大。选择手机登录微博的用户会在等待、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时、睡觉前用手机来上网,这个时间也正好是手机媒体营销的黄金时间。
相关数据分析显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中手机用户占比大概是46%左右。Twitter注册用户占比是16%。新浪依靠微博广泛的“人气”发力移动互联网,专业定制开发的手机客户端已经可以覆盖四大主流智能手机平台:Android、iPhone、SymbianS60、Java。此外,各版微博客户端在功能体验方面都各具特色:诺基亚等传统Symbian平台的客户端更是独有拍照后一键发送功能,并同步支持图片连发功能;kJAVA客户端则能够满足低配置手机的需求,让更多用户感受到微博乐趣;新宠Android平台客户端也已在GoogleMarket里提供下载。新浪基于MTK操作平台以及Windowsmobile操作平台也将会推出手机客户端。
新浪微博也针对手机与互联网融合进程的加快这一变化做了调整。开放API的举措能使大批的应用程序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将社会的创新智慧融合在一起。根据业内专家分析,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化应用将会是未来手机的主流发展方向。一切为用户营造互联网最佳应用体验,将是未来各款手机最重要的杀手锏。微博客户端及WAP版本的API开放,将会使得手机厂商可以针对微博的优质内容、用户关系、使用体验等进行深度优化,将微博用户关系,微博内容与手机通讯录、联系人列表、GPS定位等特色功能相结合,将微博与手机完美融合,提供给用户近乎完美的互联网精彩体验。
2010年11月,在201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新浪微博荣获了“2010年度移动互联网影响力应用”大奖。
未来,在微博之外,新浪还将在博客、视频等产品上进行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普及。
掘金“移动”进行时
未来的传播时代,大众传播已经终结,进入微传播的时代,而手机则是一个看似很小却蕴含着巨大商机的终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移动营销新趋势,将给营销带来巨大想像空间。
移动互联网民不仅在规模、构成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手机使用的行为习惯上,也促成了手机媒体化的进程。随着目标受众的行为习惯发生变化,企业的营销行为也随之变化。
新浪销售策略中心总监艾勇认为,大部分广告主都对营销有创新的态度和想法,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媒体和用户的变化,但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找到怎样一个合适的点去切入。作为一个优质的媒体,新浪需要分阶段地做市场教育工作,与广告主做沟通。
对于广告主而言,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民特点,知道他们在移动互联网上喜欢看什么、做什么,哪个时间段是用户上网高峰期,对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接受度高。
新浪作为一个媒体的领导者和一个广告营销的领导者,要和广告主一起尝试这样一些新的营销模式,去熟悉和了解用户在手机平台上和PC平台上的体验差异和行为差异。另外,新浪会更关注整合营销,不只整合新浪自身的资源,还包括整个互联网资源,形成一个无障碍的整体。
目前,移动互联网营销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营销手段受到了中行电子银行、中粮我买网等众多知名企业的青睐。在与新浪网合作的“中行电子银行知识大挑战”、“中粮我买网爱拼亚运会”活动中,更多地通过“双网融合”,分别结合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和平台特点,以及用户行为习惯做营销策略和创新,有效整合、互补,才能使ROI最大化。
【相关链接】
中粮我买网爱拼亚运会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的专业食品类B2C网站,中粮我买网在上线运营一年多的时间里,充分运用互动营销进行推广。
在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历史上,广州亚运会还是首次与微博社交新媒体实现如此深度的融合,微博带给亚运会的效应也是多方面。
在2010年11月11日~12月5日举行的“爱拼亚运会拼字得大奖”游戏中,网友们只需找到游戏页面,将运动词汇全部拼写准确,即可以获得一个抽奖礼盒,还有机会获得我买冠军礼包盒。参与游戏的用户同时在“爱拼亚运会”微博、手机客户端、活动站三个平台,从多种环节分享广州亚运会的激情,刺激参与用户主动传播“拼字赢美食、吃喝玩乐看亚运”的活动理念。
这次活动直接拉动了我买网的有效注册用户量,有效增加了粉丝数量及活跃度,也进一步提升了中粮我买网的品牌知名度。
中行电子银行知识大挑战
新浪网联手中行电子银行特别开展为期两个月的“2010年度中行电子银行知识大挑战”,并辅以一系列的电子银行知识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消费者正确了解、认识电子银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再加上银行本身的覆盖用户的基数。中行电子银行就像媒体一样传播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营销即服务,服务即营销。
降低营销成本,拓展市场成为每个广告主的迫切需求。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移动营销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其低廉的成本,广泛的受众规模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用户规模的新手段,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中行电子银行整合新浪网和手机新浪网(WAP平台)共同推广,对中行电子银行的网银品牌推广,更重要的普及用户网银和手机银行知识;在活动尾声将新浪网团购平台移到手机新浪网(WAP平台),由于具有移动终端用户规模大,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移动营销以其快捷、低成本、高覆盖面的特点与优势迎合了时代潮流和用户需求,满足中行电子银行营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