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明茨伯格的背影

  中国管理界由于科学精神的缺点,人文传统的失落,比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明茨伯格

  文/肖知兴

  谈起管理,西方有两个圈子,一个是学术圈,一个是大众圈,虽然鸡犬之声相闻,却是老死不相往来。例如,这些年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德鲁克,柯林斯,彼得·圣吉等人其实都属于大众圈,而学术届的大师如赫伯特·西蒙,詹姆斯·马奇,估计大多数人也都是闻所未闻。而明茨伯格是极少数能够两线作战的人。

  简单说来,理解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有三个维度。首先,他的管理思想属于管理学中的强调经验、实证和归纳的英美学派,这种倾向的集中体现的就是他关于管理者角色的研究,代表作是《管理工作的本质》。在明茨伯格基于田野调查,提出管理者的角色理论之前,管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法国人法约尔等人点击的管理功能论,即所谓的“计划、组织、智慧、协调、控制”思想体系,按明茨伯格的说法,这些词其实是同一反复,意思都是控制。

  理解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的第二个维度是他强调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进步主义倾向,与此相对的,是强调管理层权力、崇拜CEO和管理层的超人能力的保守倾向。集中体现他的这种倾向的是他关于战略规划的研究,代表作是《战略规划的兴衰》。在这方面,他的对手包括咨询公司、大众媒体,以及咨询公司和大众媒体的宠儿:各种带着纸糊高帽的商业英雄或管理大师。

  第三个维度是他属于管理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良性结合的实践学派,反对的是执意效仿自然科学、试图在大学里把管理学建成一个有自然科学一样的学术尊严的专业学科的学院派。这里,他重点提出的是管理也是一种手艺的观点,这种手艺的成分加在科学、艺术的基础之上,就构成他的管理三元论。他对美式MBA教育模式的批评,就是因为这种MBA教育过分强调了管理的科学成分,忽视了管理中通过想象力才能达到的艺术成分,和通过经验才能达到的手艺成分。这个维度上,明茨伯格的代表作是《管理者而非MBA》。

  明茨伯格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在哪里?科学的人本主义的意义是跨文化和跨时代的。中国管理界由于科学精神的缺乏、人文传统的失落,面临的问题要比西方的问题更严重。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面临的创新能力的匮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死循环、产业升级的无能,背后其实都是科学人本主义的缺乏。所以,我们现在比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明茨伯格的思想。现在,中国的学术圈和企业界对于明茨伯格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需要让更多人了解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认识到管理的本质不是整人,更不是把人当机器来控制,也不是把人荡漾群来驱赶(所谓“领导力”),而是尊重、平等、信任、合作和分享。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