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要开放资源,建立平台,通过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设计灵活的企业创意和设计机制,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上海国资》记者 王道军
1999年,设计师刘继东从北京到上海创业。写字楼租价过高,他负担不起。曾留学美国的他,了解国外艺术家从艺的环境,就在当时尚无人问津的苏州河边上的四行仓库签了租借10年的合同,并用自己有限的资金略作改造,大量保留仓库的原生态。
由于有特色,空间又大,他又分隔成小间再转租,吸引了不少文化艺术机构入驻,收入颇丰。没有入住之前,四行仓库年租金不过140多万元,如今他的转租费加上临时活动场地租金,一年收入近千万元。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教授方遒告诉《上海国资》,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创意产业的概念,更没有创意产业园区,刘继东的四行创意仓库,算是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随着刘继东工作室的影响日益扩大,苏州河畔其他库房也纷纷开始改造,陈逸飞也曾把旧仓库改造成工作室。这个时候,随着大量创意集聚区的出现,引起了房地产商的关注。例如,泰康路艺术街包括田子坊,面临着被城市房地产开发吞没的危险,“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和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等,纷纷呼吁保护这些街区。
2004年,为了给这些气候渐成的基于老厂房改造的地产项目一个“名分”,上海召开了创意产业研讨会。“这是上海最早引进创意产业的概念。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上海市经委看好创意产业的前途并且力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很快。”上海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敏研究员回忆。
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步入第6个年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送给上海一个大礼。2010年5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举行“设计之都”授牌仪式,上海由此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的第7个城市。
此前的2008年11月19日,深圳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上海历来开风气之先,但却被深圳抢了先,不能不说稍有遗憾。
不过,上海创意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之猛,也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来自上海市经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5.8%提高到约7.7%。其中,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148亿元,远高于2004年的493亿,从业人员达95万人。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
“上海模式”
目前,上海创意产业的总量、年增长幅度、贡献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在全国均名列前茅。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模式”,也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首先,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2005年,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被授牌,其后,上海市经信委又授牌了四批创意园区,分别为特色型、综合型、培训型、交易型、地产型。截至2009年底,上海共建成政府授牌的8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建筑总面积达26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110家,从业人员11.47万人,营业总收入422.2亿元,累计吸引百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上海市政府也明确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发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以政府推进为主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按照规划,到今年底,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将突破100个。
上海市经信委巡视员、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第一副会长贺寿昌认为,和其他地方的创意产业园区不同的是,上海一开始就确定了不仅为艺术家服务、更为产业服务的定位,具有明显的产业特色和产业链特色。比如M50设计中心,七八十人的规模,人均创造产值达五六十万元。
其次,政府是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
在贺寿昌看来,上海创意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两路大军共同前进:一路是文化产业创意化,主要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推动;一路是传统产业创意化,即消费品和制造业的创意化,主要由上海市经信委推动。
王慧敏告诉《上海国资》,6年来,上海主要是从3个维度来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是空间维度,从创意产业园区到创意街区再到创意城区;二是产业维度,从重点产业推向延伸产业、融合产业;三是政策维度,刚开始支持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比较少,现在已经为之建立了多种服务平台。
《上海国资》了解到,为了推动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已于近期成立了阵容强大的文化及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并把创意产业的内涵扩充为文化及创意产业。据悉,小组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任组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等任副组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萧贵玉任办公室主任,20个相关委办局参加。
第三,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突出,着力发展五大行业。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经信委和统计局编制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明确,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五大行业。2009年,这五大门类的规模分别达到了566.91亿元、157.69亿元、54.56亿元、290.72亿元、79.11亿元,形成了相互促进、突出重点的发展态势。
第四,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比较注重要素支撑。
上海创意产业注重突出知识和创意的核心要素,围绕高等院校建立了一批新型的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如“环同济产业带”就已颇具规模,依托赤峰路上的同济现代建筑设计街,依托同济大学丰富的建筑设计人才资源,全长860米的道路上集中了300多家建筑类企业。整个集聚区面积不足30万平方米,却拥有1200多家自主产权的设计型企业,2009年度产值超过100亿元,规划到2015年年产值达300亿元。而另外一个“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已列入上海创意产业规划。
贺寿昌认为,目前上海的20多个创意产业相关的协会,80个创意产业园区,15个创意产业示范区都是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要素。另外,上海特别重视服务平台建设,陆续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投资咨询平台、知识产权平台等7个平台,一系列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为了培养创意产业人才,上海市经信委已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地正式挂牌成立了5个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上海市每年还举办创意产业周等活动为创意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009年,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全国率先成立,有力推动了文化及创意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
“6年来,上海创意产业正是沿着以上路径向前推进,并形成了以‘老厂房+艺术家’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区,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立足创意产业链、跨行业的创意产业大项目等三大业态。”贺寿昌告诉《上海国资》。
上海离创意之都还有多远?
