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力尚未足够强大之时,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从容面对,冷静分析,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能得到什么
文/茜萍
越是缺乏自信,就越容易杯弓蛇影。若是打上“民族品牌”的烙印,这种心理便会放大的更加明显。
10月18日,一条并不算新鲜的消息再次拨动了国人这根脆弱的神经:“喜羊羊”创作方原创动力,宣布与迪士尼达成海外播映合作,并共同开发衍生产品。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随后羊主人澄清:双方合作,不存在收购与并购的行为,仍然排解不了各方疑虑。
随着并购事件主角,从日化企业蔓延到中国最“给力”的动漫品牌,包括地方政府在内,激愤的情绪空前高涨。在乐百氏、小护士、大宝、中华牙膏,以及最近的丁家宜,统统被外资收入囊中,在越来越多品牌话语权丧失的当下,“文化侵略”的观点颇有市场。
但若是以这种单一的民族主义情绪来考量一次经济合作的价值,似乎有些过于杞人忧天人了。
中国的动漫产业,一直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中国卡通形象授权市场90%被国外卡通形象占据,本土市场占有率不足10%。横空出世的喜羊羊,似乎让中国的动漫企业看到了一丝曙光,两次刷新的电影票房也不禁让人憧憬,是否中国动漫企业也有可能创造米老鼠和迪斯尼的神话?然而,现实终究是冰冷的,尽管产业总体迈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数据显示,仍有85%的动漫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是延伸颇为成功的喜羊羊,仍然面临如何打入国际市场的难题。
按照理想的状况,动漫企业的盈利模式应达到:三成的播放版权收益,加上七成衍生品市场卡通形象授权获利。但是,获得来自衍生品的收入,必须具备调动整个产业链的营销能力。对于弱小的中国动漫企业来说,这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而这恰是迪斯尼的强项:通过内容发展,迪斯尼已经形成丰富的动漫明星组合,其衍生产品也通过品牌授权、主题公园等模式获得了巨额盈利。
相比舆论“狼来了”的惊慌失措,夹缝中生存下来的喜羊羊显然比公众更为冷静地剖析过双方合作的价值,并选择了搭乘迪斯尼这趟快车:迪士尼具备国际频道覆盖面广的优势,双方的合作,令《喜羊羊与灰太狼》省掉了逐个国家去推广、亲自与外国的电视台接洽和谈判的环节和成本。对于没有海外市场经验的“喜羊羊”来说,为了一个虚妄的民族主义而放弃合作所能带来的优势互补,去单独开辟市场,有悖于精细化产业分工的现代商业社会的一般常识。
一只“羊”还不足以承载国家命运这样宏大的主题。“喜羊羊”的选择,远没有达到威胁国计民生的利害程度。公众的担忧,暴露出国民对本土企业和自身信心的严重不足。教训固然值得借鉴,但企业应该怎么走,终究要看是否合乎经济规律,是否合乎所有者的利益。一个充分开放的市场,才是产业培育的最好温床,也只有在市场要素齐备的竞争环境下,国内动漫产业才能获得充分发展。在实力尚未足够强大之时,我们首先要学会从容面对,冷静分析,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能得到什么。
在缺乏物质基础的时候空谈经济民族主义,越是激昂,越表明你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