当前,上海经济发展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日益凸显的关键节点上,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已经箭在弦上。
虽然基础良好,发展迅速,但是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仔细考量,上海离创意之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贺寿昌认为,目前上海对创意产业的融合度还不够,社会资本进入不足,对人才的重视不够,这些都将制约其发展。
具体分析,上海创意产业融合型的产业发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创意产业具有扩散性、交叉性、渗透性和范围经济的特点,由于上海尚不具备跨产业、跨市场、跨平台的融合型创意产业体系和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导致在创意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创意企业的成果转化与消费市场等方面出现一定断层,创意产业的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出来。
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活力不足。2009年上海创意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12.09万元,这一指标低于上海人均劳动生产率13.96万元的指标,这说明目前上海制造业仍然偏重于生产率和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加工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而在附加值高、创意优先的创意产业领域尚未取得跨越式发展。
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机制还有待于完善。从全局看,资本不足往往是制约创意产业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中小型创意产业企业规模较小,对一些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项目不敢涉足,而上海在银行信贷投向引导机制创新方面才刚刚起步。
作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好坏对整个产业影响巨大。但是,目前由上海市政府主导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众多,但是普遍定位不明,往往只是一个简单拷贝,缺乏特色。建设产业园区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商业改造和开发,而对小型的创意企业缺乏扶持和呵护。
未来之路
今年年初,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上海视察了“8号桥”创意产业园,他指出创意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求上海真正把创意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上海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对此,贺寿昌深有感触,他说,“美国人靠一杯水(可口可乐),一个面包(麦当劳),一个小芯片(IT)和一个小老鼠(迪斯尼)做出了创意大产业,这些产业超过了他们的汽车,钢铁等产业,上海应该也完全可以在此轮经济转型中,抓住创业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
王慧敏认为,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有诸多好的条件:上海有很好的人才优势,有数量众多的国内外高层次创意人才,世界一流的创意公司都已进驻上海;上海的传统产业基础很好;特别是上海拥有广阔的长三角腹地,上海创意产业可以在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的同时获得巨大发展。而世博会的召开,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更是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底气十足,正在讨论的《上海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培育2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意龙头企业,吸引100个领军人物和创业团队,建成100个左右各具特色、不同形态、各种功能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上海还有许多路要走。贺寿昌认为,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上海的设计能力很强,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上海很多设计部门和设计团队都被调整掉了,全球设计工业发展的机遇我们失去了,现在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上海不可再失机会。
他认为,上海的设计基础要激活,更要发挥上海在信息、商贸、人才、金融方面的优势。可以说,科技是创意产业的支撑,文化是创意产业的原动力,经济是创意产业的基础,资本是创意产业的保证。
针对上海国资国企体量庞大的现状,贺寿昌认为,国企在上海“创意之都”建设中有着不可回避的责任,应该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在政府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国企要开放资源,建立平台,通过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设计灵活的企业创意和设计机制,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深圳路径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的城市,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之都”称号。
与上海、北京这些经济发达、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相比,深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起初并不明显。“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深圳文化的力量就在于创新,敢于走别的城市没有走过的路,通过创意反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告诉《上海国资》。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深圳形成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以及“文化+金融”三大发展路径。
深圳自身的文化资源相对薄弱,但是深圳人懂得创意,并借力发展旅游产业。1985年8月,华侨城作为引进境外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基地,从深圳沙河华侨农场划出4.8平方公里土地进行开发。1989年,中国第一个文化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建成开业,其后华侨城又推出世界之窗,把全世界精华的风景名胜浓缩到深圳。
“文化+科技”的模式也是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黄世芳介绍,在科技的推动下,目前深圳在创意设计和新媒体产业方面积累了巨大优势。1999年,28岁的潮汕人马化腾在深圳创办了腾讯公司,到今天该公司市值上已进入全球互联网行业前三名。中国领先的数字音乐先驱A8音乐集团,国内目前最大、设备最齐全的数码电影制作专业公司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等都是深圳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典范企业。
深圳资本优势突出,有一批十分活跃的私募基金,投融资体制机制灵活。这些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支撑。5月14日,旨在促进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运营,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深圳正在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更多的风险资本、创业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文化及创意产业领域。
创意产业增值魔术
《上海国资》记者 王道军
目
前,京、沪、粤、湘、滇等省市的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其他地方纷纷把发展创意产业当成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工作来抓。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开了个好头。
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无限,“魔力”究竟何在?
贺寿昌认为,创意产业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主要通过价值的内涵增长和外延的价值捕获,能对地区经济的增长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
从具体业态上来看,国际上特别是英国,把与文化相关的产业群归为创意产业,分为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电视和广播等13类。而上海则侧重发展与生产服务相关的创意,把“创意产业”分为5大类,包括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
上海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敏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它既是对传统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也是创造产业“蓝海”的新战略。
贺寿昌在国内较早地研究了创业产业增值原理,其博士论文即为《创意产业增值研究》。他认为,创意产业一般和文化、技术、金融结合,其效益往往体现在相关产业上。与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相比,在投入相同的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创意产业具有巨大的价值增值效应。
“创意、资金、人才和运作平台构成了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四大要素;内容产业、提供生产输入或基建支持的支持产业和再生产、分销和消费的分销产业构成了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三大环节。众多要素与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创意产业价值系统。”贺寿昌告诉《上海国资》。
他认为,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改变生活方式,通过改变消费方式来带动消费品的生产,进而推动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比如英国的小说《哈利。波特》,它直接刺激了图书出版、影视、广告等产业发展,并扩散到了旅游、服装、网络游戏、玩具、餐饮、食品、文具等等众多行业。初步估计,《哈利。波特》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衍生产品的收益占总量的70%以上。”
王慧敏也持相同的观点,“创意产业是消费导向取代产品导向,主要通过改善产品的观念价值获得市场和利润。同时创意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生产、销售等环节为外围的同心圆的产业组织结构,各个环节之间具有反馈效应。”
责任编辑:武孝武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设计者方芳:
设计海宝收益不到2万元
多年以后,当方芳回首往事,她肯定仍然会为那个夏天的决定而暗自高兴。
在初中毕业的关键时刻,她大胆决定放弃高中,选择去上海工艺美术学校读中专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也许没有那个决定,就没有后来的故事。
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后,她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学之前她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学习了一年的动画制作。
后来,她在大四时,就设计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第五届农运会吉祥物“园园”,接着又设计出上海国际艺术节吉祥物“爱的大师”,最后成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者。身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方芳的成长之路正可折射出上海创意人才的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人才十分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产业发展最为主要的瓶颈。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在上海,这一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
然而,创意人才并不是在教室就能培养出来,他们的成长需要更为合适的“土壤”。
在上大,方芳除了专业学习之外,在大二的时候就被老师推荐到著名的阳狮广告公司实习,画了一年的海宝和Story Board(画面分镜剧本)。
“这种锻炼,比我在教室的收获大多了”,她后来从事动漫设计,当初的积累发挥了功效。大学毕业,方芳又选择去了悉尼大学留学,学习现代艺术。
身处上海创意设计的一线,方芳对上海创意人才的生存环境感触颇深,“现在上海不缺创意人才,但是缺少引领。很多人都还在为生计奔波,条件很艰苦。国外画几幅插图就可以挣得一年的生活费,但是国内对创意人才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虽然海宝的设计为方芳博得大名,但是实际收益却并不多。有一次方芳一个在悉尼的同学来上海,调侃她说:“你该买别墅了。”但事实上,海宝的版权卖给浙江均瑶集团2亿多元,邵隆图的设计团队只得到20万元,方芳拿到的酬劳仅区区1万元。而凝聚方芳两个创作心血的新书《吉祥物设计》,竟然辗转在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版税不过数千元。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国内很多吉祥物设计比赛,连入围奖都没有,很多设计师的署名权都被剥夺,版权则几乎不可能拿到。辛辛苦苦的设计,最后自己没有任何话语权,也可见社会对创意人才的态度。”方芳告诉《上海国资》。
现在,方芳已经从一所民办高职院校进入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任教,她的处境正在慢慢变好。“中国创意人才的生存土壤太贫瘠了,只有雪中送炭,鼓舞更多年轻人的热情,上海才能成为创意之都。”她说。